商業週刊/從大膽的景觀藝術 見識世界級創意

整理摘錄/編輯部

傳統花園令人聯想到秩序、和諧、靜謐和永恆,卻與大膽、創意、繽紛這些屬於當代的標籤格格不入,然而這兩個矛盾的組合,正是當代花園的特徵。

「多樣化」是當代花園的基調。昔日輝煌遺產並未被拋諸腦後,但對新技術、新植栽的利用絕不自我設限。對於植物的應用,當代景觀設計師也有別出一格的想法。

這些當代園藝在本質上極不同於舊式花園,古典美學幾乎已不留下一絲痕跡毋寧說是被綠色裝置藝術取而代之。藝術、建築和設計,入駐新花園。傳統技藝不再被應用,反倒開始講究結構、質地與色彩。這股現代花園之風正方興未艾,蔚爲潮流

如何解釋這股花園熱潮?爲什麼花園藝術開始復甦,同時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這塊長期被冷落的領域?在世人重新對花園感興趣前,這門古老的技藝即便過去曾擁有輝煌歷史,也免不了在二十世紀的歐洲史上嚴重衰退。時代經歷過重大動盪,花園也難以倖免。

兩次世界大戰的蹂躪,和戰後一股腦兒投入重建,所有關於花園的品味、想像、知識、技藝都徹底被世人遺忘了,不再有人過問園藝。事實上在五○、六○年代,大自然或原野絕非一心一意只想從戰禍中爬起來的世人會關注的對象。

另一股重大趨勢是環保意識的興起,和對地球資源過度濫用的擔憂。人們深刻感受到森林被濫伐,資源被無止境的浪費,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環保意識說出人類對自然日益強烈的渴望,期待在過度都市化後,一個更均衡的生存環境。當代花園的風潮一般公認興起在八○年代末期。這時有超過八成人口聚集在都市及近郊馬路過多車輛,越來越污濁的空氣,不禁讓人懷念起過去,那種依舊和大自然相系的生活品質。失去自然、嚮往自然,變成兩股動力,催生園藝的復甦。

經過精心安排的植栽,花園代表着夢想,象徵世外桃源,而且是近在咫尺,可讓大多數市民休憩享用的場所。花園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法國哲學家傅科認爲,庭園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角,在這一小角落裡卻有全世界。」

宇宙反映大宇宙,花園也被設想天堂希臘語的花園正就是paradeisos,來自波斯語的pairi-daeza,因此花園是一處「上帝創造的和睦地」,爲了讓「男人與女人得以跟創造的世界和諧共處」。

巴西景觀設計大師羅貝託.布勒.馬克思而言,「這種不思議的和諧正是花園追求的境界。人與自然本質性的接觸,內在小世界與外在無垠世界達成和諧的比例,置身園中,就是爲了尋求身心的平衡與寧靜。」像歌劇一樣,園藝也可被視作一門「總體藝術」。理想的花園,必須對建築、造形藝術、植物學全盤的認知與融和

近三十年來,越來越多人着迷這門藝術。或許,如園藝專家米歇.巴瑞東(Michel Baridon)所說的,花園見證了「古往今來我們眼中的世界」。

【 更多報導

 跟團出遊旅遊業者不告訴你的5件事

 洋版李宗瑞案》臺灣女生很哈老外?科學怎麼說

 月領24K、工作12小時,該怎麼改變低薪人生?

被告怕了!臺灣婦產科醫師遭集體「殲滅」

好事要發生了!2013下半年12星座工作運勢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