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雪後大明湖不見碧波盪漾

朋友約好第二天去大明湖走走,沒有料到當晚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雪。遊覽大明湖不知多少次了,還是頭一次見到雪後的大明湖。

剛從北門走進大明湖,就被眼前的美所驚豔:遠眺千佛山一片霧濛濛,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層薄薄的白,中間的湖面水汽氤氳對岸樹木高樓變得虛虛實實、亦真亦幻。雖然沒有春的蓬勃,沒有夏的熱烈,沒有秋的多彩,但大明湖的冬景毫不遜色。如鏡的水,枯柳殘荷,加上幾座朱樑畫棟的樓閣,自成格調漫步湖畔,眼前的風景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畫——遠處起伏的山構成了柔軟的線條,湖面的薄霧則是大自然的留白。

站在光禿禿的柳條下,隔着一片霧靄眺望遠方的蒼茫景象,難免有一種莫名的寂寥感,心裡空蕩蕩的。一隻不知名的小鳥孤獨地站捲曲殘破的荷葉上,左右張望,時而低鳴,它大概是在尋找那昔日的“四面荷花三面柳”吧。當人們目光落在那些橫七豎八殘留在湖中的荷花莖上,往往會強烈地感受到季節更替、歲月變化、生命輪迴的自然規律和命運的變化無常,接着恐怕難免會“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感慨之後,仍要前行,因爲前面還有意想不到的風景。

同行的朋友說,缺少文化底蘊的景觀即使能給人心靈的震撼,也是短暫的,真正能觸動人心的,還是文化。的確如此,大明湖恰是一例。這裡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晏公廟紀念着“齊天賢相晏子南豐祠訴說着曾鞏齊州知州時爲濟南百姓做的好事稼軒祠吟詠着辛棄疾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豪邁情懷與人格魅力,鐵公祠講述着明代兵部尚書鐵鉉忠於職守、誓死衛城故事秋柳園見證了王漁洋在大明湖畔寫下轟動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時,這些留下無數歷史記憶的建築,已完美融入北國雪景中,在惟餘莽莽的天地間默默不語。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讓穿行在屋宇之間的人們倍覺自己的渺小。我們不僅要對自然心生敬畏,更要仰望我們璀璨的文化。

冬日的大明湖雖不見碧波盪漾,但顯得格外明淨。它就像一位哲人,無需繁言碎語,就能讓人感悟到世界的本真

臨近晌午,太陽出來了。儘管溫度沒有上升多少,但柔和的陽光給大明湖的冬景增添了幾分明媚。細看融過雪的草坪,枯黃中增添了幾分清新,形態各異的石橋泛起了亮光島上白牆灰瓦也增添了幾分明麗。湖面的薄霧一溜煙消散乾淨了,亦真亦幻的城市景觀也無法再遮遮掩掩,與天光雲影交融在一起。東方的超然樓現出了清晰的輪廓,我的心境也清朗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