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紅線”融資新規箭在弦上 高槓杆時代終結?

山雨欲來風滿樓。

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爲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

在此之前,以“三條紅線”爲標準的房企融資管理政策在市場流傳。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個渠道證實了這條消息,但關於該項政策的具體執行尺度和操作細節,尚待進一步細化落地。另據媒體報道,參會房企被要求在9月底前提交最新的資產負債表。

對房地產融資政策的收緊,已是箭在弦上。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各種分析與猜測層出不窮,剛從疫情中恢復的房地產業,再度陷入紛擾。

分析人士認爲,若嚴格執行,未來房企的融資規模將受到限制,這不僅影響到企業的拿地和融資戰略,藉助“高槓杆”進行快速擴張的時代也可能面臨終結。如今,大家都在等“靴子”的正式落地。

或以試點形式推開

監管層對房地產融資管理的強化,在近期有跡可循。7月24日,“房地產工作座談會”以罕見的高規格召開,並首次提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8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報道稱,對於房企債務的管理,將以“三條紅線”爲標準。具體爲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根據“三條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爲“紅、橙、黃、綠”四檔:三項指標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若指標中兩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若只有一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若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8月20日召開的座談會,再度強化了融資政策收緊的預期。儘管官方公佈的信息較爲有限,但對融資實施強監管的信號已經十分明確。

21世紀經濟報道從權威人士處瞭解到,共有12家房企參加了此次會議,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樑、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陽光城

21世紀經濟報道還了解到,前述會議的基調以座談爲主,監管層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幾家大型房企的座談,瞭解相關情況。但當日並未公佈相關政策執行的時間表

據瞭解,“降負債”是座談會上傳達出的主要信號。監管層希望通過房企的降負債,來控制金融機構的風險,並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與會房企都要降負債,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一些負債率較低的企業並無這方面的執行壓力。

8月28日早間,綠地香港一位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公司瞭解到的情況是相關部門與房企進行了交流,融資新規的實施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另據瞭解,監管層很早就醞釀對重點房地產企業實施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此前已有過多輪徵求意見。未來這項政策有可能先在部分企業進行試點,然後逐漸推開。

高槓杆時代的終結?

“萬科是從官方發佈的信息瞭解到,監管機構從防範房地產行業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出臺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對此公司會認真研究,儘快去適應,按照要求進行落實。”對於融資新政,在8月28日的萬科中期業績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表示。

在公開表態中,房企大多將這一政策稱爲一種“規範”,並認爲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但若根據“三條紅線”進行實際考量,能夠獨善其身的企業並不多。

天風證券根據2019年財務數據,按照“三條紅線”的標準對銷售額較高的50家房企進行了劃分。其中,同時踩到“三道紅線”的房企共14家,同時踩到兩道紅線的房企有10家,踩到一道紅線的房企有14家,全部不踩線的房企僅有12家。

若對參會的12家房企進行劃分,則有4家房企位於全部踩線的“紅檔”,分別是恆大、融創、綠地、中樑;全部不踩線的“綠檔”房企,爲保利、中海、華潤、華僑城4家央企;萬科、碧桂園均因資產負債率偏高而位於“黃檔”。

“如果對所有企業都按此標準執行,這一政策的影響範圍可想而知。”北京某大型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多年來,房地產業主要依靠舉債來實現規模擴張,高負債往往能帶來高增長。若債務規模被控制,意味着通過高槓杆來進行擴張的時代將面臨終結。

短期來看,若債務規模被控制,也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在近期的房企中期業績會上,不少房企提及對這一政策的看法。除了強調降負債、抓回款外,很多企業也開始注重拿地和投資,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就表示,“我們現在不能亂拿地,下半年會有更好的機遇,在收購合併或其他產業方面在鋪排。下半年如果沒有好地、沒有好項目,我們就到明年拿地,因爲拿錯地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到,很多房企已拿到上述文件原文,並已着手研究,其面臨的主要疑問在於,不清楚具體的政策細節和執行尺度。一些房企已經和相熟的金融機構進行溝通,並未得到確定性的答覆。有北京房企人士向記者透露,金融機構也在等待相關指導性文件的正式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