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得太快了!出口企業壓力大 訂單少了

(原標題:人民幣升得太快了!出口企業壓力大:價格漲了,訂單少了,利潤也少了)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8日晚間收報6.5590元,繼續維持在高位,離岸人民幣盤中則一度升破6.54。6月份以來隨着人民幣匯率節節走高,中國對外出口也在持續升溫。出口景氣反過來又對匯率形成進一步走強的支撐。這種情勢下,許多出口企業日益感受到了壓力。

“價格漲了,訂單少了,利潤也少了”

廣東省佛山鏘城五金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服裝輔料(鈕釦拉鍊等)出口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左倩儀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11月10日前,公司收到的外貿訂單還比較多,但是隨着最近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這一週都沒有接到外貿新訂單。

福建尚飛製衣是一家生產並主要面向海外市場戶外服裝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樑女士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公司的業務影響比較明顯,整個行業也普遍感受到人民幣匯率快速上升帶來的影響。

東莞一家主要生產桌布浴簾產品的企業負責人葉晉峰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對企業影響很大。“主要體現在價格漲了,訂單少了,利潤也少了”。他補充道,中小型企業沒有任何對衝計劃,只能自己消化匯率差額

訂單減少以及結匯損失是這些外貿企業普遍受到的挑戰。一些企業在收到外方貨款進行結匯時,由於匯率上升,實際到手的人民幣大大縮水,直接影響企業效益甚至導致企業虧損。樑女士告訴記者,“爲了規避這種風險,我們不得不進行鎖匯,即在匯率波動頻繁的情況下,讓銀行爲企業辦理鎖定匯率操作”。

記者也關注到,受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比較明顯的通常是一些價格敏感型企業。一家紗線外貿企業的工作人員坦承,出於競爭的要求,他們的價格通常被客戶壓到非常低的程度。當企業遭遇人民幣匯率損失,再加上原材料上漲以及海運運費上漲的壓力,企業的經營壓力就會大增。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出口半壁江山是由民營企業撐起來的,相較於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他們抵擋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確實對這些民營企業帶來很大的挑戰。“一家企業掙回100萬美元,在人民幣匯率是7的時候能換回700萬元人民幣,現在只能換回650萬。要知道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很低。人民幣匯率上漲一下子就超過他們的成本線,對這些企業甚至形成生存挑戰”。

不同行業感受不同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10月份,以人民幣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6%,從4月份開始連續保持正增長。與此同時,人民幣也開始強勢升值。彭博社18日報道稱,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和出口運價指數呈現明顯的相關性,在中國10月出口成長加速至超一年半新高後,上海航交所的中國貨櫃出口運價指數11月進一步上漲至6年多新高,折射出旺盛的出口訂單需求。

但在中國出口整體增長背景下,每個行業的機會並不均等。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佔中國出口總值58%的機電產品同比增長只有3.2%。但其中筆記本家電產品大幅增長17.6%和17.3%。整體佔比達20.4%的紡織服裝同比增長5.4%,但口罩相關紡織品出口增長37.5%。而醫療儀器出口同比增長几乎達到50%。

雖然中國對外出口連續保持正增長,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出口整體增長,但每個行業的表現確實不一樣。一些外貿微利企業則會受到人民幣匯率的明顯影響,而符合疫情期間市場需求的產品卻有不錯的表現,比如防疫產品、平板電腦等。白明認爲,匯率波動是外貿企業長期面臨的市場風險,但是人民幣近期快速升值卻讓一些企業措手不及。相比之下,人民幣升值至6.5附近,讓靠價格取勝的中小企業面臨非常大的挑戰,這些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會因爲人民幣匯率升值而在價格上競爭不過東南亞一些國家

疫情影響或更爲長遠

面對人民幣匯率走強,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兩次出手爲市場降溫。10月10日,人民銀行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爲0。10月27日,又決定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因子”陸續淡出使用。除此之外,譚雅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國家在匯率管理上可以給中小企業以支持,因爲銀行在鎖匯等方面還有不少相應的產品。

相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影響,疫情衝擊所帶來的影響顯得更爲長遠。上海炫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要對外出口電纜產品,用於海外基建項目。公司負責人畢先生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們的產品沒有像日常消費品出口那樣受到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而客戶對於匯率波動帶來的價格變化並不太在意。讓他真正擔心的是疫情造成海外市場的萎縮,“一些海外客戶的基建項目可能會壓縮,到時我們的出口會受到較大沖擊,真正的影響可能在明年或者後年顯現出來”。

左倩儀也表示,人民幣雖然突破6.5,但對他們的實際影響不是很大,更多的還是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和信心問題。“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纔是實業的春天,”她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