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只重中高階 基本工資案看出政府的職業歧視
行政院11日才敲鑼打鼓的宣佈「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又是產業創新、又要強化中高階人才培訓,但諷刺的是,隔沒幾天就傳出基本工資調整案「卡」在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甚至直白「對此持很強、很強的保留態度」;拼經濟難道只需要靠所謂的中高階人才?
▼8月9日審查基本工資時,勞工團體冒雨表達立場。(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片)
在「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針對強化產業人才培訓有4大方向:結合產業需求、改進技職教育;發展人力加值產業、強化產學訓銜接;推動人才佈局、培訓新興市場人才;因應產業及社會發展趨勢、適時調整勞動法規。
這4大方向,着墨最深的是「國際化」,所以要培訓國際行銷業務經理人、要策略性選定重點新興市場地區學生、要建立外籍優秀人才來臺工作之友善環境、還要鬆綁外籍人士來臺的相關法規。
不只如此,政院還說要允許在提升本國勞工就業的前提下,增加廠商聘僱外籍勞工的核配比例,「創造產業與勞工的雙贏局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兼顧就業安定與企業競爭力之下,「積極改善有關工時和工資之相關規範。」
會詳細的列出這幾點,就是要凸顯政府的拼經濟其實是很「偏心」的,人說手伸出來,5根手指也會有長短,但臺灣從過去一路拼經濟至今,辛苦的勞工朋友有最大貢獻,否則不會連提神飲料廣告,都鎖定他們當主角。
但行政院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除了提到技職教育及青年人才培訓,其餘的不是針對中高階人才,就是對外籍人士的優待;而勞工朋友所可能享受到的,就只有「工時和工資的改善」,但這還要在兼顧就業安定與企業競爭力之情形下。
這羣勞工除了勞健保,不會要求什麼下午茶、點心吧、或中午休息來個按摩服務、員工旅遊等員工福利,老闆說加班就加班、停休就停休,還要三不五時擔心公司裁員或資遣,當權益被剝奪時,上街頭還不一定有人理。
如今連這少少的6元(或說是每月900元),行政院高層都有理由「保留」,甚至還有高層認爲「調漲對拼經濟不利」,拼經濟難道不需要這羣近百萬名辛苦的勞工?這樣的態度,難道不是一種職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