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已摘下銘牌 評論:誰都可以媚俗 大學不能

話題討論:你是否支持清華大學摘下“真維斯銘牌

平時的教學樓是直接用人命名的,學生反映沒有那麼大,但是以品牌名稱命名還是第一次,還是大家熟悉的牌子,覺得不太合適。另外大家都要去這個樓上課的,感情比較深。【加入討論】

一名清華大學學生在拍攝“真維斯樓”的銘牌(5月24日攝)。新華社照片

本站教育訊 據青島日報報道,清華大學因爲將一棟教學樓冠名“真維斯樓”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甚至有網民直指此舉爲“賣身”和“大學精神的墮落”。在“偌大的校園是否能容下一個 ‘真維斯’”的爭議聲中,在現行教育體制的背景下,“大學精神與商業行爲是否水火不容”成爲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據央視報道,“真維斯樓”銘牌已被清華大學摘下。

網友評論

反對冠名 太商業化

本站新疆網友:有些事情是不能用錢去換的! 問題是偏偏有人可以做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並且是在神聖的清華學府

本站廣東網友:連社會上最後一塊淨土都被銅腥化,被金錢化,被商業化了。

本站四川網友:清華居然用這種下三流的商業牌子貼上屬於全中國人民的清華,號稱精英的清華師生們也跌落到這等水準了嗎!可憐!可悲!

冠名未嘗不可

本站北京網友:人家捐助的,以企業命名有何不可?本來是件好事,弄成個這樣。

本站廣東網友:牛津、哈佛、耶魯等學校都有商標冠名的教學樓啊,我覺得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本站北京網友:若真是用於助學,有何不可?

人民日報評論

紛爭背後隱喻着一種社會心態:誰都可以媚俗,但大學不能,否則我們這個民族精氣神或將無所歸依

輿論爲何瞄準“真維斯樓”?

清華驟然冒出個“真維斯樓”,一時滿城風雨。校方迴應,捐資給校園建設並予以冠名,在國內外大學中非常普遍。在清華,以企業命名的樓也不鮮見。果然,打開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官方網頁大樓冠名權招標明碼實價的:軟件學院館5200萬元,生物醫學館1億元……

是啊,舉目四望,全國校園裡有多少企業赫然冠名學府,大家何以獨獨對“真維斯樓”不依不饒?而引起“圍觀”爭議的,又豈獨清華?前不久,北師大一教授在微博告誡學生,“40歲時沒有4000萬不要來見我”;這兩天,雲南大學一位副教授又傲然對MBA學員炫富,更提醒同行:“大學教師全心投入教學是種毀滅”……

以前被人們敬仰不已、並視爲“象牙塔”的大學,如今接二連三地放下身段,取悅商場,這樣的“不約而同”,恐怕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清華的委屈是真實的,那些忽然被當成輿論靶子示衆”的教授們也有理由喊冤。試想,倘若一個“全心投入教學”的教授,一個全心供奉學術的校長,一個全心“追隨兼容幷包,恪盡學術自由”精神的大學,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真有生存之虞,該如何選擇?

在一個“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社會環境裡,大學要做到遺世獨立,難。

有報道稱,中國高校負債額巨大,有的名校甚至因負債數十億元而有破產危機。捉襟見肘的財政,讓大學不得不爲稻粱謀,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高校財政體制之疏了。

冠名教學樓不始於今日,甚至也並不始於中國、始於清華,而輿論偏於今日聳動,想來一是網絡圍觀之聲勢遠甚往昔,二是也許覺得更具社會聲譽的企業才配清華?三來,可能反映了最堪重視的社會心態——大學的文明之魂、民族之魂、學術之魂總要有一個相對清靜而獨立的安放之所。

當浮躁而功利財富至上價值觀大行其道之際,公衆對大學的期許較往日尤有甚之。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大學向來是把傳統的財富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場所”——此“財富”顯然不是“真維斯樓”背後的財富,而是精神財富。他還有一句話,“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恆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負有傳承文化神聖職責的教育,不僅僅是發展的手段,更是目的。

因此,這數場紛爭或許提示我們:大學應該保持對高尚的追求,否則我們這個民族的精氣神或將無所歸依。從另一個角度看,名滿天下,難免謗亦隨之。這“謗”,是鞭策,更是期許。民氣可用,是大學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