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進口鱈魚 包裝藏活病毒
10月17日,大陸官方公佈在青島進口鱈魚的外包裝驗出活體新冠病毒。圖爲9月10日,青島舉辦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中的冷凍食品陳列。(新華社資料照片)
10月16日,青島檢驗人員對採集的樣本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
山東省青島市日前出現本土疫情,大陸官方17日晚間表示,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上驗出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凍食品供應鏈外包裝上分離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發現提示,在防範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鏈物品將病毒輸入的風險。
分離出活病毒,意味着什麼?大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解釋,以往在外包裝檢測出來是病毒核酸,相當於病毒的「殘骸」,活病毒相比於病毒「殘骸」的傳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話,很難結合到細胞的受體,難以侵入到人體內。
今年7月22日,遼寧大連市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爲某海產加工企業員工,該企業從事進口及國產水產品加工、冷藏等業務,這是最早被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的案例之一。青島此次疫情溯源爲青島港9月24日確定的兩名無症狀感染者,兩人均爲青島港大港公司裝卸工人。
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爲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感染風險人羣主要爲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消費者 感染風險極低
大陸有關部門近期對冷鏈食品展開新冠病毒核酸抽檢。截至9月15日,全大陸24個省298萬份檢測結果,其中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67萬份,從業人員樣品124萬份,環境樣品107萬份,僅在22件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毒核酸載量較低,此前未曾分離到活病毒。顯示市場流通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風險很低。
迄今爲止,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污染的冷鏈海產而感染的病例,消費者感染風險極低。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仍爲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林炳亮提醒,應儘量避免海淘、代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地區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