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改「中正」校名 柯志恩:不是另一種新威權復辟?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楊佳穎臺北報導

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臺以「中正」或「介壽」爲名的學校可能都要改名;而教育部長潘文忠6日也表達,後續會跟學校、地方政府討論,做適法上的研處。對此,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在臉書怒嗆,以政治干擾教育,尤其以去除威權爲名,強行剝奪人民情感記憶,「實在是極爲可笑與幼稚!教育部依法辦理個頭呀!」

柯智恩在臉書指出,想到「中正」要改名,腦海立即浮現故鄉屏東縣中正國中,那是父親摯愛的學校,也是自己小學夢想要就讀的學校;雖然後來受限於學區未能就讀,但對於「中正國中」的感情,卻宛若是自己的母校那般熟悉親切。

柯志恩進一步說,孩提在校的美好記憶是多數人的人生珍藏,許多人對母校都有難以抹去的情感,「校名就是校名而已!學生校友談到『中正』國中、國小,不過是當年的記憶,誰在乎是否與威權有關」;統治者功過可從各種角度探究,但臺灣民主化的軌跡走到今天,民主價值早已普及大衆、深入人心,「誰會因有『中正』之名,就認爲是代表威權的圖騰或象徵?」而未經師生及校友同意就強迫改名,難道不是另一種新威權的復辟?

▼中正大學。(圖/翻攝自中正大學官網

柯智恩也說,更重要的是,學校改名要付出多少龐大的有形與無形的成本?過去光是中華郵政一個公司改名再複名,就花了2千多萬元,如今若所有「中正」校名皆要改,除了一所中正大學、三所中正高中和中正高工各縣市包括離島以「中正」或「介壽」爲名的學校約有30多所,包括校徽文書學籍地址地圖站牌、締結姊妹校等,可能花費納稅人的數億經費,還不包含大費周章改名的時間成本,以及對人民情感的傷害。

「校名『中正』有罪嗎?」柯志恩接着說,若再加上全國以「中正」命名道路公園建築橋樑區裡也都要一一改名,10元硬幣也要去除,則身分證戶籍、公司行號、所有地址地圖的變更,大概要耗費幾億的成本,這恐怕是其他各國未曾發生過的瘋狂政策

她最後也痛批,若潘文忠真的要在教育場域進行翻天覆地的改名運動,「以政治干擾教育,尤其以去除威權爲名而強行剝奪人民的情感與記憶,實在是極爲可笑與幼稚!教育部依法辦理個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