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短缺背後: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原標題:芯片短缺背後:汽車業“八仙過海”搶資源 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機構預計至少未來半年,晶圓、製造、封測各環節的供需失衡仍會持續,下游芯片缺貨漲價是趨勢。
日前有報道稱,由於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的影響,全球芯片產量嚴重不足,大衆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爲芯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對此,大衆中國迴應稱,芯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相關車輛交付未受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範圍內諸多汽車企業都面臨着汽車芯片斷供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於中國汽車市場於全球車市中率先恢復秩序,產銷量得以恢復,因此芯片斷供的問題率先顯現。
“此次媒體集中報道的芯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道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芯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認爲,應理性看待芯片斷供問題。
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所用芯片基本都由國外廠商壟斷,儘管大衆中國強調,“缺芯”造成的是局部影響,而非全局性的停產。但以大衆在華數百萬的產銷量來看,國內汽車供應鏈的風險已經展露,提升供應鏈的風險抵禦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從根本上來講,打造出中國品牌的芯片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一位車企資深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
廠商各展所長搶佔資源
芯片短缺或將延續至2021年
隨着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芯片短缺持續蔓延。
身處芯片斷供風波“漩渦”中心,大衆汽車數度表示,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新京報記者從多家國內汽車廠商瞭解到,芯片短缺長時間內都是企業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個企業都有着一定的儲備或應對之法。
比亞迪方面表示,比亞迪本身具有芯片製造能力,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導致的停產問題,目前全部車型正常生產。與此同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紛紛表示,企業均未受影響,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汽車芯片短缺的風險。“就是用多用少的問題,高配車型影響更多,因爲電氣化構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長搶佔資源。”
相比於主機廠,上游的供應商則更能感受到芯片短缺的行業壓力。大陸集團明確表示,儘管半導體生產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近期激增的需求,但擴充的產能需要6到9個月才能實現,因此芯片短缺可能將持續到2021年。
博世中國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基於諸多因素,全球半導體配件採購市場正在經歷整體短缺的狀況。在保供方面,博世一直與供應商和客戶每天保持緊密溝通。原則上我們不能對外透露供應商或者客戶的具體情況與合作關係。“儘管市場情況十分艱難,博世始終竭力保障客戶的供應。”顯然,芯片“危機”仍將持續。
自動化+5G催發芯片需求
預測偏保守導致供需失衡
2019年,博世就曾對芯片進化和供應問題作出預測。隨着汽車自動化程度越高,車輛上需要的傳感器就越多,估計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裡,每輛汽車平均使用的傳感器數量將達到40-60個。這就要求芯片技術向更高級進化,在未來以更高算力驅動如此多的傳感器。
這在中汽協的近期調研中也得到證實。中汽協方面表示,近年來,全球芯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疫情加劇了產能投資的謹慎,上半年芯片行業對消費電子和汽車市場預測偏保守,對今年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好預判及準備不足。
此外,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今年消費電子領域對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芯片的產能。且這種趨勢在2021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許多芯片領域製造商都在削減汽車行業的資本開支,提升價格,降低汽車行業芯片的生產配額。
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車用芯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芯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與此同時,歐洲和東南亞受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芯片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工廠的事件陸續發生,這進一步加劇了芯片供需失衡,導致部分下游企業出現芯片短缺甚至斷供的風險。
缺貨漲價將成常態
但影響不會太大
今年以來,芯片長期處於高熱度之中,應用和投資前景頗高。但由於晶圓產能受限,行業已經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各大廠商紛紛提價。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車半導體廠商分別爲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其中,恩智浦已表示或因晶圓供應緊張而提高產品售價;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瑞薩電子也於日前向客戶發送提價通知,稱由於原材料和包裝基板成本增加,擬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
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爲,全球半導體自今年三季度末開始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全球開始恐慌性缺貨,並帶來漲價預期。與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導體景氣週期以存儲漲價爲主導不同,本輪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圓漲價拉動到全產業鏈漲價。預計至少未來半年,晶圓、製造、封測各環節的供需失衡仍會持續,下游芯片缺貨漲價是趨勢。
李邵華也在分析中表示,由於芯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他還提醒,由於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加長備貨週期,加之短期內芯片產能依然不足,芯片價格出現上漲或將不可避免。
但是,李邵華也強調,中國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應該理性看待芯片供需失衡這一矛盾,市場層面的影響因素會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步得到緩解。
自主車企芯片規模僅佔全球4.5%
自主芯片研發提上日程
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2018年全球乘用車產量7057萬輛,其中中國佔據33%。中國是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全球主要汽車半導體供應企業恩智浦、瑞薩2018年分別在中國銷售收入佔集團比重爲36.5%、20.2%。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爲475億美元,而我國自主品牌車企芯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佔全球的4.5%。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研發體系和產能部署等原因,汽車芯片比整車廠更具規模效應,因此芯片生產受外界影響更大,也更依賴現有的汽車芯片全球格局。儘管諸如博世等企業在國內進行了相關部署,但仍需要時間才能在產能供應上發力。
毫無疑問,中國成爲全球汽車芯片巨大市場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產業危機。面對國外芯片斷供造成的“卡脖子”問題,國內市場目光也因此聚焦到了國內自主芯片企業和核心技術的培育上。
目前,地平線是國內目前唯一實現車規級AI芯片前裝量產的AI芯片公司,其產品也順利搭載於長安汽車新車型UNI-T上。據瞭解,其進行中的合作項目超過50個,已簽下20餘個前裝定點項目,2020年內將有6款搭載地平線車載AI芯片的量產車型上市。12月1日,地平線首款車規級AI芯片征程(參數丨圖片)2前裝出貨量正式突破10萬片。據瞭解,其2020年有望實現15萬片出貨,遠超行業預期。對於目前的芯片短缺問題,新京報記者詢問地平線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不參與這一話題的公開討論。
從行業層面,今年9月,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聯盟跨界融合汽車和芯片兩大產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組建,主要包括了整車企業、汽車芯片企業、汽車電子供應商、汽車軟件供應商、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70餘家企事業單位,旨在建立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補齊行業短板,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成爲全球汽車芯片的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可以想見,汽車芯片的重視程度正在呈現幾何式增長。但據新京報記者瞭解,芯片作爲一款高技術集成產品,從選型、硬件設計、樣件,到一系列上述實驗,再到大規模生產和測試、裝車,一般需要2-3年才能進入整車廠供應鏈,進入後供貨週期爲3-5年,汽車芯片仍是一場長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