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9臺灣久久-威逼恫嚇 民主愈挫愈勇

真相未明 ▲1981年陳文成命案,被視爲對反對黨示警。(本報資料照片

挑戰戒嚴 ▲美麗事件軍法大審。左起張俊宏黃信介、陳菊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林宏宣。(本報資料照片)

▲1980年林義雄出席軍事法庭大審前,母親與女兒被殺。(本報資料照片)

▲1979年12月20日,高雄爆發「先鎮後暴」的美麗島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民主時代票票等值,誰都嚇不了誰。威權時代可不是如此,執政者爲了鞏固政權,會以各種方式恫嚇人民順從聽話。從日治時代至今,臺灣人民歷經各項恫嚇考驗,纔有今日的民主局面。

治警事件 日本人的獅子

一九二三年發生的「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臺灣人非武裝抗日遭受的第一次集體政治迫害。

林獻堂等人在一九二一年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後,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於一九二三年到東京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本部,然後大肆活動。蔣渭水孫子蔣朝根說,「一九二三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臺,經過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前,蔣渭水亮出『迎鶴駕布條,同時也把『臺灣議會請願』幾個字寫得大大的。」後來蔣渭水被捕,關入臺北北警署,東京《朝日新聞》還以「臺北的島人不穩,文化協會的領袖被召喚」大幅報導

日本特高警察因此開始調查「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幹部,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凌晨六點,第九任總督內田嘉吉以「違反治安警察法」逮捕,蔣渭水、蔡惠如菁英皆因此入獄。

美麗島案 大逮捕黨外菁英

「治警事件」被蔣渭水稱爲總督府對臺灣志士的「獅子狩」,也是日治政府對於臺灣人民的具體恫嚇。臺灣光復後,則歷經了二二八事件、五○年代白色恐怖;緊接着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還發生了被黨外雜誌、國際媒體視爲執政當局對反對力量的「示警」的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

一九七八年美國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蔣經國總統發佈緊急命令,但隔年十二月十日黨外人士挑戰戒嚴令,在高雄舉辦「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治安單位以民衆有人點燃火把爲由開出鎮暴車,釀成警民大沖突,之後張俊宏、姚嘉文、呂秀蓮、林義雄等美麗島菁英被捕,施明德更成爲全國通緝追捕的「頭號要犯」。

當時《自立晚報》總編輯、現任監委吳豐山表示,美麗島事件發生前,蔣經國曾託副總統謝東閔轉告黨外人士:「年輕人太急了,民主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但要給我一點時間。」不過謝東閔擔心自己是官員,沒有公信力,因此建議請老黨外、自立晚報負責人吳三連出面溝通,吳豐山則安排了這項會面,「雙方作了幾次溝通,但沒想到美麗島還是發生了。」

林、陳血案 民主傷痕仍未愈

吳豐山說,美麗島人士被捕後,美洲一部分臺灣學界串連,認爲必須向蔣經國傳達「勿重判,對臺灣民主有好處」的訊息,並認爲知名作家陳若曦的反共色彩明顯,蔣經國可以會見她。於是海外學界聯絡吳豐山,希望讓前一年因《尹縣長》得到吳三連獎卻未領獎的陳若曦「補回來」。

陳若曦回臺後見了蔣經國兩次,當面爲美麗島人士請命,然後陳若曦告訴當時《紐約時報駐臺記者殷允芃,「總統保證這個審判一定是公開的。」

不過,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八日美麗島軍法大審前夕,林義雄的母親與一對雙胞胎幼女於二月廿八日被殺;隔年在美任教的學者陳文成回臺省親,卻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至今未破的「林宅血案」與「陳文成案」,已成爲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重大傷痕。

事實上,臺灣民主化後仍然面臨恫嚇危機。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前夕,中共「文攻武嚇」對臺試射飛彈,國內不分黨派強烈抗議,國際社會更高度矚目。中共飛彈至今仍對準臺灣,則已成爲民主社會面臨恫嚇的具體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