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臺灣「檢測塞車」是最大阻礙! 政府完全沒做好準備

新店耕莘醫院社區篩檢站。(圖/記者宋良義攝)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臺灣本土疫情爆發,而近來大量校正迴歸」的確診數量,也明顯感受出臺灣檢測量能不足的情況。《美聯社》就指出,臺灣在這波疫情中最大的就是檢測方式跟數量,且隨着確診數量越來越多,就能發現中央政府不僅沒有做好遏止病毒的準備,甚至缺乏對快篩設備投資,導致無法消化大規模檢測。

根據《美聯社》報導,臺灣在過去一年多因爲防疫而受到國際讚揚,但自從5月初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就發現中央政府不僅沒有做好遏止病毒的準備,甚至缺乏對快篩設備的投資,導致無法消化大規模檢測,導致地方政府在疫情爆發時纔跟快篩廠商聯繫,儘速設立快篩站。

▲地方政府設置快篩站進行檢測。(圖/記者屠惠剛攝)

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黃韻如(Ruby Huang)表示,抗原快篩(Rapid tests)是病毒早期擴散的關鍵工具,但臺灣一直依賴必須到實驗室處理的核酸檢測(PCR),這樣的作法可能會導致檢測塞車,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疫情的真實程度,「必須儘快識別確診病例來遏止傳播基本上就是和時間賽跑。」

《美聯社》點出臺灣防疫最大的阻礙就是檢測,在整個疫情期間政府的政策都是使用PCR,且不鼓勵進行抗原快篩,原因是雖然更快速便宜,但準確性並不這麼高。新北市負責進行PCR分析的實驗室成員蔡先生(Tim Tsai)透露,他們一天能處理120個樣本,但上星期一天內就收到400個,「檢測技術人員要到半夜才能下班。」

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目前141家合約實驗室每天可以處理3萬個PCR檢測。(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目前141家合約實驗室每天可以處理3萬個PCR檢測,但卻未公佈每日須處理的實際數量。指揮官陳時中也強調,大規模檢測沒有好處,公共資金醫療資源應該優先用在對的地方;副總統陳建仁也說,「這樣更有效率也更準確。」

臺大醫院臨牀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K. Arnold Chan)認爲,當確診數量較少時,這個策略是合適的,但隨着感染煉擴散,這可能需要改變,「應該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隔離的同時也應該擴大篩檢,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政府完全沒有準備好。」

►「校正迴歸」害臺灣陷入困境!《彭博》:政府難制定有效防疫政策►無症狀者恐成防疫破口!「潛在風險上街購物聚會 比率達5分之1 ►中國願捐疫苗外媒直言:臺灣「不可能接受」 牽涉政治問題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衣櫥鞋櫃必備!「克潮靈」超值組 讓黴味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