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提前退役F-22戰機,位置被新一代戰機頂替

近日,美國空軍副參謀長克林頓·S·希諾特對外表示,未來美國空軍戰鬥裝備體系將採用“4+1”的模式。其中,“4”指的是F-35A隱身戰鬥機、F-15EX重型用途戰鬥機、全面升級的後期型F-16戰鬥機以及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而“1”指的是A-10攻擊機

這一聲明意味着未來美國空軍戰鬥機裝備體系中已經沒有F-22A“猛禽”隱身戰鬥機的位置。根據目前美國空軍的計劃,F-22A“猛禽”隱身戰鬥機有可能從2030年開始逐步退役。

這一決定確實比較突然,因爲F-22A從2005年開始才正式加入美國空軍服役的,即便到2030年也不過才25年。要知道,目前美國空軍現役機隊中,服役年限超過30年甚至40年的F-15、F-16戰鬥機和A-10攻擊機比比皆是。

F-22A戰鬥機將從2030年起陸續退役。

黯然落幕的昔日王者

對於提前退役F-22A隱身戰鬥機,美國空軍副參謀長克林頓·S·希諾特給出了幾個解釋。在筆者看來,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F-22A隱身戰鬥機雖然是目前美國空軍現役空戰能力最強的戰機,曾被譽爲“世界戰機之王”,但是其設計年代較早,升級潛力非常有限。20世紀9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設計YF-22技術驗證機時採用了小尺寸機身的緊湊設計,這一設計思路固然有利於隱身設計,降低研發風險和生產成本,減少阻力和空重,提升整機空重比和飛行性能,但這也導致機身內部結構設計過於緊湊,沒有多餘的空間加裝新的設備

所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後來研發F-35隱身戰鬥機時,提出了很多新的技術理念和先進的機載設備,但是基本上都無法應用在F-22A的升級改造上。特別是EODAS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如果加裝在F-22A上,將使其空戰能力再上一個臺階。可惜,該機內部已經沒有任何加裝新設備的餘地了。這也使得該機後續的升級改造項目只能做一些“修修補補”,而不能進行全面的提升。

其次,F-22A隱身戰鬥機早在10年前就停產了,這就使得該機後續的零備件供應存在不少問題。再加上F-22A隱身戰鬥機作爲美國空軍的“最強者”,一直活躍在全球各戰場以及熱點地區的第一線,作戰、演習以及訓練的飛行強度非常高,加劇了其後勤保障以及維修的難度。

筆者在2017年首爾航展上第一次親眼看到進行飛行表演的美國空軍F-22A隱身戰鬥機,其機身蒙皮表面斑駁不堪,在尾翼以及襟翼前緣都已經出現塗層掉落的痕跡。而這些部署在他國的F-22A只有回到美國本土的基地,才能進行全面的維護保養。

通過升級,F-22A可以投擲制導炸彈

21世紀的新“百式戰機”

在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項目的實施策略上,美國空軍一改以往多家提出方案、兩家競標、一家獲勝的傳統模式,提出了所謂的“數字化百式系列戰機”。這裡提到的“百式系列戰機”是指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美國空軍裝備的一系列三位數編號戰機。如果要理解美國空軍的“數字化百式系列戰機”思路,還需要先回顧一下當年“百式系列戰機”的發展模式。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空軍戰鬥機已經全面進入超音速噴氣時代,但是受限於航空技術發展水平,還無法完全實現多用途作戰能力。於是,以F-100“超級佩刀”爲起點,美國空軍裝備了一系列單一用途的“百式系列戰機”,包括後續的F-101“巫毒”戰鬥機、F-102“三角劍”截擊機、F-104“星”戰鬥機、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F-106“三角標槍”截擊機、F-111“土豚”戰鬥/轟炸機,直到20世紀80年代服役的最後一款F-117A“夜鷹”隱身攻擊機。期間,也有多個型號終止研發下馬或競標失敗,比如F-103、F-107等。

F-22A戰鬥機的生產線已經關閉。

那麼,從這三個特點,我們可以分析美國空軍現在所設想的“數字化百式系列戰機”有可能採用類似的模式。

首先,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不再採用F-35A這樣“多面手”的設計思路,而是專注於某一性能和技術領域。這也是對於“泛多用途化”設計思想的一種糾正。以F-35A爲例,該機確實能執行多種任務,比如空戰、對陸對海攻擊、偵察、預警,甚至電子戰,但是其在某一方面的性能遠不如其他機型——隱身性能和空戰能力比F-22A弱,對陸對海攻擊不如F-15E和F-16 Block60/62,預警能力遠遜於E-2和E-3,而電子戰能力也要比EA-18G甘拜下風。也就是說,F-35A只是一個“萬金油”,“樣樣行,卻樣樣稀鬆”。

那麼,在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採用“數字化百式系列戰機”模式後,會出現多個專注於某一用途領域的型號,所有型號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強大而完整的空中作戰體系。這一體系所具備的戰鬥力是再多F-35A也達不到的。

F-22A戰鬥機大象漫步

所以,此次美國空軍在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項目上索性雨露均沾”,讓有實力的各家企業都參與進來,甚至有可能包括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和新興企業。由此,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讓“尾大不掉”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明白,誰纔是真正的“主宰”。

最後,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體系中各個型號的採購量應該不會太多,不可能再出現F-35這樣一出手就是數百、上千架訂單的場面。那麼,美國空軍希望採用類似於“小步快跑”的研發採購模式,以小批量採購裝備代替原來的大批量訂單。

也就是說,各家公司研發完成自己的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型號後,先以小批量生產的模式交付給美國空軍。美國空軍經過試用後,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下達第二批訂單,一方面會提出更多的改進要求,另一方面也會在各家公司的訂單數量上體現差異,表現較好的型號會拿到更多訂單,而表現較差的型號只能拿到更少的訂單,甚至被取消訂單。這樣,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更有利於美國空軍得到最好、最適合的戰鬥機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