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創40年來第3高 海洋災害致35億損失

大陸去年沿海海平面較平常高出73公釐,是1980年以來第3高。(取自東網

大陸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察司近日發佈《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及《中國海平面公報》,內容指大陸去年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及死亡人數均是近10年最低,但沿海海平面較平常高出73公釐,是1980年以來第3高。

報告顯示,去年大陸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災害爲主,各類海洋災害合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3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臺幣35.7議員),造成6人死亡。同年,大陸發生14次達藍色及以上預報級別的風暴潮,7次造成災情,直接經濟損失8.1億元。沿海地區發生36次海浪高4公尺以上的災害性海浪,其中有18次颱風。去年冬季,渤海黃海北部海域合共出現31次紅潮,受影響面積1,748平方公里,其中2次是有毒紅潮。

大陸沿海海平面亦呈上升趨勢,1980年至2020年上升速度是每年3.4公釐,高於同時段全球水平,去年與前年相比,海平面呈「北升南降」的特點。此外,去年海平面偏高,令大陸風暴潮及洪水災情加劇,其中又以浙江廣東沿海地區受影響較大。

大陸專家表示,全球海平面上升主因爲氣候變暖導致海水增溫膨脹、陸地冰川極地冰蓋融化等。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區域差異,大陸沿海所處西太平洋,屬於海平面上升速率較大的區域。同時,大陸沿海海平面又與區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地面沉降、風場異常變化等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