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A股資本市場改革 利好長期發展
自7月以來,A股呈現量價齊升的上漲行情,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一度突破人民幣(下同)1.7兆元,並且連續數日都保持在1.5兆元以上的高成交量;另外,兩融餘額突破1.3兆元,是繼2015年陸股暴漲當時所創下的2兆元高峰之後的次高水準。市場開始出現一些聲音,猜想A股本輪上漲是否能夠對比2015年?本文淺談兩者間的同與不同,又行情能否延續。
和2015年最大相似之處,「資金」無疑是本輪上漲主要的驅動力。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幅12.9%、深成指上漲35.6%、滬深300指數上漲18%、創業板大漲60%,主要指數均已突破疫情前的點位。股市表現綜合反映了經濟情勢、企業獲利、資金面、投資者信心等各項因素,然而疫情對於各地經濟活動和企業獲利衝擊顯而易見,唯一能合理解釋股指強勁的原因就是資金和投資人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在7月1日分別將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及再貸款利率下調0.5%,並放寬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可用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希望更多服務於中小企業,以期能導向實體經濟。前述熱絡的交易量及融資餘額的顯著增長,都反映了市場資金的充足浮濫。
然而,基於前車之鑑,本次監管層對於場外配資更加地嚴謹看待,上週末中國證監會立即發佈將嚴查場外配資,並揭露非法場外配資的平臺機構名單,希望避免重蹈2015年槓桿泡沫的教訓,並藉以冷卻短期上漲過快的資金行情,有序的監管會是行情能夠走得更長更穩的關鍵。
若對比和2015年的不同之處,重點在於A股資本市場近年陸續推出許多結構性和制度上的改革,舉凡持續放寬外資進入門檻、A股納入國際化指數、創業板的註冊制,從長遠角度來看,都對A股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正向影響。
外資及機構法人將逐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隨着A股納入MSCI指數、中國人行及外管局在今年5月正式取消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並大幅簡化證券投資收益匯出手續等措施,金融帳戶的逐步放開,核心邏輯都在於吸引更多海外機構錢進A股,爲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9日外資持股市值達2兆元,佔A股流通市值3.36%,雖然佔比仍不算高,但增幅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倍,且趨勢必然仍將延續數年。
深交所於6月份推出創業板註冊制試點,對標科創板的上市標準。新規大幅放寬且簡化了企業上市再融資的門檻,明確提出審覈註冊時間不超過三個月,加快流程審覈效率、制定負面清單等,可看出監管層支持高新科技的態度和決心。其他方面,還有許多完善制度面的政策落實,包含提高資訊披露標準、退市等淘汰機制的改革,都進一步讓創業板更加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
整體而言,A股短期行情受資金驅動的影響顯而易見,投資人可關注兩融餘額、場外配資及成交量等指標,判斷市場是否過熱,並保持樂觀審慎態度;但中長期來看,可預期境外資本流入A股市場趨勢仍將延續,中長線資金將逐漸成爲A股重要的影響力,投資者結構的優化,會是A股市場成熟健康發展的一大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