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70億元募資背後:入局下一代光伏電池競賽
公告顯示,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70億元(人民幣,含7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資淨額將全部用於西鹹樂葉年產15GW單晶高效電池項目、寧夏樂葉年產5GW單晶高效電池項目(一期3GW)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根據資金使用規劃,70億元募資中,58.5億元將投向前述兩個項目。
“公司已經具備擴大高效單晶產品產能的資源和能力,爲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談及此次募集計劃時,隆基股份表示,其圍繞本次N型高效單晶電池技術已進行了長期研發準備,並儲備了大量成熟研發成果,主要核心技術已申請專利24項,其中已授權14項,並且還經過了約一年半時間中試量產的充分技術和產業化驗證,中試量產效率超過24%,已具備了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是2017年以來隆基股份第三次通過可轉債募資的方式進行融資。2017年、2020年,該公司分別募資28億元、50億元用於旗下光伏產品產能的擴大。
爲何再度選擇可轉債?
在業績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隆基股份在二級市場的股價水漲船高,市值最高一度超過4600億元,成爲名副其實的“光伏茅”。
良好的股價表現,也爲隆基股份打開了在A股市場的融資渠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自上市以來,隆基股份股權再融資累計募資166.15億元。其中,定增49.40億元、配股38.75億元、可轉債78.00億元、短期融資券15億元。在歷年的股權再融資中,定增和可轉債爲隆基股份帶來了主要的資金來源。
事實上,隆基股份再度選擇可轉債融資方式並不意外,此前的兩次可轉債都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2020年6月15日,中國證監會簽發證監許可,隆基股份50億元可轉債獲批覆(下稱“隆20轉債”),期限6年。這筆募資用於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和銀川年產15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截至目前,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已於2020年12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而銀川年產15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尚在建設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隆20轉債爲累進利率,每年付息一次: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0日,票面利率0.3%;2021年7月31日至2022年7月30日,票面利率0.4%;2022年7月31日至2023年7月30日,票面利率0.8%。累進到2026年,票面利率將上升至2.0%。
“與一般發債的利率相比,可轉債利率相對低了不少。”一位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低息成本是這一融資方式的主要特點,此外,與定增融資相比,可轉債融資還可以降低股本擴大對公司權益的稀釋程度。
但該人士也進一步指出,可轉債強制贖回的條件爲:公司A股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本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未轉股餘額不足人民幣3000萬元。而當公司不能進行強制債轉股時,也就意味着公司的股價比較糟糕。
不過,隆20轉債自去年9月8日上市後,票面價格一路上漲,最高曾達到每張239.77元。與此同時,隆基股份在二級市場的股價也表現頗佳,於今年2月18日觸及125.68元/股。
這意味着,隆20轉債不到一年時間便觸發了“公司A股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強制贖回條款。最終,在今年3月31日,隆基股份花費了0.24億元按照每張100.20元的價格贖回了僅0.47%的可轉債,其他的債券幾乎全部轉股。
前述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基於此前表現和公司基本面,新一期的可轉債獲大概率再獲熱捧。“這也是此次隆基敢於擴大融資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
“光伏茅”能否領跑下一代電池技術?
在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分析中,隆基股份表示已經具備了針對N型技術的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至於具體採用何種N型技術路線,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暫時不方便透露。
N型技術的具體路徑可分爲IBC、PERT、TOPCon、HJT等。從目前市場預測的佔比上看,HJT、TOPCon最爲熱門。
今年4月底,隆基股份對外宣佈,其旗下隆基電池研發中心單晶雙面N型TOPCon電池轉換效率達25.09%,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11日,隆基股份對外集中申請公佈了兩個重要專利:“一種鈣鈦礦電池”和“疊層光伏器件”。這引得外界聯想該公司對鈣鈦礦疊層電池技術的研發儲備。
所謂的鈣鈦礦疊層電池技術,即是指鈣鈦礦疊加HJT、PERC、IBC、TOPCon等。這其中,鈣鈦礦疊加TOPCon在國內已有中來股份等光伏公司參與研究;鈣鈦礦疊加HJT則因實驗室效率已經突破29%而引發各大企業的研究熱潮。
儘管西鹹樂葉和寧夏樂葉兩個項目是否全部採用N型TOPCon技術暫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隆基股份在深入佈局垂直一體化後,特別是在自身較爲薄弱的電池環節,意欲“後發制人”。
截至2020年底,隆基股份的單晶電池產能爲30GW。結合項目進展測算,截至今年底,該公司單晶電池產能將達到38GW。“從行業歷史看,電池片環節的競爭因高度依賴設備技術進步而長期後發優勢明顯。”國金證券分析認爲,在當前電池技術路線由P型向N型切換的過程中,率先具備穩定大產能的供貨能力意味着能夠更快獲得更充足的終端實證運行數據,從而有助於公司主導的新產品路線在終端市場的推廣應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目前業內所掀起的關於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的分野,已經演變成TOPCon和HJT。在TOPCon技術路徑上,天合光能、中來股份、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頭部光伏企業展開佈局;在HJT技術路徑上,通威股份、山煤國際、東方日升等公司已有研發進展。
這其中,有關HJT產能的投建,近期以來頻頻出現。最新的工作是,風電企業明陽智能5月12日對外公佈了一項投資:該公司擬斥資30億元,投建年產5GW光伏高效電池和5GW光伏高效組件項目。在這份投資中,明陽智能明確表示,其所投資的是異質結(HJT)電池。
中信建投近日發佈觀點認爲,近期國內HJT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同時設備企業儲備升級版技術,HJT提效降本有望持續全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作爲國內佈局HJT設備的企業之一,捷佳偉創最近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已具備HJT電池生產設備的整線製造能力,各種設備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