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我的樣子回故鄉”:旅奧大熊貓“龍徽”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吳錚陳丹)我叫“陽陽”,我想我老公

“陽陽”,攝於2003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新華社記者林川攝)

我老公“龍徽”去世兩個月了……我得寫點什麼,給自己留個念想。

我們倆2003年3月離開老家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出使”維也納。那年,我們才兩歲半。

2003年3月12日,成都,我和“龍徽”在玩耍。(新華社記者孫恕攝)

十多年後,它要回家了。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本月7日說,他們會請人將我老公制成標本,明年夏天送回中國

它的皮膚骨骼已經被冷凍以延緩膚色變深。皮膚會被縫到熊貓形狀模型上,而骨骼將接受單獨保存。

“龍徽”,2008年攝。(新華社/路透

我們年紀大了,去年時就相當於人類60歲了。老公去年11月中旬因病開始接受治療。它少食、虛弱、體重下降得很快,超聲波檢查顯示它腹部長了一個長10釐米的腫瘤。去年12月9日,它永遠離開了我。

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發佈新聞公報說,這是美泉宮動物園黑色的一天。動物園園長施拉特說:“我們依然無法相信這個事實所有人都會想念 龍徽 。”

【最浪漫的事】

怎麼能不想它呢。

自住進美泉宮動物園以來,我們一直是這裡的臺柱子。在異鄉明星怎能沒壓力?但有它陪伴,我很開心。

2003年3月14日晚,我倆在美泉宮動物園熊貓館內熟悉新居。(新華社記者林川攝)

我倆都是在人工繁育條件下出生的,而我們共生育5個幼崽,創下歐洲圈養大熊貓自然交配生產紀錄

我和我的崽們,攝於2016年9月27日。(新華社/歐新中文

我們大熊貓深知“強扭的瓜不甜”,需要情投意合“圓房”纔可能成功孕育下一代。如果彼此“不來電”,即使在發情期間“圓房”也可能失敗。

園方誇我們,在孕育幼崽的整個過程中,園方沒有進行任何人工干預,完全由我們夫婦自主完成,這對旅居歐洲的中國大熊貓來說真是難得。

可對於我們來說,這不是相愛的一對自然而然的事嗎?

五福臨門

去年8月7日,我產下一對龍鳳胎寶寶男寶叫“福伴”,女寶叫“福鳳”。

“福鳳”(左)和“福伴”,攝於2016年10月27日。(新華社發,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供圖

加上它們的三個哥哥福龍”“福虎”和“福豹”,我家五福臨門啦!

“福龍”玩耍,攝於維也納,2008年4月1日。(新華社/路透)

我和“福虎”依偎在一起,攝於2012年11月7日。(新華社/EPA歐新)

我和“福豹”玩耍,攝於2014年8月14日。(新華社記者錢一攝)

根據中奧雙方協議,老大、老二老三都已在年滿兩歲後回到四川老家。等老四和老五滿兩歲後也將回到故鄉

我們一家,會在故鄉團聚的。

2010年11月19日,臥龍“海歸大熊貓樂園”在四川雅安落成 。(新華社記者劉海攝)

(原標題:“留住我的樣子回故鄉”:旅奧大熊貓“龍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