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考驗之評議

文/劉性仁2016總統大選倘若由民進黨獲勝,外界關心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將呈現何種面貌?是冷和?反統不獨或微獨?兩岸擦邊球將進行到何種程度?沒有一中只有各表?從世界走向中國路徑與分裂分治固定化?官冷民熱?許多可能性研判都有邏輯理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岸考驗不斷,從兩岸間到兩岸對外關係上,將一次又一次考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現今臺灣民衆或許對九二共識的感受及體會並沒有那麼深;但當九二共識中沒有一中只有各表,大陸當局對此當然無法接受,而必然採取斷然措施,以因應和平統一可能性完全喪失之構成要件該當。很可惜的是,兩岸和平發展並未及時制度化協議根基並未鞏固到無法撼動,和平發展雖是大勢所趨,但非必然結果。特別兩岸在對外關係的矛盾與國際角力將更爲劇烈;互信基礎更是脆弱到無以復加。

根本原因是臺灣民衆對大陸當局及民間觀感並未好轉;兩岸分治卻未分裂的現狀並未得到確認;臺灣雖不搞法理臺獨,但倘若伴隨民進黨執政後小動作不斷;因此在政治定位法律未制度化及合情合理安排下,兩岸關係當然會隨着民進黨上臺而變成更加緊張及不確定。

因此,臺灣民衆必須在維繫兩岸及改變現狀中做出選擇;民進黨上臺兩岸維持現狀成本將增加;從蔡英文「和而不同」中突出不同,卻希望和平可以繼續,顯然難度是相當的高;民進黨既無法擺脫臺獨束縛,又無法列入統一的可能現狀,大陸無法接受,民共將形成牢不可破的僵局

故維持現狀將隨着民進黨上臺而越來越難,兩岸在國際力量失衡將更爲明顯,維持中華民國將更爲艱難,這些都是臺灣選民投票行爲中所必須思考的,怎麼可能選舉結果不會對兩岸關係產生任何影響呢?

冷和或許符合民進黨的期待,但卻不符合臺灣全體利益;民進黨若執政後,冷和的蜜月期將縮短,臺灣民衆的主觀期待與兩岸關係現實面形成矛盾與對比。

總之,臺灣民衆究竟想清楚、看清局勢了嗎?倘若臺灣仍看內、看小、看利或小確幸,兩岸關係終究成爲兩條平行線,而缺乏對話空間與交集,那麼兩岸關係的未來將是不樂觀的。維持現狀的成本將增加,最終仍取決於兩岸實力光是中華民國是否等同臺灣將成爲核心議題,而政經矛盾將更爲突出。職是之故,如果讓兩岸難題不惡化,那麼臺灣民衆必須審慎充分理性考量,否則未來考驗將接踵而至,兩岸各項交流勢必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