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中華民國曆史三部曲

中華民國國旗。(圖/記者黃克翔攝)

劉錫輝國軍退役上校

1949年代的中華民國是荒謬的年代,經歷70年來的轉化,由於國家定位困難,成爲國際上的「孤兒」,變成弔詭的年代。國際關係上中華民國失去政治地位,國民出國旅遊,護照常被誤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中華民國護照出現舉世無雙的封面:中華民國臺灣(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

建元教授研究生吳靖媛論文《國共內戰後期撤臺國軍拉伕行爲之法律評價》:其中之案例舉隅:「一、大時代下的滄海一粟──劉錫輝;二、流離記憶──姜思章;三、浮萍歸根──應小娘;四、劫後餘生──管恩然;五、外省人的二二八──澎湖七一三事件」。是「中華民國到臺灣」的荒謬時期

筆者認爲,該論文中案例舉隅之五:澎湖七一三事件」,稱作「外省人的二二八」,實際上,每個案例舉隅,都可以稱作「外省人的二二八」。

澎湖七一三強行徵兵事件,馬忠良教授即爲其中之一員,其事蹟盡在《從二等兵到教授──馬忠良回憶錄》一書之中。王文燮上將李楨林上將亦是澎湖七一三強行徵兵事件中之一員,奉獻畢生青春給的國家,是「中華民國在臺灣」。

民進黨執政訂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強調「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轉型爲「中華民國是臺灣」。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圖/記者徐政璿攝)

國共內戰後期撤臺國軍拉伕行爲,是無法無天的行爲。曾建元教授和研究生吳靖媛之論文的法律評價,恐怕只是學術研討,難被政府接受執行。

該論文有關轉型正義對胡璉部隊殘殺先父劉展文適用性探討方面:在案例舉隅部分,對筆者先父劉展文受難及筆者被抓兵的時代背景,提出詳細說明及文獻佐證;在法理探討部分,對《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見解,是基於「中華民國是臺灣」作爲法理基礎,國家定位不明所衍生出來的論述。

筆者認爲,中華民國軍隊缺糧缺兵違法掠奪糧食,殘殺中華民國平民,強迫被害人的兒子當兵,一個月後在金門島打了勝仗,挽救中華民國於危亡,從此兩岸分治。可是,中華民國政府繼承國家名號,以正統自居,卻訂立《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棄國軍之榮譽於不顧,逃避責任,難道罪責就能夠消聲匿跡?這是法律的錯亂。「這個國家」的正義在哪裡?

蔣中正在國共內戰失利後,1949年1月21日宣告下野,卻違反憲政體制,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指揮調動軍隊,搬運國庫黃金故宮文物來臺灣,保障了中華民國立足臺灣。1950年3月1日復行就職視事,只是形式上演戲,下野還是復職,毫無差別。但是,蔣中正於1947年以國民政府主席職權調派軍隊來臺灣,平定「二二八事件」,卻被指爲元兇,臺灣至今仍然在「去蔣化」的過程中,未免是歷史錯亂。

民主進步黨執政把1945年到1992年定義爲「威權時期」,制訂《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行政院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告了兩波計2700多人的政治受難者「除罪」名單,據有關媒體稱:其中有400多人是中國共產黨列冊並立碑紀念的「烈士」。簡言之,中共承認這400多人是當年派來臺灣進行滲透的「共諜」,但促轉會竟「一夜之間」就宣告「除罪」了,這不是很弔詭嗎?更是歷史和法律的雙重錯亂。

「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以1949年底中央政府遷到臺灣作爲分界線,切割與大陸的關係,因此,對於搬運國庫黃金及故宮文物來臺灣的行爲,將無異於『強盜集團」,這個國家將變成另類的「通緝犯的天堂」。

個人與國家密不可分,劉錫輝的人生旅途,象徵了兩岸關係不能分割。八十多年的艱辛歲月,八萬多裡的坎坷路,從中國大陸到臺灣,再從臺灣到美國。從「不志願兵」變成「職業軍官」,是參加過金門島兩次戰役的倖存者,是國防科技研究發展的參與者。

▲筆者著作《從荒謬的年代到弔詭的年代》。(圖/筆者劉錫輝提供,下同)

本書敘述1949年胡璉部隊大陸敗退時違法亂紀,殘殺平民,抓兵拉伕,抵達金門島,未穿軍服參加古寧戰爭,黃埔軍校鳳山覆校,國軍整編建立砲兵部隊,八二三砲戰,戰爭後創傷症候羣,國軍科技軍官培育,成立中山科學研究院,天弓飛彈研發,劉錫輝的特殊境遇,提供了歷史上不會記述的一頁佐證。

1949年距離2019年整70年。雖然這個國家的軍隊在1949年違法殘殺我的父親,但我仍愛這個國家。參與八二三砲戰幾乎喪命,作戰有功,獲頒陸海空軍褒狀;參與中科院天弓飛彈研發,負責武器系統模擬,成功突破技術瓶頸,獲頒等同作戰有功六等雲麾勳章

可是,當我向政府陳情,希望他們向我的家族致歉,卻被冷酷無情地對待,那張「陸海空軍褒狀」和「雲麾勳章證書」,面對被國軍殘殺的先父在天之靈,已失去榮宗耀祖象徵意義,反而無異是增添愧疚的鞭笞!

現以《從荒謬的年代到弔詭的年代》,作爲紀念先父劉展文受難70週年獻禮,併爲歷史作見證。

今特訴諸媒體,期待媒體主持公道;期待執政者將心比心;期待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會出現。不信公理喚不醒,莫讓正義燒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