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民/讓臺大併入中研院吧

新任教育部葉俊榮上任,臺大校長遴選問題有解?圖爲臺大校園示意,人物與內文無關。(圖/KKday攝影師提供)

最近,因新任教育部長葉俊榮期望一兩個月內解決臺大校長遴選問題,積極和當選人管中閔聯繫。原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主席陳維昭教授也被總統府約談,但傳出陳不願重起遴選等答覆。

同時,自臺大遴選結果出爐後,沉寂多時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忍不住提出臺大無法選出世界一流的校長,與臺大進步太少等批評。結果引發社會各界的議論,甚是由臺大所發起的大學自主聯盟,也發出新聞稿,認爲李遠哲不尊重法治民主素養不足,爲執政黨護航的痕跡太過明顯等評論

廣設大學20載 高校經費原地踏步

其實李前院長對臺大進步有限的批評,正好說中了國內高等教育界共同的「痛處」,即近20年來像臺大等所謂的「頂大」,在當年李遠哲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導引下,高教經費遭到大幅刪減。

對照之下,中研院短短20餘年間經費卻成倍數成長,由最初每年30億元(比清大還少),增加到最近幾年的約150億元。尤其更從97年度的102億4千萬元,提高到107年度的近140億元,成長幅度高達135%。

相較於95年全臺包括臺大在內的48所公立大學的976億元餘總預算,到105年的1120億元,成長幅度遠低於中研院的單一研究機構10年間的漲幅。更遑論在各種競爭型計劃的爭取中,教育經費多與大學競爭力等排名指標掛勾,使得國內許多大學校長期面臨經費不足的挑戰

參選者見光死 國立大學校長人才

尤其,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仍未考量到參選者見光死的設計缺陷,加上相對於國際,準臺灣校長待遇不高,因此造成能者卻步等人才荒問題。

至於中研院因直屬總統府,預算不需經過立法院審覈,也從不被要求參加任何國內外相關的評鑑工作。多年來在經費不斷成長的情況下,這些龐大的預算被用來設立各種「研究中心」,進行各種「產學合作」計劃,如奈米生技等,尤其產學合作更成爲中研院的新興產業

尤有甚者,雖是研究單位,卻可以跟大學合作共同招收國際學生,爭取各國研究助理。更透過獨一無二的「中央研究院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計劃,每年兩梯次招聘國內各大學教授近百人,到該中心進行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訪問學人,及接受教育部等政府單位委託如「人文與社會科學海外人才培育計劃」,與幾年前我國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等,都是透過中研院來進行,各大學無緣參與的重要計劃。

管轄脫鉤教部 經費人力問題一併解

由此可見,中研院不但享有充沛的經費,以及不受任何評鑑單位的監督,許多中研院的研究員和臺大共同合聘,且中研院若干機構長長期借用臺大校園等情況下,其實更有機會順勢將臺大併入其中成爲「中研院臺灣大學」。

如此,可讓臺大從此不再受教育部管轄,經費不必再拮据,臺灣也必然可以穩坐擁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寶座。至於政府更可以從此避開臺大校長遴選所可能出現類似選上管中閔者的意外。如此一來,必能達成李遠哲的心願:臺大終於有機會可以向外尋才,找到世界一流的大學校長,來幫助「中研院臺灣大學」的發展,中研院與李前院長何樂而不爲?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劉康民,是一個關心社會公共事務,以言詞犀利著稱,並自我期許在政治上扮演永遠的在野黨的怪咖。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