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智庫交流 盼搭橋減少誤判

近期多場兩岸學術視訊交流,兩岸學者對於兩岸民間仇恨升高,感到憂心。圖爲先前的兩岸青年學生夏令營,學習茉莉花茶製作。(中新社

近期兩岸智庫頻密交流

疫情之下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臺港關係更直探谷底,不過在此之際,有多場重量級的兩岸智庫交流,都在6月以視訊方式登場,且涵蓋大陸中南,包括廈門大學臺研院、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等,分別與臺灣學者研討中美關係和兩岸情勢。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指出,當前兩岸惡劣程度恐超過民進黨第一任期,此時要防止兩岸繼續惡化,減少誤判的風險,是智庫學者交流的要務

研討中美和臺海情勢

兩岸官方溝通中斷,但智庫交流未停歇,今年6月至少有3場單位對單位的兩岸學術交流。最近一場爲6月25日的第16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由政大東亞所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共同舉辦。與會大陸學者有人大國關學院的黃嘉樹王英教授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助理彭維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郭擁軍等;臺灣學者則有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前所長邱坤玄、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淡江大學大陸所的趙春山、張五嶽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等,共18位兩岸專家

6月18日,「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論壇暨第七屆文廈論壇學術研討會」由文化大學社科院與廈門大學臺研院共同舉辦,與會大陸學者有廈大臺研院長李鵬、前院長劉國深,和張文生陳先才鄭劍李非季燁等該院教授,以及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周志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復旦大學臺研中心主任信強等;臺灣學者有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政大東亞所長王信賢等。

學者稱沒有悲觀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幾位藍營政治人物也參與這場會議,包括前立委、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丁守中,以及國民黨新北市議員蔡淑君。

6月12日,則有一場由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與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共同舉辦的「當前國際秩序演變與兩岸關係走向」研討會,包括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等兩岸近20位專家,就中美及兩岸關係深入探討。

除了上述三場學術交流,9月下旬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與江蘇師範大學,則將舉辦「臺海兩岸關係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正發出徵文啓事。由於大陸將於10月10日高規格舉辦「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活動」,是否爲該活動預熱,也引發聯想。

王信賢受訪指出,雖然目前兩岸沒有溝通管道,但作爲長期從事中國大陸研究和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學者,「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他希望能儘量扮演好雙方溝通的橋樑,至少讓雙方都知道,還有一羣人在做這些努力。

期防止敵意螺旋升級

趙春山與黃嘉樹都認爲,兩岸高端智庫間的交流不能停,至少要防止「敵意螺旋」升級;黃嘉樹在會上還以一首打油詩寄語兩岸:「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嚴前。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醉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