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賀仁庵的雄心與悲歡

「長記輪船行」經營至1937年時已經擁有大小輪船20餘艘,其中較大的7艘,長春輪、同春輪、得春輪、迎春輪、承春輪、江春輪、華順輪等7艘共約4千多噸。

青島西南航行,沿岸有石臼所、濤雒、嵐山投,拓汪新埔連雲港等地,俗稱西南口,期間之交通運輸向賴帆船。1925年青島之日本航商村組,派了150噸的海州丸、陰崎丸兩艘小輪船,正式定期航行於沿岸,因爲輪船不需等候風向,發船時間固定,航速又快,因此各港口客貨漸爲日輪包攬,航權淪喪,凡稍具愛國心者莫不沉痛。父親因存有資財,又參透此一商機,乃親至日本購入排水量約300噸的全新鐵殼船與其爭競。

因爲先祖父的商號叫做「福春行」,所以父親在購入每一艘船命名時 必有一個「春」字,故此輪被命名爲「長春輪」,時爲1926年,次年又再購入「同春輪」配合航行,同時又連絡各口岸一起抵制日輪,由於長春輪是新船,噸位又較日輪大一倍,而所需船員人數則與日輪相仿,意味成本較低,有降價空間,而日輪均系其國內淘汰之舊船船齡老、航速較新船慢,漸落下風,父親的減價與抵制日航的策略非常成功,在奮戰經年後,日輪終因承攬業務每況愈下而停航,父親獲得了全面的勝利,更加開拓了此一航運事業,也贏得了航運界一致的好評。

日輪不敵 國航勝出

由於「長記」輪船行的業務快速的發展,原本停靠於石臼所的碼頭已如法容納「長記輪船行」越來越多的輪船和需要運送的貨物,必須要到更大的碼頭,方能滿足各個商家的需求,因此在1930年,「長記輪船行」便在青島市館陶路15號設立了總行,分行亦向北擴展至威海衛、煙臺、大連、營口天津;向南又增加了連雲港與上海等地。

石臼所沿岸向來風浪及大霧不斷,暗礁亦多,不時有船難發生,有鑑於此,父親便思應建造一座燈塔,引領海上船隻航行,此座石臼燈塔,1930年開始興建,1933年完工,由花崗岩石錯落參砌而成,八角形,塔高13.7米,共有5層,塔側刻有紀念碑文,座落於北緯32度與東經119度之間,也就是石臼所的西南方,光程達14浬,因此時青島市長──沈鴻烈字「成章」與父親素爲至交,又曾派軍艦至石臼所,義助石臼所商團擊退悍匪劉桂棠(外號劉黑七,率匪徒300餘衆),使石臼所鄉親免於一場浩劫,故將此燈塔命名爲「成章紀念塔」──亦即現今稱爲「石臼燈塔」。

此燈塔應爲中國華北地區民間自建,並聘請英國人來擔任燈塔管理員的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燈塔。對保障當地漁民的出海以及來往船舶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日照附近航海、水運史的代表性建築物,亦已於日前被日照市列爲重點文物古蹟保護單位)。父親同時又在青島西南沿線裝設長途電話,此時「長記輪船行」已成爲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民營航運公司

「長記輪船行」經營至1937年時已經擁有大小輪船20餘艘,其中較大的7艘,長春輪、同春輪、得春輪、迎春輪、承春輪、江春輪、華順輪7艘共約4千多噸。其餘部分船隻停泊在上海、天津、石臼所以及內陸河川等地。時年日寇侵華,發生七七事變,8月間日軍集結青島外海,封鎖了青島外海所有的航道,倘進入膠州灣並登陸,青島即成孤島,此時中央電令青島市長沈鴻烈,下令青島市之所有國籍航商將船隻沉塞航道。

華北民間 自建燈塔

一來可阻敵進犯,使青島市之軍政人員可從容撤退,二來使敵人無法立即利用,免遭「資敵」之名。因此時因我軍與日軍雙方武力相差太過懸殊,若勉強對戰,則青島必遭日艦砲轟,並將面臨重大損傷,故沈鴻烈先生於12月27日,奉令撤退所有軍政人員,而日軍卻直至次年1月14日,方由青島前海棧橋邊派兵登陸,而因該處水深過淺,軍艦隻能泊於1公里之外,以小舢舨靠岸,日軍之軍艦爲何不在大小港口之碼頭將部隊卸下登陸?就是因爲先嚴之輪船已將此處所有航道完全堵塞之故。

而此時中央亦允諾「倘有損失,將於勝利後以同噸位之全新輪船賠償」,接到命時,青島其他航商均觀望不前,唯獨父親立即派請軍政當局派員指揮,將七艘輪船鑿沉放水,堵塞航道,而停泊於其他地區的船已因戰事無法聯繫,唯泊於石臼所之永春輪則於農歷8月之大潮時,高速衝上石臼所東方沙灘,現今石臼所80歲以上之老鄉親,應能記得大五墩附近沙灘上永春輪的身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