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看世界》在加拿大做送餐員有三怕

送餐的一個晚上,看到一位流浪老人坐在教堂臺階上吃飯,一隻大黃狗陪着他,燈光很暖。(作者提供)

前陣子寫了《我在國內做編輯,在楓葉國做送餐員,大開眼界》一文,收到很多朋友的鼓勵,特此致謝。下文繼續說說送餐員酸甜苦辣的生活,也從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下國外的小費文化。

提前說明:一、至少在加拿大,服務業的小費並非強制,前提是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從送餐的角度,如果出現晚單、撒漏或態度不好的情況,即使提前付了小費也可以投訴要回。在餐廳堂食,如果服務員提供的服務很差勁,買單時也完全可以拒絕付小費。

二、在麥當勞、星巴克、SUBWAY等自助式快餐店點餐;以及在各種餐廳點單後選擇上門自取,一般不用付小費。

三、本文站在送餐員的立場上不吐不快,難以做到理性中立客觀,請大家批評。

國內因爲沒有小費傳統,很多朋友到了國外特別歐美,在餐廳吃飯、叫外賣的時候爲是否給小費、給多少小費而糾結,動輒十個點甚至十五個點的小費也確實讓人肉痛。

作爲在加拿大的送餐員,我就從當地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角度,說說爲什麼有時候不給小費會很不體面甚至很丟人。

一句話總結:以加拿大爲例,對送餐員和餐廳堂食服務員而言,小費不是錦上添花和額外收入,而是雪中送碳,是必需品。

小費文化背後的社會文化和薪資結構背景,其實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殘酷」:首先在加美,小費文化根深蒂固;其次企業爲了壓縮成本和鼓勵提供好的服務,普遍默認小費是送餐、餐廳服務員等收入的基本組成,說白了就是工資的一部分。

將心比心,如果提供了熱情周到的服務,預期中本就不高的工資卻被砍掉一部分,服務員和送餐員心裡是什麼滋味?

一、在加拿大做送餐員也有三怕

「下着雨送餐,來回13公里,點了三杯奶茶的年輕西人不想付小費。用我蹩腳的英語交涉,如果不給,那真是『欺負』人了,白跑了。」

大概兩個月前,我有過這麼一段經歷。當時下着大雨,送餐到門口時渾身都被淋溼了。我用英語直接告訴對方,這單準時送達,往返十多公里,運費只有3加元,如果沒有小費,我幾乎就沒有收入,最後成功要到小費。

回顧當時心情,心裡特別不舒服。並非在意那一點小費(2加元),而是覺得自己白乾了,對方在故意佔便宜。說直白點,就是覺得對方「白嫖」,不尊重人。

那一陣子,作爲菜鳥送餐員,我一度成爲「遠單之王」,一半以上送餐往返超過十公里。一句話總結心中的憤慨:風吹日曬雨淋下雪還有凍雨,不給小費真不體面。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爲加拿大送餐員吆喝幾聲,說下送餐員的三怕。

何爲「三怕」?第一怕停車吃罰單;第二怕被客人投訴;第三怕沒小費。

以哈利法克斯爲例,工作日城區停車位也很緊張,經常找不到車位。因爲往往只需停車3到5分鐘,不少送餐員會臨時違停,把車停到消防通道甚至殘疾人車位。運氣不好,就會吃到罰單,少則25加元,多則100加元,不僅扣錢,甚至還有導致第二年車輛保險費用飆升。

其次,怕客人投訴。在楓葉國做送餐員,也有「困在系統裡」之處。以哈法爲例,送餐同樣有時間限制,飯點高峰期容易晚單,有時焦急萬分踩着油門,客服與客人又拚命打電話催促,無比抓狂。雖然不會直接扣錢,但也會影響開車安全。

最後,也最重要的,怕沒小費。我跟哈法不少送餐同行聊過,這是大家一致的痛點。

以我親身的體驗,在加拿大送餐,如果沒有平臺補貼,小費就是送餐員的命根子,因爲將近佔了收入的一半。扣除油費和車損,如果沒有小費,不少單子近乎白乾,時薪甚至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半。

說得直白點,對送餐員來講,小費不是錦上添花和額外收入,而是雪中送碳,是必需品。

有國內朋友質疑過,小費不是自願的嗎?在國外叫外賣爲何必須給小費?

首先介紹:在加國,送餐小費一般爲點餐價格的10%,且會全部付給送餐員。我瞭解的華人送餐平臺都規定:送餐如果出現晚單、撒漏或態度不好,即使提前付了小費也可以向平臺要求退回。

但是,如果沒晚單、沒撒漏又沒有態度不好的情況下,叫外賣而不付小費,真心不厚道。

爲何這麼說?因爲在加美,小費文化根深蒂固,企業爲了壓縮成本和鼓勵提供好的服務,普遍默認小費是送餐、餐廳服務員等收入的基本組成。

按照幾家華人和西人送餐平臺的運費,在距離五公里之內,很多時候一單運費只有3加元左右(約15元人民幣),如果預期小費高,運費甚至會被砍到1加元。

當然你可以吐槽送餐平臺雞賊,但在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和美國,勞動力本來就貴,也不可能像國內那樣一棟樓同時送好幾單。在殘酷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送餐平臺普遍選擇了下調運費鼓勵小費的運營策略。

二、餐廳堂食服務員的小費還要分給後廚

說實話,出國後在餐廳吃飯給小費和點外賣給小費,動輒要多付十個點甚至十五個點(如果消費總額比較高可酌情減少),我也覺得肉痛。但身邊的朋友普遍講,如果你在國外做過服務業,給小費會痛快得多。

剛來楓葉國時,一個朋友也講過這麼一個故事:十多年前,一位華人女性懷着孕,爲了謀生在哈法一家餐廳做服務員。就在快生的時候,她最焦慮的事情,卻是客人會不會給小費,因爲底薪實在太低,沒有小費就幾乎沒有收入,而且服務員的小費還要分給後廚一部分。

就餐廳吃飯給小費而言,起初我也以爲小費都給了服務員,後來哈法在餐廳做服務員的朋友證實:餐廳堂食的小費,服務員一般要分三分之一到一半給後廚。

以當下哈法華人羣體爲例,去餐廳堂食普遍會給小費,畢竟服務員當面提供了服務。但就送餐而言,特別疫情期間,送餐實行免接觸配送,經常出現客人要求送餐又不給小費的情況。

對於在國外點外賣,如果當地有小費文化,我想說的是:如果實在不想給小費,請不要在深夜(晚上10點後)和下雨下雪的時候點外賣,這樣送餐員真的會流汗又流淚。

還有,極少數人爲了湊整數,每次只給一分錢或0.1加元的小費,這種小費不給也罷,本質上是在「羞辱」爲你提供服務的人。

站在送餐員的立場,說句狠話:到了國外,入鄉隨俗很重要,什麼便宜都想佔,什麼虧都不想吃,這叫雞賊。

將心比心,請你想一想:在國外,扣除油費送餐員的收入有時連最低時薪都拿不到,他們爲什麼還願意幹?不就是爲了養家餬口嘛。用廣東話說,搵食不易。

說這麼多,除了吐吐苦水,從送餐員角度說說小費,也是爲了給自己和在國外從事服務業的朋友們打打氣。

到了異國他鄉,每個家庭開啓新生活都有諸多不易。特別英語不好的朋友,在找到正式工作之前很可能只能從事送餐等服務業。之前我講過一句話:只要你喜歡,再苦都不苦。但在國外做服務業,在苦的同時,內心更渴望得到基本的尊重。

寫到最後,身邊華人朋友一句話迴盪在耳邊:願我們披荊斬棘,克服一切困難,紮根在這裡。(加菲/現居加拿大)

本文來源:楓葉國冰與火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