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 善意務實將能找到最大公約數

民進黨確認提名蔡英文角逐2016總統大選。(圖/記者張一中攝)

作者廖晨宇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在中國事務委員會上指出,「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目標」,並強調「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爲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夠突破國共框架,未來不論臺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皆能平等、友善對待,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則兩岸關係必能「峰迴路轉,波平浪靜」。

在習近平3月4日談話提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之後,蔡英文以較爲軟性但務實的調性迴應以「峰迴路轉、波平浪靜」,只要雙方願意用更爲開放的心態來相互對待,必能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方式,能避免國、共一直以來在憂慮的兩岸和平發展成果遭到「破壞」或「倒退」。

目前各界對國共論壇、朱習會高度關注,有媒體解讀是要「共創三贏」。不過,在國共論壇與朱習會之前,國共智庫就要先在南京舉辦研討會紀念連胡會」十週年並將討論「兩岸和平協議」,這是否是朱習會的「前提」?「討論兩岸和平協議」、「國共論壇」、「朱習會」,是朱立倫要參選總統的「三部曲」嗎?而國共是否要在此時往「大陸與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的「核心」更進一步?朱立倫是國民黨的「救世主」,更可能參選總統,在他上京面試之前,應該要說清楚講明白

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當然也不是民共關係,北京對此應有充分體認。很多學者說,北京只跟有實力的人打交道,所以,2008年時是馬英九,2015年時是朱立倫,民進黨方面,2009年以來蔡英文的影響力維持不墜,北京自然也希望能做好對蔡英文的「工作」。處理好政黨關係,在北京處理兩岸事務中佔極大的比重,這是長期以來的慣性

因此,從2005年「連胡會」之後,國、共透過「國共關係」挾制民進黨政府、進而在2008年之後變成「兩岸政府間共識」而挾制臺灣民意,這個操作模式看似「成功」,直到2014年的反黑箱太陽學運,臺灣社會終於再也難以忍受兩岸關係的「黑暗面」、給馬政府與國民黨一記重擊,也令北京至今始終難以接受,一直試圖將學運的起因歸咎於民進黨、歸咎於臺獨操弄、歸咎於「反中」的學運份子。真相是,馬政府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沒有帶給人民幸福,不允許人民參與討論,將兩岸政策決定權交給「國共平臺」,這纔是人民最不滿的地方。所以,如果朱立倫此行繼續在九二共識上「加碼」,朝向「超越九二共識」前進,對國民黨不見得是好事,對兩岸關係也未必是好事。

習大大一句「地動山搖」一說引起震撼。說實話,誰不想要和平、穩定與發展?北京希望穩住對臺政策的成果,美方希望臺海穩定不要構成危機,臺灣人民希望兼顧主權民主生活、以及兩岸和平穩定與正常的互動往來,民進黨希望站穩立場、符合民意期待、穩住未來的兩岸關係,這當中並不是沒有交集,也不是沒有找到交集的方法,抱持善意、做法務實,與時俱進,不要對國共框架抱殘守缺,相信應能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新的可能。

● 作者廖晨宇,臺灣青年公民參與協會秘書長。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朱立倫目前尚未鬆口是否參選2016總統大選。(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