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羣衆越緊密 建言資政越深入(人民政協新實踐)

綠樹青蔥,磚石齊整,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赫山街道羅溪社區,新鋪上瀝青的金富巷,煥然一新。

而在此前,這條巷子一直得不到修整,坑窪泥濘,拖了七八年無人管理。儘管只有200米長,卻牽涉周邊1萬多人,羣衆反映突出。2020年,益陽市將政協委員工作室建到該社區,這個“老大難問題被羣衆提出來。之後,工作室多個界別的委員一道出謀劃策,不出一個月,問題就得到了解決。“人民羣衆是人民政協發展的根基,在聯繫羣衆和服務羣衆中,政協委員大有可爲。”益陽市政協主席劉麗華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益陽市政協以服務羣衆爲中心,通過搭建線上線下的政協委員工作室,定期設置重點基層調研課題等,引導政協委員到基層一線,廣泛收集民意,開展專題協商助推實事辦理,構建起政協委員在基層創新性履職和常態化履職的良性機制

拓展渠道促聯繫

每個月第一週的週一上午,赫山區西流灣社區居委會2樓的辦公室,總有不少羣衆到訪。對於益陽市政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劉文來說,這前後幾天,是他尤其忙的時候。作爲西流灣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的聯絡員,他每個月都會協調相應的委員,下沉到這個工作室,爲羣衆答疑解惑,聽羣衆反映訴求。根據市政協要求,上至政協黨組成員,下至普通政協委員,每個人一個月,對口對接駐點工作室。

“這是一個零距離聯繫羣衆的地方。”劉文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基層羣衆對政協工作較爲陌生,主要是因爲以往政協委員在基層履職時,以不定期調研和走訪爲主,難以同羣衆建立穩定而緊密的聯繫。

破解難題,從暢通聯繫渠道入手。從2014年開始,益陽市政協探索在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委員工作室,並逐步向縣級政協推廣,推動委員履職向基層延伸。

目前,該市已建成36個委員工作室,西流灣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18名政協工作人員,輪流負責,接待、走訪、調研、協商,委員工作室成爲政協委員開展常態化履職的平臺

西流灣社區便民服務員鮑靜介紹,2020年,社區在落實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改革之初,遭遇了不少困難,社區幹部不熟悉新系統,很着急。社區通過委員工作室尋求幫助,3天后,益陽市政協委員,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鍾劍波就趕到了社區調研,手把手教大家用系統,很快就解決了難題。

“如今,益陽市政協委員工作室已成爲覆蓋市縣、直達基層的委員常態化履職的新抓手、聯繫服務界別羣衆的新橋樑、推進協商民主的新渠道、爲民辦實事的新平臺、匯智聚力的新舞臺。”劉麗華說。

線下有聯繫點,線上有新渠道。爲了拓展數字化、信息化聯繫羣衆渠道,從今年3月份起,益陽市又逐步依託湖南省“政協雲”手機客戶端,把政協委員工作室搬到線上。居民只需要掃一掃“民意直通”二維碼,就可向值班委員提出自己的建議。線上委員工作室開通以後,短短兩個月,就收到羣衆反映問題或意見建議43條,涵蓋居民用水、社區道路維修、社區環境治理、政策諮詢等民生問題。

真心實意辦實事

“一條‘微建議’還益陽市一中校園一片安寧,爲市政協、市城管局點贊,也爲自己是一名委員而感到自豪!”這是益陽市政協委員、益陽市龍嶺工業集中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陳旭紅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一條信息。文字下,她貼出了給有關部門提的建議,以及對方的答覆。

一天晚上9點半,正在線上值班的陳旭紅手機響起,有羣衆反映:資江河岸每晚超大音量的噪音污染對益陽市一中高三教學樓影響極大。第二天,陳旭紅就帶着問題,開展了實地調研,在確認羣衆反饋問題屬實後,她梳理了相關要點,綜合研判,通過政協雲平臺提交了“微建議”,益陽市政協向市城管局交辦了該條“微建議”,尋求協商解決的辦法。5天后,城管局即完成有關問題的處理,並向政協委員反饋了信息。

“政協委員發揮作用,關鍵還是要落到實處。”陳旭紅說。益陽市政協通過建立與委員工作室配套的四步答覆法,及時迴應羣衆意見,推動問題真正解決。對不符合現行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訴求,耐心細緻做好解釋工作;對諮詢、答疑、指導類的問題或無明確訴求類的問題,可直接回復;對不便及時回覆的專業性、政策性強的問題,記錄在案,向有關職能部門諮詢後回覆;對須由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解決的問題,以掌上提案、社情民意、微建議等方式,提交政協雲平臺,由縣政協審覈交相關單位處理。

“社區能夠解決的,就讓問題化解在基層;基層不能解決,就發揮委員專業優勢和政協作爲專門協商機構的特點,推動多部門協調解決。”益陽市政協委員王雄說。

劉麗華表示,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在於,不但提供了人力物力,讓政協力量成爲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有力補充;還有助於在基層培育協商氛圍,讓凝聚共識、協商議事成爲基層解決矛盾的主要方式;更能夠搭建起基層村(社區)與上級部門對接通道,從而使得一些基層治理“梗阻”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據統計,截至目前,益陽市政協委員工作室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867條,反映和處理1738條,助推解決問題1623個,推進落實水電路、下水道、背街小巷改造等民生工程378處,幫助1600餘戶特困羣衆解決了生活難題。

匯聚智慧獻計策

5月初,益陽市政協委員、市水文局二級調研員汪翔正緊張地準備着調研報告。兩個月前,他和益陽市政協課題組一起,去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局等相關單位對全市特色農業品牌的家底,認真摸排了一遍;一個月前,又馬不停蹄地跑遍了益陽市全部縣區,在田間地頭訪農民,在企業車間看生產,連續幾個月,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今年2月份,益陽市政協召開會議,定下一個“強力推進特色農業品牌戰略,再創魚米之‘香’”的課題,安排委員們下沉一線做調研。

政協機關服務基層羣衆工作,不僅要着眼於羣衆的眼前之急,還要在發揮協商優勢、建言資政上下功夫,助推黨委政府做好施政設計,更好滿足羣衆的所需所盼。

依託此前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中形成的委員羣衆良性互動機制,近兩年,益陽市政協通過初步收集羣衆訴求,每年設置一個羣衆關注度高、牽涉範圍廣、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爲議政性常委會議的主要議題,引導各級各界別委員在基層一線的調研中探索解決之策。

面對新冠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嚴峻挑戰,益陽市政協爲幫助企業穩定信心和恢復生產,把“打造最佳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爲年度重點協商課題,組織調研組,通過廣泛座談、走訪相關企業和職工代表、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主動獲知羣衆意見。

關於融資、項目審批、疫情常態化防控等企業最爲關心的一些問題及建設性意見,經由政協常委們提出,直接助推了《“作風大提升、營商環境大優化”實施方案》和“優化營商環境十不準”等政策文件的出臺。各部門也積極出臺過硬舉措,如市住建局將政務服務事項由183項精簡爲156項,將20項權限下放到園區。

農產品產業鏈條太短,效益不高”“生產模式還要改善,高品質農產品才能托起好品牌”“品牌創建是個系統工程,需保持長期的高投入,單靠企業辦不到,政府的引導很重要”……今年的調研中,種糧大戶、農業企業負責人紛紛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調研組逐一記錄,準備彙集到今年的調研報告中去,爲益陽市有關爲民舉措的出臺提供可靠依據。“同基層羣衆的聯繫越緊密,就越能抓住履職建言的重點,把服務羣衆的工作走向深入。”汪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