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理想困局

文/瑞財經 許淑敏

“第二季度將是公司今年最困難的季度。”

理想汽車直接在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上發出預警。

交付量不及預期,直接導致理想汽車一季度業績“變臉”,營收、淨利潤環比大幅下跌,營業利潤轉虧,自由現金流更是轉爲負值。

今年以來,理想汽車先是遭遇首款純電車型MEGA營銷失利,隨之又面臨着產品全系降價、組織變革、裁員等多重壓力,運營節奏已被打亂。

眼下,理想汽車漸漸放緩腳步,包括純電新產品發佈延後、零售門店增速放緩、超充站規劃縮減等。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上坦言:“今年以來,我們面臨內部經營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多重挑戰,一季度的表現與我們年初的預期有差距。”

5月21日,理想汽車一季度財報公佈次日,其股價跌幅19.27%,報收80.65港元/股,爲近一年股價新低。

01

營業利潤虧損

今年一季度,是理想汽車的轉折點。

2023年,理想汽車以營收超千億、盈利超百億,成爲特斯拉、比亞迪之後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被視爲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交付量亦一路上漲,理想汽車去年交付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

但隨着年初理想汽車旗下首款純電動車理想MEGA發佈,因外形、價格備受市場議論,導致銷量不及預期。

理想汽車急轉直下,交付量開始下降。

因口碑、人氣跌落,理想MEGA於上市首月,僅實現3千輛成績,與此前預期目標8千輛相距甚遠。

隨之,理想汽車將一季度銷量預期下調至7.6-7.8萬輛。

今年2月份,理想汽車曾預計2024年一季度營收或在312.5億元至321.9億元之間,車輛交付量爲10萬輛至10.3萬輛。

根據理想汽車2024年一季報,該季度交付量爲8.04萬輛,確實未達到最早的10萬輛目標。

對於車輛銷售收入的減少,理想汽車方面稱,“主要受到與中國春節假期相關的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及三月份銷售訂單不及預期導致的車輛交付量減少”。

另一邊,理想汽車營收規模亦未觸及300億元的目標。2024年一季度,理想汽車實現營收256億元,同比增長36.4%,實現淨利潤5.91億元,同比下降36.7%。

以環比來看,期內,理想汽車營收環比下降38.6%,淨利潤環比減少89.7%。

此外,毛利率爲20.6%,環比有所下滑,對比2023年四季度爲23.5%。

淨利潤能夠維持正向盈利,主要是因爲利息收入10.69億元、其他收入2.2億元,未來不確定性較大。

儘管依然保持着盈利,但理想汽車的營業利潤已經轉虧,虧損額達到5.85億元。這是理想汽車連續四個季度營業利潤爲正後,首次轉虧,2023年第四季度的經營利潤爲30億元。

從財報看,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研發費用30億元,同比增長64.6%;運營費用59億元,同比增長71.4%;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30億元,同比增長81%。

該等運營費用、銷售管理費用增速,均高於營收增速。

至於現金流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自由現金流爲-51億元,而2023年第一季度爲67億元、2023年第四季度146億元。

截至2024年3月31日,理想汽車現金儲備989億元,相較去年末減少48億元。

與此同時,多家機構已調低了理想汽車的業績預期。其中,中金下調理想汽車2024/25年扣非盈利預測37%/25%至101/173億元,美銀證券下調對理想汽車2024年至2026年銷量預期各7%/11%/6%,下調每股盈利預測各33%/21%/2%。

關於理想汽車的目標價,亦不斷調低。花旗將理想汽車H股目標價由167.6港元/股下調至113.8港元/股,美銀證券將理想汽車目標價由160港元下調至140港元,中金曾下調目標價44%至130港元。

02

面臨最難季度

經歷了理想MEGA輿論危機、L系列換代產品未滿足市場情緒之後,理想汽車漸漸放緩腳步。

當前,理想汽車共有五款產品,包括MEGA和L6、L7、L8、L9四款增程產品,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發佈三款純電產品。

但在一季度財報會上,李想透露,今年理想汽車不會發布純電SUV產品,最早會在明年上半年發佈。

他解釋稱,如果想要在現階段銷售中高端純電SUV,需要有足夠多的自營超充樁,以及銷售門店。

截至2024年4月30日,理想汽車在全國144個城市擁有481家零售中心,361家售後維修中心及理想汽車授權鈑噴中心,並已投入使用386座理想超充站,配備1678個充電樁。

此前計劃2024年零售中心將達到800家、超充站接近3000個。

但眼下,理想汽車不僅零售門店增速放緩,超充站規劃已縮減爲2024年底建成2000座超充站和1萬根超充樁。

至於季度交付量、營收的預期增速,也處於收窄狀態。理想汽車預計第二季度達到10.5萬輛至11萬輛,同比增長21.3%至27.1%,收入總額爲299億元至314億元,同比增長4.2%至9.4%。

展望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管理層保持着審慎樂觀的態度,但預警 “第二季度將是公司今年最困難的季度”。

據美銀證券預計,第二季將是毛利率最具挑戰性的一個季度,受低利潤率的L6帶來的更多銷售貢獻拖累,汽車毛利率可能爲18%。

步入新的階段,理想汽車與其它新能源車企一樣,面臨着降價、組織變革、裁員等多個方面的壓力。

理想汽車已經卷入新能源車企的價格競爭。4月22日,理想汽車全系降價,2024款理想L7、L8、L9的降價幅度達1.8萬元至2萬元,理想MEGA降價幅度最高達3萬元。

而價格戰弊端已然顯現,長期對於車企利潤的侵蝕不可忽視。

理想汽車試圖從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調整等方面,節省成本。

近期,理想汽車進行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車CEO辦公室,從原有涵蓋品牌部、產品部、商業部、戰略部、供應部的部門變更爲產品與戰略羣組,新設產品線部門和質量運營部門。

李想提及,公司組織調整核心的變化是成立質量運營團隊,爲了讓業務專注於做高質量的決策,不需要將大量時間用於重複的運營工作,以提升執行效率。

但他也說了,“組織升級一般需要12個月到24個月才能看到顯著的成果,等到2025年會看得更加清晰。”

另據報道,理想汽車在“五一”假期之後啓動了新一輪的全公司範圍內的員工優化計劃,此次優化可能涉及超過5600名員工,包括人力資源部、造型部門、生產及供應鏈相關部門。

報道稱,今年年初到3月,理想汽車一直在清理低績效員工,去年被評爲“I”、“F”績效的員工會被波及。

在此之前,理想汽車員工總數已經連續三年增長,2021年-2023年,員工人數分別爲1.1萬人、1.9萬人、3.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