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600人,理想汽車被曝裁員,李想提早“防寒”?

"名單是頭天晚上遞交的,hr是上午談的,人是下午走的,飛書是晚上銷戶的",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有認證爲前理想汽車員工的用戶留下了前述這段文字。

這背後正是去年強勢摘得新勢力交付冠軍榮譽的理想汽車,當下正將"廣進計劃"的"大刀"揮向自家員工的現狀。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五一過後,理想汽車開啓了新一輪的員工優化行動,優化比例超過18%。

若按照理想去年31591人的員工規模計算,此次裁員將有約5686名員工離開公司。而這些被優化的員工,主要以招聘部、銷售服務運營部和智能駕駛部門爲主。

對於理想汽車而言,2023年是豐收的一年:國內首個年度營收突破千億規模的新勢力車企、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新勢力年度交付冠軍、營收同比增長173.5%、淨利潤填平此前五年累計虧損……

不可否認的是,理想汽車去年所取得的一系列壯舉,離不開其規模龐大的員工的努力。而與蔚來、小鵬、極氪等友商相比,理想汽車去年員工規模的擴張速度也最爲迅猛。

不過,進入2024年,理想汽車一度被問界連續三個月奪走新勢力交付冠軍的寶座,而被公司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也出師不利。由於今年沒能開個好頭,被外界譽爲"微博之王"的李想一度變得十分低調。而前述種種,不得不讓理想汽車重新審視此前定下的80萬輛的銷量目標。

當原定銷量目標難以實現,理想汽車出於效率最大化的考量,便需要對原本爲80萬目標所配置的團隊進行調整。去年,理想汽車31591名員工平均年薪超過38萬,如果按照此次員工優化的規模計算,理想汽車或將省下近22億元的薪酬費用(暫不計算離職員工的賠償)。

理想汽車被曝裁員,超5600名員工或受影響

去年末上映的高分黑馬喜劇片《年會不能停!》,獲得了不少觀衆的喜愛,而該片劇情中圍繞企業裁員制定的"廣進計劃"更是讓不少打工人深有感觸。如今,"廣進計劃"再一次在現實中上演。

這一次,向員工揮起"財源(裁員)廣進"大刀的企業主,正是造車新勢力中的頭部玩家——理想汽車。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今年五一小長假過後,理想汽車公司內部正在進行新一輪全公司的人員優化,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

據理想汽車此前發佈的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共有員工31591名。如果按照18%的比例計算,理想汽車此次裁員的規模將涉及約5686名員工。

若以職能劃分,理想汽車截至去年末的31591名員工中,研發人員的數量爲6726人,生產人員的數量爲9551人,一般及管理人員的數量爲2974人,銷售人員的數量爲12340人。

事實上,市面上此前就曾傳出過理想汽車進行裁員的風聲。據悉,理想汽車此前裁員,最先"開刀"針對的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員工。年初,有將近百名HR從理想汽車離職。

今年4月,理想汽車還曾對外界流傳的公司大幅縮減預算並進行裁員的消息進行了迴應。彼時,理想汽車表示,網傳裁員及預算大幅縮減均爲不實消息。

但相比此前還算"溫和"的裁員,理想汽車此輪裁員波及的範圍更大。據前述媒體報道,其從多位獨立信源處獲悉,此次理想汽車優化較多的部門是招聘部、銷售服務運營部和智能駕駛部門等。

按照報道中的數據,理想汽車招聘部門的裁員比例超過70%;銷售服務運營部門接收到的裁員指標是優化超過400名員工;而去年擴張近50%的智駕團隊,收到的優化指標是團隊縮減至1000人以內。

有知情人士還向該媒體透露,4月底,公司的管理層通過了最終的優化名單,這輪裁員優化正式啓動於5月第一週,大部分會在5月底前結束,優化員工將獲得N+1的賠償。

理想汽車希望在6月15日員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員優化計劃,這樣一來可以節省一部分爲員工進行股票兌現的成本。

相比社招員工,校招員工將更安全一些,前述人士表示,"會優先保護2022-2024級的校招生,如果保不住的情況下,2022級的校招生優先"。

去年業績狂飆,理想員工擴張迅猛

雷達財經翻閱理想汽車2022年的年報瞭解到,截至2022年末,理想汽車的僱員數量爲19396人,這意味着理想汽車的員工在去年這一年的時間裡足足增加了12195人,同比漲幅超過六成。

而與蔚來、小鵬、極氪同期員工規模同比23%、17%、28%的漲幅相比,理想汽車去年員工擴張的增速較爲明顯。

從各個職能員工的數量變化情況來看,理想汽車去年增加最多的員工是生產人員,一年間增加了5233人,其次是銷售(2022年顯示爲銷售及營銷)人員、一般及管理(2022年顯示爲一般及行政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分別增加了3141人、1933人、1888人。

不過,若從漲幅來看,不同職能人員的變化情況略有不同。其中,一般及管理人員的規模同比增加185.69%,漲幅最爲明顯。排在其後的分別是生產人員(121.19%)、研發人員(39.02%)、銷售人員(34.15%)。

事實上,去年員工規模增加超六成的理想汽車,的確在業績方面有着十分亮眼的表現。財報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的營收高達1238.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52.9億元相比實現173.5%的增長,理想汽車也藉此成爲了國內首個年度營收突破千億規模的新勢力車企。

憑藉去年全年高達118.1億元的淨利潤,理想汽車還成爲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回顧最近幾年的盈利虧損情況,理想汽車去年首次實現全年由盈轉虧,且僅憑去年一年的淨利潤,理想汽車就足以抹平此前五年的累計虧損。

而支撐理想汽車實現前述壯舉的原因,正是其去年強勁的交付表現。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共交付376030輛新車,同比增長182.2%,在一衆造車新勢力選手中遙遙領先。與排在第二名的蔚來相比,理想汽車的交付量是前者的2.3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車企造車非常燒錢已是行業公認的事實,目前行業內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屈指可數。在造車這項長期事業上,玩家們通常需要達成一定的規模效應才能進一步攤平成本,從而儘快實現盈利。理想汽車能夠成爲新勢力中率先實現盈利的選手,正是得益於其交付量達成了一定的規模。

而理想汽車交付量猛增的背後,便需要更多的員工來匹配造車事業中的各項具體的工作。不過,隨着員工規模的壯大,理想汽車與員工相應的開支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明顯的上升。

財報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的僱員薪酬費用總額(包括股份支付薪酬費用)達到121.4億元,而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該項費用的總額爲74.3億元,同比增長63.39%。

若按照31591人的員工規模計算 ,理想汽車去年員工的人均年薪超過38萬元。而按照18%的裁員比例計算,被裁的約5686名員工或將爲理想汽車節省近22億元(暫不計算離職員工的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的"家底"其實十分殷實。截至去年年末,理想汽車的的自由現金流爲441.9億元;同期,理想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長期定期存款高達1036.7億元,比上年的592.1億元多出75.1%。

交付表現不及預期,李想提前"防寒"

覆盤2023年的成績單,理想汽車員工規模不斷壯大,全年交付量及多項業績指標均實現強勁的增長,那麼理想汽車爲何還會發起裁員?這或與理想汽車2024年交付量不及預期存在一定的關聯。

在去年奪得新勢力交付冠軍之後,理想汽車自今年1月起已連續三個月丟掉這一榮譽,而從其手中奪過這一榮譽的正是由華爲餘承東所主導的問界。

今年1月,問界的交付量領先理想汽車1808輛;2月,問界交付量領先理想汽車891輛;3月,問界與理想汽車之間的交付差距再度擴大至2743輛。整個第一季度,問界以85842輛的交付量,領先理想汽車5442輛。

值得一提的是,由理想汽車率先發布的每週銷量數據,此前還一度停止更新。儘管此舉或與李想提出的"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慾望,迴歸健康的增長"有關,但仍有部分聲音認爲這一變化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爲理想汽車的交付表現被問界搶走了風頭。

今年4月,連續三月被問界壓一頭的理想汽車,終於成功實現了對前者的反超。憑藉25787輛的單月交付量,理想汽車重奪新勢力交付冠軍的寶座,同期問界的交付量爲25086輛,比理想汽車少了701輛。

有趣的是,在公佈交付成績這件事上,兩家品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在公佈4月交付成績時,問界換了一個口徑將自己劃分到了鴻蒙智行體系下。若以鴻蒙智行整體的交付量來看,其29632輛的交付成績仍是4月的新勢力交付冠軍,但其實鴻蒙智行29632輛的交付量中,除了問界還包括了智界的4546輛。

而理想汽車自3月19日最後一次公佈周銷量榜單後,也於5月7日恢復了周銷量榜單數據的更新,這期間理想汽車有長達7周之久未發佈該榜單。基於這種情況,有網友質疑理想汽車交付表現不好就不發,表現好就恢復更新。

對於外界的質疑,理想汽車解釋稱,"停發榜單後很多用戶進店買車都會詢問一線夥伴的理想汽車的銷量情況,產品的銷量是很多用戶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一線夥伴需要真實的數據,向用戶進行說明。此外,我們停發榜單的這段時間市場出現各種銷量信息,導致我們需要處理很多相關問詢。出於對外溝通的一致性的考慮,我們決定恢復發佈銷量榜"。

儘管理想汽車在4月重奪新勢力交付冠軍寶座,但其在交付方面仍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去年年底,理想汽車給自己2024年定下的銷量目標是80萬臺,這意味着理想汽車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平均每月需完成6.67萬輛。

爲了達成前述目標,理想汽車全公司的人員原本也是按照80萬臺的銷量預期進行配置。但從今年前四個月的表現來看,理想汽車沒有一個月達成6.67萬輛的平均水平。

由於年內交付表現與理想汽車的理想目標存在不小的差距,理想汽車綜合各方考慮最終在3月底將銷量預期從此前的80萬輛下調至56萬至64萬輛,較此前下降了16萬至24萬輛。

即便理想汽車下調了銷量預期,但理想汽車想要實現新的目標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今年前4個月,理想汽車的累計交付量爲106187輛。即便以56萬的目標下限作爲參照,理想汽車也僅完成了目標的18.96%。想要達到這一目標,理想汽車剩餘的8個月平均每月需交付5.67萬輛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番被爆出裁員的消息外,理想汽車近期還面臨投資者向其發起的集體訴訟。全球投資者權益律師事務所羅森律師事務所日前宣佈,代表理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購買者提起集體訴訟,同時公開徵集投資者參與免費集體訴訟。

訴訟稱,理想汽車的公開聲明在所有相關時間都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訴訟期間進行虛假陳述,違反證券法令投資者受損。其中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電動汽車車型MEGA時,誇大了市場對車輛的需求和運營策略的有效性,不太可能達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量預期等。

據悉,該案訴訟期間爲2月26日至3月20日,在這一期間買入理想汽車股票或期權並遭受較大投資損失的投資者,可以在截止日期7月9日前向法院提出申請。

對於遭投資者集體訴訟一事,理想汽車方面表示,理想汽車官方已經確認存在相關訴訟,並表示該指控毫無依據,會全力保護公司和股東利益。

有分析指出,雖然理想汽車年內的交付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但從多個維度來看,理想汽車在新勢力選手中仍具備相對領先的地位。因此理想汽車此番優化,也與李想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有關。當新能源賽道競爭愈發激烈之際,車企想要避免負重前行的結果,便需要儘早做出調整,從而增加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比如,特斯拉此前的裁員行動,或也有出於這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