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活化 有待企業投入

屏東演武場經整修後展現新風貌,成爲市區景點之一,目前做爲藝術展覽的空間,是屏東歷史建築活化使用的成功案例。(潘建志攝)

屏東縣目前有72處歷史建築,大和旅社私人建築中,唯一未向政府申請補助修復的案例。縣府近年來修復多處公家歷史建築,不但壽命延長,也都活化有了新生命,有些還擁有與以往不同的功能,讓人們可以再繼續利用別具意義

屏東縣目前有高屏溪鐵橋恆春古城魯凱族舊好茶石板屋羣3處國定古蹟,20處縣定古蹟及72處歷史建築。縣府近年來修復多處公家歷史建築,包括屏東市眷村、演武場、屏東菸廠臺糖紙漿廠原料倉庫、舊潮州郵局等。

其中多處舊建築都有了與以往不同的功能,像舊潮州郵局變身爲屏東戲曲故事館,展出傳統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屏東演武場由日據時期武德殿二戰後變成軍人服務站,現成爲當代藝術展覽空間;臺糖紙漿廠如今變身展覽中心,去年屏東舉辦設計展時也是展覽場地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林洋助說,舊建築要修復所費不貲,縣府近年來花費許多資金心力,陸續整修屏東市的眷村羣,現已成爲屏東市景點。至於私人歷史建築,政府除了站在補助與輔導立場外,也希望更多企業家或公司能投入,如大和旅社一樣,讓老舊建築獲得新生命,繼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