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防患未然

文.洪寶山

截稿這天適逢麥德姆颱風來襲,是今年襲臺的第一個颱風,但相信不會是唯一一個。走在路上看到商店家戶都做了必要的防颱準備,爲了預防萬一中的萬一,因爲我們實在是被淹怕了,預防勝於治療,能夠在臺風來臨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應不時之需,將災害降到最低,我相信,常遭遇颱風威脅臺灣人已經很有經驗。近日以色列巴勒斯坦開戰,以色列人爲了因應不時襲來的火箭彈,運用高科技發明了鐵穹,可以偵測到火箭的位置,成功予以攔截。不管是天然災害或是人爲動亂,防患於未然都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不過,面對即將來臨人口老化,其影響將比颶風還強,比火箭彈更有殺傷力,你做好防範了嗎?高齡社會不只是臺灣的問題全球皆然。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統計資料,全球生育率從1950年代初期至今已下滑了將近48%,未來四十年將可能再下滑18%。再加上嬰兒潮這一代退休,全球老年人增長速度將遠遠超過年輕族羣

到老時是要靠年輕人養嗎?養兒可以防老嗎?這些都是我們現在要去思考的問題,臨渴掘井就來不及了。如果要靠自己,就要自問:退休時是否已備有足夠的財力政府開辦的退休基金夠我們養老嗎?也許節儉一點,過個十年應該沒有問題,但萬一不小心活到一百歲,退休後有三十年沒有收入的日子要過呢?這就不是縮衣節食能解決的,因爲要面對的還是醫療費用,而這絕對是退休後很大的支出。醫療靠健保嗎?別傻了,臺灣的健保若不積極改革,屆時破產機率很高,而一旦要改革,就會從減少支出着手,某些原本健保給付的醫療項目就會改成自費,而這自費就會成爲退休後的負擔。如果現在就正視問題,透過投資理財的方式,從年輕就開始儲備退休金,不追求高風險報酬金融商品,而是將收入投資在穩定成長的標的,當然,市場變化大,一定要適時審視調整,才能幫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保障。【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2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