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不知未雨綢繆 自陷絕境

對岸關閉世界工廠臺灣經濟失去絕大部分動能。然對此重創國脈大事,朝野上下不做任何防備,馬政府在任八年置若罔聞,新政府上臺仍乏人聞問。

文/馬凱

全球最大的黑天鵝振翅飛起,每個國家都驚惶失措,不知何以爲計。臺灣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目前正逢對岸關閉世界工廠,猛然斷絕中上游往來原材料關鍵零組件的主要出路,經濟本已深受打擊;如今獲選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的川普揚言全面鎖國,中止TPP談判、重啓NAFTA談判,並且直指臺灣與中國等爲匯率操縱國,應爲美國巨大貿易逆差負責,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臺灣該如何因應紛至沓來的橫逆?

從對岸關閉世界工廠一事,可以看出臺灣面對重大問題麻木遲鈍,不僅錯失應變的時間,而且事到臨頭,仍然泄沓苟且,任其愈演愈烈,造成慘重損失

對岸決定關閉世界工廠一事,早見於2007年;次年正式對外宣示,並採取修改勞動法規所得稅法等具體行動力促其成。一旦世界工廠關閉,二十餘年來依賴中上游產業對其輸出原材料及中間財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完全崩解。由於近年來微不足道的經濟成長率幾乎都是對大陸出超所貢獻,臺灣經濟亦將失去絕大部分動能,進而影響國人生計與產業生存。

然而對於如此重創國脈的大事,朝野上下不僅不做任何防備,甚至不見片語隻字提及此事,恍如此與臺灣毫無關聯。從馬政府上任伊始直至下臺,整整八年,置若罔聞;迨新政府上臺,依然乏人聞問;儘管臺灣經濟成長率已由前幾年的4%上下,淪至近一、二年的保一乃至趨零。

如果八年前對岸正式以具體作爲開始關閉世界工廠之初,由於其進程頗爲緩慢,遲至近幾年方纔見到明顯成效,臺灣本有將近五年的時間未雨綢繆。首先,可以清楚認知對岸的決心與進行步驟,提醒在臺及在對岸的廠商開始及早籌劃因應之道。

其次,即應研判一旦出現明顯跡象,對臺灣整體衝擊個別行業影響,所付出代價究竟如何。

再次,即須冷靜思索,當依賴對陸出超的發展模式崩解,尚有哪些出路可以依恃。一方面盤點手頭既有競爭優勢條件,及可待開發的競爭潛力;一方面則竭盡所能,找尋臺灣經濟未來十年、二十年可以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然後全力以赴。可惜我們一事未做,只能承擔所有的苦果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4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