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嚼檳榔提神+禦寒 小孩罹「代謝症候羣」機率高2倍

貨車司機夜車檳榔提神+禦寒,結果卻得了口腔癌。(圖/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雲岑綜合報導

「這樣還可以多跑幾趟車!」有着貨車駕駛20年經驗的張先生是「紅脣族」,他爲了不讓自己在天冷跑夜車時容易疲勞,總會來個幾顆檳榔驅寒兼提神。張嫂爲了他的健康,屢次勸他戒檳榔,但張先生總是抱着「我不會那麼衰啦!」的心態拒絕聽勸,即便發現口腔內有白斑也不以爲意,不料上個月看感冒時醫師順便檢查,發現口腔黏膜問題,確診後確定是口腔癌,他這才痛定思痛地戒檳。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在2003就把檳榔子爲第一類致癌物,而研究顯示,每天吃10顆檳榔長達10年以上的人,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根據衛福部公佈的2014年十大癌症死因,口腔癌、食道癌標準死亡率皆上升,且10個口腔癌患者中,9個有嚼檳榔習慣。檳榔子(俗稱「菁子」)除是極強的致癌物質外,其中的檳榔素(Arecoline)會作用於中樞自律神經系統,使嚼檳榔者的心裡產生依賴而成癮。

此外,男性嚼食檳榔者罹患糖尿病高血糖、代謝症候羣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者,若父親爲「紅脣族」,小孩發生代謝症候羣的機率,也爲無嚼檳榔的2倍。國健署說,導致這種「跨代效應」的原因,是因爲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侯羣出現在嚼檳者的子代,由此顯現嚼檳榔對除了影響自身的健康,也會危及子女的健康。

老爸嚼檳榔小孩罹「代謝症候羣」機率高2倍。(圖/東森新聞

臺灣是國際上唯一由政府提供口腔癌篩檢的國家國民健康署針對30歲以上紅脣族或吸菸民衆提供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原住民的標準則放寬至18歲以上。目前臺灣美年發現逾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則可透過治療可阻斷其轉變成癌症,這也是篩檢最重要的目的!口腔癌早期的存活率更高達8成。「千金難買早篩到。」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衆,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口腔黏膜有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爲不會疼痛、或沒有出血等症狀就延遲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