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堆繡唐卡傳承人羅布:高原古老“繡”技歷久彌新

中新社拉薩4月9日電 題:拉薩堆繡唐卡傳承人羅布高原古老“繡”技歷久彌新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50歲的羅布做了37年的針線活。歲月在飛針走線間溜走,他從師父那學來的拉薩堆繡唐卡技藝成爲了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上慢慢變厚的繭,也見證着羅布一步步成爲非遺傳承人、廣受尊敬的一級唐卡畫師。

4月5日,拉薩堆繡唐卡技藝傳承人羅布(右)正在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幅新的堆繡唐卡。中新社記者 趙延

與更多人熟知的手繪唐卡不同,堆繡唐卡講究堆、貼、繡等技法畫面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最特別的是,在製作堆繡唐卡時,線條都要用馬尾纏上彩色絲線縫繡,有的還需在局部嵌上珠寶

13歲那年,原本在西藏林周縣放牛的羅布進入色拉寺,拜堆繡唐卡藝僧洛桑列珠(已故)爲師,學習傳統的拉薩堆繡唐卡技藝。從穿針引線剪裁、熨燙等基本功入門,當熬過了最初的枯燥,羅布漸漸愛上這門技藝,並立志將其作爲一生的追求。

4月5日,拉薩堆繡唐卡技藝傳承人羅布正在進行創作。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拉薩堆繡唐卡在內容上主要講述西藏的歷史、文化、宗教科學技術等,畫幅一般較大。創作一幅拉薩堆繡唐卡花費時間,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在羅布看來,學有所成的秘訣不在於有多聰穎過人,唯有“堅持”二字。

每當工作時,羅布盤腿席地坐於屋內一角,思緒沉浸在飛針走線間,任憑屋內光線明暗變化。“創作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從業30多年,羅布佳作頻出,其中一幅名爲《吉祥天母》的作品他極爲珍視。

這幅作品用的是老布料,找齊原材料就花了一番功夫。製作期間,羅布白天工作,晚上擠出時間創作,前後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匠心之作也廣受讚譽,《吉祥天母》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榮獲金獎。至今20多年過去,這幅作品看上去依然色彩亮麗,栩栩如生。曾有人想出數百萬元人民幣購買,但被羅布拒絕。

4月5日,記者拍攝的正在創作中的拉薩堆繡唐卡作品。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做這一行不爲掙錢,也不圖名利。通過自己的創作,把一個個藏傳佛教人物以及花卉鳥獸鮮活地呈現出來,心中很有成就感。”羅布說。

針線穿梭的歲月看似一成不變,但許多改變正逐漸發生。拉薩堆繡唐卡技藝如今已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傳承的力度大大增加。羅布作爲非遺傳承人,還參與制定了西藏自治區《傳統貼(堆)繡唐卡地方標準》。

“和我十多歲剛入門時相比,現在拉薩堆繡唐卡的知名度更高了,學習的人也更多了。”羅布說,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非遺保護和傳承愈加重視,西藏經濟發展遊客增多也讓拉薩堆繡唐卡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

4月5日,拉薩堆繡唐卡技藝傳承人羅布正在進行創作。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攝

擁有悠久歷史的拉薩堆繡唐卡技藝本身也在向前發展。作爲非遺傳承人,羅布常有機會赴內地交流,他樂於和不同派系刺繡傳承人切磋。如今,他在創作時也會借鑑吸收一些“蘇繡”的技巧,一些拉薩堆繡唐卡所需的原材料,也是從蘇州運送而來。“我們通過學習不同刺繡技藝的優點,來創新發展拉薩堆繡唐卡技藝。”

“想學拉薩堆繡唐卡技藝的人,不分男女,不論年齡,直接聯繫就行。”羅布說,把拉薩堆繡唐卡技藝發揚光大,是責任,更是畢生的心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