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薛巴柯夫來臺
俄國鋼琴家薛巴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歲末來臺,將在12月9日屏東演藝廳音樂廳、12月10日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會,帶來貝多芬、利亞普諾夫、李斯特、蕭邦,結合深刻沉思與絢爛技藝的豪華曲目,精采可期。
薛巴柯夫出生於1963年前蘇聯西伯利亞的巴瑙爾(Barnaul),天才早慧,11歲即與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後來遷居莫斯科,隨柴可夫斯基音樂院的傳奇鋼琴家瑙莫夫(Lev Naumov)習琴,他在20歲(1983年)時,以一曲比賽鮮少人會選用的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技壓羣雄獲得拉赫曼尼諾夫大賽首獎。
「他強烈地影響了我對音樂的理解,在我的音樂生涯中刻劃下深刻的軌跡」,薛巴柯夫形容他的恩師瑙莫夫。瑙莫夫教學素以嚴厲著稱,這並不是指他壓抑學生的才性,讓學生服從他的權威,相反地,在他憤怒咆哮尖銳指責背後,是以百科全書式的學養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透過對技術的長時間鍛鍊,對音樂的反覆琢磨,以及對細節吹毛求疵般的講究,讓薛巴柯夫養成專注聆聽和熱愛讀譜的習慣,開啓他對音樂無窮盡的求知慾。
薛巴柯夫認爲:「現場演奏不是爲了迎合觀衆口味與現代潮流,音樂詮釋建立在對音樂的全面感知和對音樂精神的深入探索上」,每次彈奏前薛巴柯夫都會問自己,爲什麼?爲何而彈?如何而彈?不爲技術服務的音樂,也不爲聽衆服務的音樂,通過自身的追問,一次次確立音樂存在的獨特價值。面對音樂,薛巴柯夫如同一位深思的哲學家。
每次來臺,薛巴柯夫必前往同門師弟葉孟儒教授住處練琴。葉教授的琴房複製了恩師瑙莫夫於音樂院傳藝的「29號琴房」,幾乎是瑙莫夫門生訪臺的必到之地。無獨有偶,同爲瑙莫夫學生的寇柏林,也將緊接着大師兄薛巴柯夫的腳步來臺獻藝。臺灣的樂迷除了欣賞精湛的琴藝之外,同時也見證了俄系鋼琴師門傳承的系譜與情誼。
演出資訊如下:
貝多芬:d小調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作品31之2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Tempest”, Op. 31 No. 2
貝多芬:降E大調第18號鋼琴奏鳴曲《狩獵》,作品31之3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8 in E-flat Major “The Hunt”, Op. 31 No. 3
利亞普諾夫:選自《12首超技練習曲》,作品11 S. Lyapunov: from 12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Op. 11 第五首 夏夜Summer Night 第六首 暴風雨Storm
李斯特:選自《超技練習曲》,S. 139 F. Liszt: from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S. 139 第九首 回想Ricordanza 第十首 熱情Appassionata
蕭邦:降E大調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作品22 F. Chopin: 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Op.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