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那些孩童天真爛漫眼神的密碼

無論在亞洲或中東,孩童們對人與人之間所亟求的是互相尊重與對等之關愛。郭瓊瑩/攝

已到大暑,迎接盛夏,各級學校的暑假生活已陸續展開了,許多家長苦於找對孩童的暑期營隊、才藝班,甚而是海外交流學習…不經意又掉入許多與孩童接觸經驗映象之時光隧道中。

今日全球都在關注人權,尤其是未成年孩童的權益與福祉,幼教與長照幾乎同等重要。儘管今日普遍社會需求仍需靠雙薪家庭之支持,惟「孩童的快樂暑假」卻可能又是家長們沉重的負擔,畢竟快速成長中的孩童更亟需親情關照與帶動探索新生命之成長,尤其具有溫度之多元創新力。

文化、地理、政治、經濟均隔絕不了最天真無邪孩童們對人性「本善」之信任與期待。郭瓊瑩/攝

在臺灣,我們的孩童教育與幼教水平已算是很高,更何況現代年輕父母無論如何亦會盡力讓少子化世代兒女得以接受最佳之教育照顧與快樂成長。只是除了金錢、時間外,如何提供適切合理、溫馨又有感的孩童教育養成環境,真不是繳了昂貴的安親班、暑期班、學藝班…可一一適切達成。而其關鍵正在:您是否得以解讀出那些孩童天真浪漫眼神後,所傳遞出的密碼?

孩童們亟求的並非只是制式化的才藝班、安親班,而是得以獲親情與友情間之自在交流與互動。郭瓊瑩/攝

在數十年來的全球各地不同地理文化環境之旅行過程中,也常在最自然、最無權益關係之狀況下,和各地不同孩童接觸過。無需「語言」、無需身體接觸,但旅行於全球各角落則會發現,當與各民族、種族、國籍之孩童有意無意之眼神接觸時,幾可無間地感知到其「心思」。在飛機上、在馬路上、在船上、在地鐵上…尤其孩童與陌生外國人的眼神交流對接時,那種情緒之傳遞,着實太神奇了。

無論膚色、種族、語言、信仰之差異,孩童們並不畏貧窮,卻難以承受「戰爭」之無情。郭瓊瑩/攝

但見—新疆沙漠村落維吾爾族小男孩的眼神—希望有小禮物(包括鉛筆/本子/糖果…);加爾各答街頭一羣黑黑臉龐小孩眼神—希望有食物、有錢幣;伊朗世界文化遺產清真寺旁之小孩們一邊戲水一邊盯着我—他們期盼的是友善微笑與非敵意的西方人眼神;金邊都市公園的孩童跛着腳或斷腳撐着柺杖看着我—我立即痛心感知那些無良的戰爭地雷毀了他們,他們無邪地看着我,而我卻淚流滿面;肯亞貧民窟的一羣孩童們看着我—他們其實內心是歡愉的,因爲即使窮困,但上教會學校、社區救濟所是開心的事;西藏阿里邊疆騎馬的小男孩—眼神沒有自卑、沒有困苦,卻有一種開心自傲的「小大人」之神氣;柬埔寨洞裡薩湖九歲小女孩划着船,當我的船伕,她自信而獨立,正告訴着我:我可以我可以!

臺灣原住民的孩童,其交誼互動、遊戲方式,自有其與大環境的對話!郭瓊瑩/攝

遊遍千山萬水,數不清的旅行經驗,政治、經濟似乎已不在腦中記憶庫,而只有那些上天安排無意中遇見的種種天使般的孩童的眼神,令我心動也心碎。而更激勵我們的似乎應自其天真爛漫無邪的眼神中,用心解讀其密碼—爲人類的和平、正義、幸福更努力!似乎,這也應是臺灣當代父母得以傳遞予未來主人翁的另類資產。(作者爲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