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全新設計的汐止衛生所 衛生所也能超有設計感

(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說到日常空間的再設計,大家或許首先想到車站、校園等人來人往的空間。但其實遍佈全臺各鄉鎮,提供長者衛教資訊家長帶着幼童施打疫苗的「衛生所」,老舊的建築空間也亟待改善。加上近年來預防醫學、健康照護以及高齡安養等需求的日益增加,各地衛生所業務量大量增加,空間內張貼龐雜紛陳的資訊、不友善的動線,都使衛生所空間負擔漸增。

今年臺灣設計研究院與新北市衛生局合作《衛生所再設計》計劃,先由設研院研發處進行服務設計研究後,再由設計團隊「選選研」、「坐設計」操刀視覺與空間規劃。首批參與的汐止、鶯歌兩所衛生所,從「服務設計」角度切入,重新設計空間配置、視覺指標,運用「減法設計」使動線與資訊更加清晰明確,更特別採「模組化」構建增加設施與空間的機動性,未來更可拓展至全臺各地其他衛生所!這就先跟着我們來開箱首批改造的「汐止區衛生所」!

在汐止區衛生所,許多家長會帶着孩子來此施打疫苗,而也有不少長者會到此諮詢復健、保健等衛教宣導。然而,在前期爲汐止、鶯歌區衛生所進行的體質檢驗中,設研院發現以下問題:

一、衛生所各自爲單位,沒有一致的印象。

二、服務動線迂迴、空間配置不合使用。

三、每年因應高峰期(流感季)需機動性的變動調整。

四、場域內資訊量過多、仰賴大量人力指引。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設研院將衛生所再設計分爲「空間設計」、「視覺設計」兩個層次,並且以「可複製性」作爲重要的出發點之一,讓設計未來可以拓展到其他衛生所。

「坐設計」用溫暖的大地色、動線改善,打造全新空間設計

1. 溫暖安心的「大地色」空間計劃

過去衛生所桌椅文宣較爲複雜混亂,沒有統一的調性。此次「坐設計」室內空間選用中性、自然的大地色系,除了爲天花板、牆壁重新上色,地坪也選用了米色、灰色、卡其色等三種色系的磨石子款式塑膠地坪,讓使用者易於界定等候區、診間、獨立空間(如衛教室、諮詢室)。也配合款式相近、高齡友善、容易搬運的桌椅,讓整體空間更具一致性,帶來溫暖與安心的感覺。

大地色系的桌椅,搭配暖白色牆面,消除緊張混亂的氛圍,呈現衛生所安心與專業感。(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汐止衛生所改造前色彩紛亂、各類標示與文宣衆多,使民衆難以吸收資訊。(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2. 重新調整過去折返路徑,規劃流暢、直覺式的動線

衛生所內規劃許多不同機能的空間,但在動線上卻相當不友善,加上民衆必須要到不同的區域抽號、填表、掛號、看診,多站式站點也導致某些區塊可能一下聚集很多等候者,某些區塊卻完全沒有人。「坐設計」團隊因此將原本位在門口的掛號臺內移,讓民衆進到裡面先經過服務檯抽取號碼牌,再到填寫區、掛號臺,使民衆進入所內後的動線更加簡單明確。

規劃填寫區域,方便民衆掛號前舒適的填寫資料。(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掛號臺指標清晰,且選用友善的櫃檯高度,讓使用輪椅者、高齡者,都可以輕鬆地與掛號人員辦手續。(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依據研究,將本來在門口的掛號臺往內移,現在一進入汐止衛生所,便可先至服務檯諮詢、抽取號碼牌。(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除此之外,對於屬「新市鎮型」的汐止衛生所,常有家長帶孩子注射疫苗的需求,坐設計主持設計師陳羿衝提到「我們當初觀察,因爲空間動線拉得很遠,很多父母推着嬰兒車、帶小朋友來其實會手腳忙亂。這次我們將原本分散的測量、施打疫苗的空間(兒童發展室)、小朋友玩樂的遊戲室、哺乳室都儘可能集中到最後方。」

位在衛生所最後方的「遊戲室」,鄰近處便是「兒童發展室」,簡化家長帶着小孩到衛生所的活動動線。而遊戲室的動物圖案,也置入此次設計衛生所標誌衍伸的輔助圖案呢!(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前的掛號處位在入口、填寫區則在空間的中後方,使得服務動線需要折返而不流暢。老舊笨重的桌椅也不符合衛生所空間需求。(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民衆可先到填寫區書寫後,再至後方掛號臺掛號。且皆採用輕量或帶有輪子可推動的桌椅方便空間移位。

而衛生所經常舉辦提供老年人的復健、保健等衛教宣導,原本不敷使用的空間,改用易於搬動的桌椅後,在相對小的空間,也能在設計感中更具靈活性。

3. 模組化暖白美耐板牆面,易於清潔與應用於各衛生所

走進汐止衛生所,三種單元尺寸模組化的暖白色牆面,材料內層爲防火、防潮的矽酸鈣板,外層則爲易於清潔與維護的美耐板材質,在可能有血漬、污染物的醫療場所,可直接用酒精消毒。空間大量留白讓視覺更加簡練,形塑出舒適溫暖的空間。

「我們希望『衛生所』未來可以像麥當勞、便利商店一樣,到各縣市進到衛生所都有一樣的專業感」陳羿衝說。彷彿積木般方便拆解再組裝的模組系統,也未來方便直接應用於全臺各地,打造衛生所統一的形象

壁面選用整齊劃一的模組尺寸牆板。(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選選研」收納上百個文宣、指標資訊,透過減法美學創造清晰視覺設計

1. 將視覺指標分層表示!方位、位置、說明,三種層級一目瞭然

若曾到訪汐止衛生所就知道,除了牆面貼了許多衛教文宣,像是注射室、樓梯、登記處......等各種指示牌在所內貼的琳瑯滿目,卻讓民衆更加難以理解,甚至帶來不安感。

此次設計團隊「選選研」特別着力於資訊的整理,將超過百樣的訊息分門別類爲三個層級:標示「方位」的指示牌位在最高處引導各個機能空間的方向;標示「位置」者則高度較低,清楚的標出診察室、體適能室...等空間;而其他非引導動線的細節指示牌,則屬於「說明用途」層級,面積較小。讓民衆來到衛生所,透過系統化的視覺引導,不會混亂而無所適從。

圖中可看見標示注射室、診療室、廁所等「方向」標誌位於最高處,而填寫區、掛號臺等「位置」標誌則爲較低。過去衛教文宣品也善用電子熒幕輪播公吿,減少視覺混亂。(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左)在服務檯旁設置看診流程與對應區域,讓民衆一進到衛生所便清楚的瞭解流程。(右)依不同資訊階層設置合適的方式,此爲進一步「說明用途」的指示。(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2. 簡練視覺搭配「懸掛式」指標模組

同時,指示牌以中、英雙語,以及一套專屬衛生所的 icon 標示,並以 PANTONE Warm Gray 01爲底色,延續空間大地色系溫暖的空間語彙。

指示牌延續空間的色彩調性,選用 PANTONE Warm Gray 01爲底色。(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在裝置上,更全使用輕盈的鋁金屬,製作方便拆卸、更換的「懸掛式」指標模組。方便衛生所因應流感季節可能需要更多施打疫苗的空間,或者是空間有限、需要一個場域多用時,直接更換指標、提升衛生所的機動性。

「懸掛式」指標模組可因應衛生所臨時性需求,隨時更換空間機能標示。(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3. 方便衛生所人員使用的設計:開源字體源泉圓體」,讓服務人員也可自行下載製作輸出物

此外,「選選研」所有指示牌皆運用開源字體「源泉圓體」也大有原因。選選研林唯哲總監提到「衛生所時常有各式臨時性服務,許多空間會暫時轉化爲不同功能的服務區,但這些地方卻沒有指標」,選選研爲此設計了一個「流動式資訊指標牌」,未來服務人員可自行上網免費下載「源泉圓體」,並利用團隊所設計的格式規範公告,讓所有標示具有統一性。

流動式資訊指標牌的規範,選用開源字體「泉源圓體」,並以所內印表機 A4、A3 尺寸爲設計,讓工作人員用一般電腦軟體都可以簡單列印公告。(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垃圾桶針對衛生所需求歸納定義三種分類:一般垃圾、紙類、資源回收。(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廁所除上方指標外亦有門上輔助指標。(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此外,這次設研院與設計團隊,也爲新北市內都會型、新市鎮型、鄉鎮型等三種不同形態的衛生所,制定優化公衛現場的重要方針,並建構一套能夠方便管理、靈活運用的改造模組,整理成未來可供其他衛生所複製、應用的「示範設計說明書」。

在此次的計劃中,也設計了新北市衛生所像「家」一般的幾何標誌。未來將在幾何圖形上,用以 29 種不同的顏色配置象徵新北 29 間衛生所,期望未來在各衛生所優化的同時逐步導入一致性。(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衛生所再設計》從民衆、衛生所醫護人員等使用者的角度切入,不只提升視覺上的統一性,期盼不論來打疫苗的兒童、來接受健康檢查的成人,或者是尋求長期照護資源的老年人,都能有更親切舒適的使用者體驗。

設研院張基義院長也表示「此次計劃的方針,是建立衛生所的一致形象,傳遞安心、專業感,進而能讓民衆從『被動』接受醫療服務,轉變爲願意『主動』接觸衛生所,併產生更高度的信任與連結,因此特別導入服務設計研究,從就診流程及服務動線本質上的改善,並提升服務的機動性。」讓民衆除了施打疫苗外,未來無論在「預防醫學」、衛教活動,都能想到衛生所,成爲社區中重要醫療與衛生把關的重要站點。

(Photo Credit:臺灣設計研究院)

(本文由 MOTTIMES明日誌 提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2330&typ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