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假裝沒有2020,讓我們直接從2021開始吧
文字|章劍鋒、崔玉賢、閆妍、彭麗慧、孟倩
編輯|章劍鋒
出品|本站科技《後廠村7號》欄目
這個牛年春節,有超過1億人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張文宏醫生稱讚大家了不起,是爲整個城市、整個社會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春節團圓,是中國社會的傳統。我們特別策劃的這組報道,採訪對象有當紅科學達人、有冬奧會基建工程技術人員、也有最基層的直播帶貨從業者、電商貨運司機和線上相親平臺紅娘,不少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度過春節。
心態上看,大家都顯得比較穩,團圓並不是他們唯一掛在嘴邊的話題,舉凡生活上的、事業上的、個人的、國家的,各有各的關心重點,然究其實質,也都離不開對於幸福感、對於國家進步個人發展的更深切願望和期盼。
以下是他們的分享:
Part1
春節相親活動紅娘:專組985相親局,有人最快9天脫單
1,春節相親,希望幫更多985高校背景的人邂逅愛情
我們陌上花開HIMMR作爲線上交友平臺,粉絲數量目前達到40多萬。春節期間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這四個城市組織線上交友活動。北京和上海這次活動基本上都是100多人蔘與進來,南京和杭州差不多是60人。整個算起來是300到400人。
這次也會針對就地過年的青年羣體,參與活動的人員我們會篩一下,首先看年齡,基本集中在1987-1992年這個年齡段。另一方面就是學歷背景,我們聚焦的圈子和人羣可能更精準化一些,就是畢業於985高校的這個圈子,以及海外的名校。
很多人一看我們是985相親局,一上來就強調學歷,會覺得把浪漫的事情搞得很功利、很現實,但我不這麼認爲。你的經歷和背景已經烙印在你自己身上,你的性格、你的價值觀可能就需要和你背景相同的人才能更好匹配,纔有命中愛情的更大概率。我們只是提供給大家高效尋找愛情的途徑和方式。
2015年,我們平臺由兩位創始人月亮和樂樂在清華大學成立,一開始是創始人想解決自己以及身邊朋友單身的問題,後面就演化出做交友和相親平臺的想法。初期主要依託公衆號,拓展以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四所名校爲主的交友圈子,最核心的是線上業務,比如說你想要脫單,可以在公衆號發佈自己的資料。在我們這裡叫做“掛牌”,別人看到你的資料想要你的聯繫方式,可以把自己的資料發給你,行話裡面叫“應徵”。
到了2016年,我們發現大家都有很強的線下見面的社交需求,就率先在北京和上海初步試水很多線下相親活動,逐漸拓展到其他業務,比如去年開展了1V1高端服務業務,5888元起定製服務週期爲一個月到三個月。
今年過年,我們是有意地提前籌備線上交友活動,這次和2020年不一樣,去年由於疫情比較突然,春節期間臨時線上測試大家對這個東西的接受度怎麼樣,屬於比較應變的過程。今年大家的接受度比較高了。因爲不太確定疫情什麼時候真正結束,我們會更多地去豐富線上活動的種類。
2,總會有“遇到靈魂的時刻”
線上這一塊業務,脫單率差不多是30%,有一個嘉賓掛牌9天就找到了男朋友。 線下這一塊就比較難追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統計結果。
一般來說,整個線上活動的設計,初期就是大家把自己的資料拋出來,中間會有相關的官方匹配,大家再自由交流、討論,第三步會組CP,男女比例可能都會控制在1:1。大家參加一次線下活動能認識40-50個異性,至少也能選出2-3個自己願意更進一步瞭解的人。
組CP,比如說我是一個男生,看到羣裡面3個女生,都想要了解認識一下,會加微信,問她願不願意跟我一起組CP。如果對方同意,就建一個客服羣,羣裡就他們兩個人,還有我們一個客服。
客服每天在羣裡面發佈當天的CP任務。比如第一天是互相介紹自己,或者是拍一張什麼樣的圖片。第二天是講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者是自己最近最開心的故事。最後一天的任務就是給對方打一個語音電話。客服會在這個羣裡面引導大家每天完成任務,也算是一個帶節奏的角色。這樣完成7天的任務。
但感情這種東西,確實沒有辦法保證大家經過7天一定會彼此中意。活動結束後,對嘉賓的感情狀態我們也會定期做回訪,因爲真正從相識到在一起的時間,平均來說可能需要經過1個月到3個月的交往才能確定。
有一對用戶,在線上的大羣裡,大家互相發資料,進行一些三觀上面討論的時候,他們倆就加了微信,聊得也很順利,可能一年的時間就領證了。也有參加一週CP,官方給他們雙方匹配的,兩個人7天任務結束以後見面了,感覺非常不錯,最後一天打語音電話的時候,聽到對方的聲音就感覺這好像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就總會有那種“遇到靈魂的時刻”。
3,女生比男生主動,相親焦慮比較普遍
真正願意把自己的資料放出來的,還是以女生居多,男生可能會默默地潛水,有看到合適的女生,他纔會主動添加,突擊認識一下對方。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優質單身女生數量要比優質單身男生多。過去我們只要推出一個線下活動,在活動發佈後的10分鐘內女生基本上就能夠爆滿,男生可能就會慢一些。
女生可能年齡焦慮要比男生早得多,27、28歲就會有一些婚姻焦慮。男生可能到了30歲,覺得還是正當風華,並不焦慮,到了33歲、34歲,他纔會真正感覺焦慮。
另外,在一線城市,對追求愛情、追求婚姻的勇氣上,我覺得女生好像普遍會比男生更勇敢一些。不管是線上活動還是線下活動,女生還是更願意嘗試。
作爲活動的組織者,作爲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人,我能夠感受到大家在相親上的焦慮。
在職業發展、學習路徑的規劃上面,大家可能都比較明確,也有清晰路徑。但好像大家在成長路徑中,情感教育、婚姻教育不完整,沒有一個清晰的培養體系,全要靠大家自己去摸索、去經歷。
我承認感情、婚姻,包括親密關係,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大家本身在職業、在求學路上的競爭壓力已經很大,平時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這種探索,所以當他們突然發現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自身可能也不是非常成熟,就會沒有自信。有些人需求不明確,也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焦慮和緊張。
不過,我也會把我們平臺上一些相親成功的事例告訴給單身的用戶們,鼓勵大家不要灰心,總會找到那個對的人。大家還是要相信愛情,要保持積極、樂觀,滿懷希望去繼續尋找。
Part2
Dr.魏:假裝沒有2020,讓我們直接從2021開始吧
受訪者:魏坤琳(Dr.魏),北京大學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曾任《最強大腦》科學判官
1,搞科研的人,沒有放假的概念
這次我跟大家一樣,在北京過年,陪陪孩子。正常情況下,今年春節我要麼回湖南老家看看父母,要麼就去海南島沖沖浪。但今年要就地過年,哪兒也去不了。除了在家之外,假期我也會呆在實驗室裡。你看我今天(正月初三)就在實驗室,剛纔看到我一些同事也有在的。
搞科研的人離不開實驗室。我們心理學專業還算好的,不像有些生物系的老師和學生,專業上更依賴大量的、時間要求高的實驗,根本就回不了家,可能大年三十晚上都還在實驗室。因爲自然科學的實驗有按部就班的流程,什麼時候要加什麼試劑呀,什麼時候要照顧實驗動物呀,什麼時候要採集數據呀,時間上都是卡得很死的,過年不過年對他們來說沒有差別。我自己在實驗室,更多是看文章、寫文章、審別人的文章,分析一些數據之類。我有些博士生的科研項目還跟國家的大項目相關,作爲導師也休息不了,過幾天我可能還要跟他們開會。
研究型大學的老師,對過年的理解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樣。別人總覺得所有的大學老師有很長的寒暑假,學生放假了老師也就可以馬放南山、遊山玩水了。其實教學不是我們唯一的工作內容,甚至不是最花時間的工作。我們更側重做科研,因爲你的競爭對手,是遍佈全世界的同一領域研究者,大家都試圖做出原創性的科研,都試圖搶時間把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所以你就得更加努力。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放假,我們老師就沒有放假的概念。
2,一樣的過年,不同的表達
對我來說,異地過春節是常事。十多年前我在美國讀書、工作的時候,好多年都沒有跟家人一起過過年。因爲中美兩國的學期安排不一樣,咱們中國這邊過春節,美國那邊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加上社會文化也不一樣,不一定有那麼濃的氣氛。
我自己也是個奇怪的人,對過任何節都不太上心。過節本身是一種社會性的安排,好像是到了某一個節點爲了慶祝某事,就讓大家都放鬆一下。而我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是靠自己的節奏在往前走,屬於自律型的那種人,不需要等到過節的時候來放鬆。相反,如果大家都在忙着的時候,我想放鬆也可以放鬆。相信在這個社會中像我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吧,所以不一定非要跟着大家一起湊着某個節日去過,我更多還是偏重讓自己做理性的安排。
當然,春節是我們中國社會非常看重的傳統文化,如果你在意身邊人的感受,在意父母親的感受,當然也是要陪着他們,但是如果你需要表達對於家人、親人的情感牽掛,也不一定非要湊到這個時間點上迸發,我主張平時就要表達。像我,想看父母的話,只要是有空,製造一個機會,一轉眼就可以飛到湖南去見他們,也並不一定說要到春節纔給他們紅包,我如果要孝敬父母,隨時想到,可能就直接寄個包裹過去了。
我們的父輩經常說他們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好的、置辦衣服,而現在每天都吃得像過年一樣。我覺得父輩這樣的珍惜生活的心態我們需要學上一手;我們對他們的親情表達也應該一樣:平日裡就可以表達我們對他們的親近和愛,而不需要等到逢年過節。
3,願2021年沒有“黑天鵝”,一切順利
2020年,全中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都被搞得一驚一嚇的,我感覺這一年時間好像嗖的一下就過去了,有好多東西都被滯後了。有一回我在自己微博上開玩笑,我說要不要我們就假裝2020年沒過過,新的一年我們就直接從2021年開始算起吧。
疫情打亂正常節奏,我們有些項目該做的都沒做,有些文章該發的都沒發,速度放慢了很多。上半年學生們基本上學習都是通過網課完成,下半年學習節奏上稍微也有點趕。你要是個博士生,要畢業的話,實驗沒有做,畢業也會受到影響。看今年的形勢,別的我不敢說,新學期的開學跟往常比起來肯定是滯後的。我看今年在學校裡待着沒回家過年的學生也很多,至少比往年多了一倍吧,主要是博士生、碩士生。他們要不就是怕回家去之後疫情有所反覆,到時候回不來學校完成實驗。再要不就是爲了補去年落下的活兒。
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希望2021年不要再給我們大家又來一個什麼黑天鵝事件,就讓我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把該做的事情全部做完。我們正在參與跟載人航天有關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今年應該說是我們國家載人航天的一個大年,我們中國人不久就會有自己的空間站。空間站的建設期裡,會有很多載人航天的發射,希望今年我們國家能夠在這些大的工程上面順利推進。
4,希望能多做真正有益的科普工作
去年一年我沒有去拍《最強大腦》,也挺開心的,這讓我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參與《最強大腦》對我來講屬於科普行爲,不過我也發現,用電視這種單向傳播的媒體傳遞知識,單位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還是有限的,我覺得有侷限性,簡單地科普知識對大家也不一定有太大的用處。好的科普,其實最應該傳遞思維方式、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的態度,這些東西其實更重要,更應該掌握。但至少暫時我還沒有看到電視節目可以很好地傳遞這些東西。我也跟我的同事聊過,有沒有可能專門做電視節目去普及這些東西,去做些創新。但是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電影,還是其他形式,要做好科普都得花心思,得用專業精神才能把它做好。
現在新媒體社交平臺發展起來後,我也有些新的嘗試,比如在西瓜視頻做科學養育類的《給爸媽的十堂課》,已經拍了好幾集。在抖音上面我也會給大家做一些相關的科普。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切身體會,加上我又是認知心理學專業的。像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人,讀大學的時候就沒學過怎麼樣去教孩子,包括他們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心理問題等等各種問題。
我跟人開玩笑說,其實做家長的最好每隔五年培訓一次,並且參加一次考試。生孩子前考一次,五歲的時候考一次,十歲的時候考一次,十五歲再考一次,對應的就是說生孩子之前教給你一個大概的輪廓,養育孩子時要注意哪些科學方法,五歲的孩子要進入正式教育,十歲的時候快到青春期了,十五歲的時候可能快獨立了,要進大學。人的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家長也都要相應瞭解家庭教育方面要注意什麼。
不過短視頻平臺做科普也有問題,比如深刻一點的知識,需要大家去理解的知識,都不是那幾十秒能夠完成的,所以有時候還不能忽略電視這種單向傳播的媒體,它還是有價值的,因爲傳遞面挺廣,甚至能觸達不刷抖音的受衆羣,像我們的父輩。一般人可能對基於心理學和腦科學的育兒知識還不太清楚,甚至我知道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有的因爲長輩對他們養育上的忽視,造成智力發育滯後,這是很大的問題,而我們城市家長懂得的知識也是相對有限的,所以我就多白呼一下。
5,寄語年輕人:請投身科學
說到我的新年寄語,最重要的一點: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的選擇機會,加上發達的社交媒體,使他們獲取的信息要比我們這一代人大很多,他們知道自己的同齡人的處境狀況,比如有多少薪水,工作怎麼樣。這麼多的信息,這麼多的選擇,這麼多的同齡人比較,其實都給年輕人帶來了對人生的迷茫,和超過我們這輩人理解的壓力和焦慮。
但是,我理解年輕人的焦慮,感同身受。我希望他們在人比人的過程中,不要過多地去比一時得失,一時工資高低,不要只在物質上進行比較,從而決定今後人生的方向。比如,我要鼓勵年輕人選擇科學,而不只是把眼睛盯着大廠,夢想着去一個大廠貢獻自己的青春,然後一步跨上中產階級,或者是去做金融職業,早點兒實現財富自由。如果我們全社會的人都是這樣的人生理想,如果聰明人都一窩蜂去走這條路,第一這很無聊,沒有多樣性,第二這是對人才的浪費。我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多做有趣的事情,比如如果熱愛科研的話,就可以選擇科研作爲發展方向。
講到科研工作,我發現這次疫情,大家更關心科學家能做些什麼,經常用實用主義的眼光來評價所有的科研工作。其實,解決實際問題是應用科學的職能,而基礎科學是爲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是爲了讓人類瞭解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就像我要研究人腦是怎麼控制運動的,可能在一般人看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爲這個問題是基礎科學問題。當然,當我們瞭解到人腦控制運動的深層機制之後,才能爲腦機接口這樣的應用問題提供支撐(比如馬斯克的神經聯結neurolink團隊正在做的事情)。但總的來講,完全站在實用主義立場來要求科學家,這是片面的。我喜歡別人這樣問我:魏老師,你最近在做些什麼有意思的科學研究?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沒有用。
6,創新需要更多人才,中國加油
我2000年出國,2010年左右回來。我對待在國外不感興趣,覺得一個人更自在的話應該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裡面,而不是去適應和融入其他文化。我爲什麼要融入別人呢?我身上的文化標籤就很重要,所以當年我出國就沒打算留在美國,連綠卡都沒有申請過,如果我要申請的話也是唾手可得的。我也不需要談什麼愛國情懷,就覺得在自己的文化裡面會更加開心一點。
國家很重視科研創新,對我們來說發展空間當然是很大的,畢竟國家缺人才嘛。我最煩的一句話就是中國聰明人有的是,中國不乏自詡很聰明的人,智商上我們的確也不錯,在世界上東亞人種是智商最高的羣體之一,但是聰明不代表能夠成事兒,這是兩回事。比如在科技發展上我們有很多方面遠遠落後,並不牛,所以我們急切需要人才,我們國家因此有各種人才計劃,甚至要吸引全世界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到中國工作,這纔是一條正道。
說到原始創新,要知道西方人搞科學搞了幾百年,我們中國五四運動的時候纔講德先生賽先生,才試圖引進科學。你要說真正在現代科學體系上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我覺得也就兩三代吧,這遠遠不夠,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學得越多研究得越多,才越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纔不會到被外國人卡脖子的時候,還很驚訝:唉呀,我們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做出更多原創研究,在這方面中國人對人類的貢獻度還遠遠不夠,繼續加油吧。
Part3
備戰北京冬奧會人員:有幸參與,吃苦受累不回家又算個啥
受訪者:王龍,老家河南,2022北京冬奧會鐵塔公司5G項目技術人員
今年是我長大以來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但這是我自己主動的選擇,沒有怨言。
我是北京冬奧會鐵塔公司5G項目的參與人員,主要負責北京延慶賽區的通信保障工作。這個通信保障不僅僅涉及到公共網絡,也涉及到集羣通信網路和一些專網,比較複雜。我主要負責這些網絡基站規劃設計到施工以及後期的改良,甚至後期的部分運維工作。
今年因爲疫情,國家號召就地過年,我也不想給家人和單位添麻煩,所以選擇了就地過年,當然,更重要的是由於2月16日(大年初五)冬奧會要進行高山滑索測試賽和小規模的國內測試賽,我們要進行重保工作。
這個項目從2017年底我就開始跟了,選址、搭建、佈網等等,雖然目前網絡建設已經完成,但後續還有網絡穩定保障工作,我希望能夠善始善終。
跟我爸媽以及愛人溝通“不能回家過年”的情況時,他們都表示了理解。我媽還囑咐了句,“在外面可要吃飽了。”
在我們當地有句老話——“吃飽了,不想媽。”
對別人來說,這是一句玩笑話,對我來說,卻是真切體驗。
延慶賽區的建設是北京冬奧會難度最大的賽區,它承擔着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比賽。北京冬奧組委延慶運行中心副主任張素枝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延慶賽區擁有冬奧歷史上最具挑戰的賽道、最爲複雜的場館。那裡曾是片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山區。
沒錯,真的是“三無”。延慶賽區最原始的狀況是,壓根沒有一點兒信號。因爲這片兒地方沒有人居住,也就沒有運營商在這裡建設基站。所以,人一旦走進去,就失去聯繫,一開始的時候人經常走丟。
我們作爲通信保障的就需要率先進場,保障最先做工程建設的隊伍的通信。最開始,由於道路曲折不便,我們只能通過人拉、騾子馱往山上運輸基站設備,就這麼的,在山上建設了兩個信號塔,保障了最初的電話通信。
當然,要保障整個冬奧會的進行,僅僅有信號是不行的。我們接到的任務是保障網絡信號全覆蓋,無死角。
延慶賽區賽道環境非常複雜,對基站選址和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和團隊的人也是前前後後規劃了十來版的方案。後期我們還要根據山體的變化、人員流動性、通道、信號覆蓋角度和方向等等,做好多版調整修改。
爲了完成“全覆蓋、無死角”的任務,我和團隊的人通過三班倒來爭取時間。白天,我們就去山上做實地勘察,晚上下山,回宿舍修改圖紙,週六日則會通過加班加點來趕進度。
剛剛之所以提到“吃飽了,不想媽”是因爲一開始能吃上飯都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當一個人餓得發野的時候才知道,有口飯吃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山上是不能有明火的,所以我們都是帶些吃的上山,中午的時候就是吃些燒餅,就着鹹菜等等。當然,也不止我們一線的工作人員這麼辛苦,鐵塔公司領導們上山之後,也是一樣的待遇。
要一直這麼吃下去,胃可能早受不了了,尤其到了冬天,都是硬邦邦、涼颼颼的飯,就着西北風吃下去,胃哪受得了。後來,領導們給帶來了自熱鍋,伙食可是改善了不少。臨近過年,領導們還給了各種補貼,送來了水果、零食等等,幸福指數蹭蹭往上漲。
另外,進山也並不容易。山道崎嶇不平,山路地質複雜,單位配了一輛班車接送大家上下山。就這輛車,每年都被幹壞好幾次,動不動就被困在山頂,車胎換了四五次,發動機的傳動軸也換了好幾條。
惡劣的作業環境和數不清的加班加點,讓人有時候感覺有點疲憊,但一想到能夠參與到如此重要的國家項目當中,就感覺一切都值了。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參與。
我覺得我們這點苦根本不算啥,想想2020年那些支援武漢的白衣天使們,他們纔是真正的苦。
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和團隊另外四位兄弟一人做一個拿手菜,就這麼“熱熱鬧鬧”地把年過了。
大年初一我們就開始滿血復活,排查工作了。我們一定會力爭冬奧會延慶賽區的通信信號全覆蓋、無死角,做最大化的努力。
至於回家看望父母的問題,領導說,年後可以輪休。親人們,年後見吧。
Part4
受訪者:路兵寬,家在河北,京東物流司機
1,每天只睡四個半小時,年復一年
我是京東物流的一名司機,負責北京市物流集散點與河北之間往返送貨,日均行駛里程要超過300公里。
因爲一家六口住在河北廊坊,我必須凌晨2:30起牀,3:30趕到大興庫房,5:30前完成裝車掃貨,6點發車,8點送貨到北京市內營業點,第一班任務完成,才能吃上早飯。
我是家裡的經濟支柱,要撫養兩個小孩,大兒子祥祥9歲,小女兒妞妞5歲,爲了能更多陪伴他們,我一直堅持着上早班,下午5點下班,能照顧孩子吃飯,陪他們寫寫作業。
在這份時間表裡,我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四個半小時,有時還睡不到,年復一年。
像春節前幾天,貨太多了,庫房天天爆滿,我們幾乎就是連班了,凌晨3:30到庫房後,一般晚上10點、11點收車,然後還要去給貨車充電,每天待在車裡要超過20個小時。
2、連續五年春節加班:主動、自願
春節加班,我不是那種心裡一萬個不願意被領導硬扣着答應的,我是主動的、自願的,最近的五年春節,我沒放過一次假。
春節這幾天,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能給三倍工資,之後幾天假期是兩倍工資。公司還會給春節加班員工慰問費,每個家庭三千元,孩子能接到北京一起過年,但今年情況特殊,不能隨便進京了。
有的人沒成家,家在外地,一個人在北京租房,他們春節就更不願意放假了。家裡邊也回不去,就會選擇幹活,咱幹活咱掙錢。並且,春節這兩天活量也不是太大,下班時間肯定不會像平常那麼晚了,可以早一點。
我也不是說我們就願意要這錢,今年疫情這個情況,不好來回折騰,反正我爸媽也都在這邊了,所以說我回不回老家也都無所謂,閒着也是閒着,咱幹活咱就能掙錢。
3、能按時發工資的,就是好工作
我是2014年4月1號入職的京東,記得很清楚,第一次考試太緊張了,沒過,很幸運考官看我在那着急上火,給了第二次機會,一下就過了。
剛來的一年半,我就從來沒有感覺過累或者是受不了,那個時候貨量很少。對我這種老司機來講,每天就跟玩一樣就能把活幹好。
但從2017年開始,確實是一年比一年累。我的車一開始是4.2米的小貨,後來全部換成了廂貨,現在開的都是7.6米的大貨,都升級了,每天兩趟必須都是滿車,經手的貨物超過5000單。
之前還有人讓我推薦,說要過來京東一起幹。但我就跟他說,你要只是爲了高工資,吃不了苦的話你別來。現在物流行業壓力大,你偷懶就拿不到錢。
前兩年,我也覺得幹這行太辛苦了,真不想幹下去了,但現在這個想法徹底打消了。
我的年齡不允許我再亂來,隨便說這個工作不行換下一個。我現在要考慮的是這個月如果沒有收入,我家裡孩子什麼的就要亂七八糟,收入來源不能跟不上。
我身邊有很多人,也是累或者別的原因就離職走了,但他們目前很多也找不到工作。累是肯定累,但累是能承擔的,能調節自己的,如果一下子沒了工作,一家老小怎麼辦?
我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挺滿意的,所有行業都不好乾,現在能按時發工資的就是好工作。
4、“我一咬牙不回去了,在車裡住了兩週”
前一陣我抽空回了趟家,想帶兩個孩子吃頓大餐,中午回去的,晚上十點又該進京了。到春節了,我們這一行更忙了。
在這之前,我兩個星期沒回家,因爲疫情就發生在我們這邊,我們庫房在大興,離融匯小區(疫情發生地)也不算特別遠。另外,幹我們這一行的接觸人也比較多、比較亂、比較雜,爲了家人好,我就一咬牙不回去了,在車裡住了兩週。
想孩子,但要忍住。這次回家之後,其實我心裡面還挺難受,我媳婦跟兩個孩子講,爸爸還要再上幾天班才能回來,然後小孩問她,“想爸爸怎麼辦?”孩子其實就在身邊,天天還是見不着一面,呆四五個小時就得走,我心裡很心酸。
我們這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外面拼的是什麼,就是爲我的孩子拼個未來。
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我的小孩能夠接受好的教育。
我和孩子聊過,爸爸辛苦掙錢就是爲了讓你們好好學習,只要你好好學習拿出好成績,爸再辛苦也值得,心甘情願。如果我天天出去這麼辛苦,你這邊還不好好學習,爸爸真的很傷心。
大兒子剛開始學習有點差勁,老師要往家裡打電話。然後他說他長大想當兵,我說可以,但是你要好好學習,你要是連學習都堅持不下來,就是當兵,可能也是當一個逃兵。
2020年,我們真的太難了,每個人都很難。我希望2021年疫情也早點結束,也希望公司發展越來越好,能給我們多帶來點兒收入,明年大家都過個團圓年。
Part5
直播帶貨幕後工作人員:入行後,我就沒回過家
受訪人:莉莉,某MCN機構工作人員
大年初一凌晨四點,我推開公司大門,準備下班回家。我已經連軸轉了二十多個小時。
今年我24歲,兩年前大學畢業後,在師姐介紹下進入大火的直播帶貨行業。當時對於這個行業並不是很瞭解,就覺得都像李佳琦、薇婭那樣光鮮亮麗,而且賺大錢。
由於我長得還不錯,進公司時是按照主播來培養的,一開始我也覺得主播只要長得好看就能成功90%,現在想想我那時候還是太年輕了,把這份工作看得太簡單。
直播不到半年我就主動放棄,轉爲幕後了。因爲實在受不了天天對着“蕭條”的直播間依舊若無其事地微笑着直播下去。
轉了幕後才發現,都是一樣的辛苦,甚至幕後比鏡頭前的主播更辛苦,主播直播的時候我們在工作,主播休息的時候我們也要工作,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今年因爲疫情很多人不能回家過春節,其實我從進入這個行業就再也沒回家過。我們這個行業遇到節假日,更是忙到要死,偶爾抽空刷下朋友圈,看到朋友們在聚餐、旅遊、放鬆,我羨慕得不得了,心想着我這是自虐嗎,爲什麼會找這麼一份賺得不多但折磨人的工作。
李佳琦曾說自己在過去的三年裡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沒有朋友。但他有了錢,有了知名度和聲望,我們這些幕後的工作人員纔是什麼都沒有。
爲了準備今年的春節大促,我們從1個多月前就開始招商選品,我負責的主播屬於腰部級別,兩年前還算是能賺些錢的,但寡頭效應下,中腰部小主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之前我們是處於甲方狀態,現在已經變爲乙方了,就拿招商選品來說,2年前我們發個朋友圈,一天就有幾十家找上門,現在需要我們自己放下身段一家一家去談。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人情冷暖。當年那些品牌商天天“親愛的”、“姐妹”叫着,又是送紅包又是請吃飯,現在我給對方發個微信,對方都是隔好久纔回。
現在這個行業裡的中腰部主播與商家合作採取純佣金模式,也就是說不收坑位費,目的是爲了加大自己的競爭力。這樣的方式對於商家來說也更爲保險。但對於我們來說壓力就很大,因爲之前我們還可以刷單製造虛假數據。
但即使這樣,商家們還是更希望和頭部主播合作。因爲腰部、尾部的主播存在嚴重的刷量行爲,虛假交易之下吃虧的還是商家。
就我瞭解,很多商家找頭部主播帶貨都是虧錢的。一些商家的銷售額也就幾十萬,但推廣支出、加上支付給頭部主播的佣金、坑位費,只能是高額虧損。可商家們還是願意和頭部主播合作。因爲他們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獲利,而是引流。
直播帶貨對於商家來說是買流量的新渠道。相較於中腰部主播,頭部主播直播間的流量更真實,也更容易賣貨。商家通過直播間成交量將網站店鋪的排名提上去,既收穫了銷售額又能獲得曝光,一箭雙鵰。
作爲中腰部主播背後的工作人員,我們也越來越難做,我知道有些MCN機構已經在裁人了。這個行業員工平均工資也就一萬左右,但付出是用錢衡量不了的,說白了這就是碗青春飯,我還年輕,還有大好的青春,所以打算過年後找找其他行業的工作。
大年初一直播結束後,我們本來打算一邊吃火鍋一邊開總結會,結果周邊的店鋪很早就打烊了,好在公司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個888元的紅包,也讓我感受到一些溫暖。不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我們每天都有一場直播,還是挺讓我崩潰的。
我現在最想有個正常的生物鐘,能夠早睡早起,希望這個願望能在今年實現。
(文中未註明出處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