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崗山上的毛澤東——建立湘、贛邊區的游擊區(一)

編者案:《毛澤東井崗山》一書由盧強史補之着,獨立作家出版。井崗山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搖籃,毛澤東便在此發跡,逐步掌握實權,統一黨內派系,成爲不可取代的黨內第一人。本刊摘錄其中外界所較少知悉的井崗山事蹟,讓讀者進一步認識毛澤東與共產黨崛起的過程。

毛澤東深知自己的武力有限,而對井崗山的軍事實況價值暸解得十分清楚。

中共常將他們當年在江西突圍的往事,自詡爲紅軍不朽的偉跡,而美其名爲「2萬5千里長征」。並且發行小冊子作爲對黨內、黨外的宣傳,將紅軍中的人物渲染得有如神話中的天兵天將。基於中共一貫的「英雄主義」觀念作風,並不足爲怪。

事實上,中共當年離開江西井崗山、西竄陝北窯洞,一方面故由於國軍之更番不斷的五次圍剿,另一方面亦由於中共黨內的激烈鬥爭,非遷地爲良不可。在內外交迫的情勢下,遂不得不忍痛放棄那盤據7年的老巢,去渡那前路茫茫、託身無所的流竄生活。其處境的窮蹙、命運的險惡是不難想像的。

休養生息漸漸壯大

紅軍西竄之初號稱爲10萬人,由於長途流徙其間因堵擊傷亡、飢餓疲病而損失的,竟達60%以上,迨抵陝北延安時剩下的殘兵敗將,僅3萬餘人而已。

如果當時地方軍中央軍不存派系與畛域之見,能夠協同兜剿、分堵合圍的話,紅軍在飢病疲睏之下,軍心離散、鬥志低落,即使是天兵天將也難逃覆沒的命運。也許是註定了的厄運,中共紅軍終因各省防軍的各懷鬼胎,他們終得以絕處逢生、僥倖漏網、奪路而逃。

自此以後中共們遂得藏身陝北窯洞中,由苟延殘喘而休養生息、漸漸地壯大;毛澤東也由此東山再起,由搞遊擊而掌握軍權,更進而掌握黨權,終於成爲中共唯一領導人物,坐上了新華宮第一把交椅。當年落草井崗山打游擊、放野火草莽英雄竟造成了今日的局面。這樣傳奇性的發跡,恐怕連毛澤東本人也未曾夢想得到。

毛澤東落草井崗山是在他領導湘南「秋收暴動」失敗之後。當民國16年(1927)中共湖南省委會決定在「秋收」中掀起農民暴動來進行流血的土地革命,成立「前敵委員會」並以毛澤東爲書記負責領導這一暴動,結果暴動失敗了,許多無辜的人民被屠殺了,前敵委員會也就此撤銷,這時毛不但失去了黨的領導地位,還遭到了黨的嚴切責難。

可是毛澤東是個富於英雄主義思想又加上湖南辣椒性格的人,雖然已搞到焦頭爛額,卻也不甘雌伏,便於這年冬間逕自帶着那批殘兵敗將和地痞流氓約6、7百人,經湖南茶陵攸縣流竄到江西寧岡建立湘、贛邊區游擊區,並選定了井崗山爲他的軍事根據地

井崗山位於羅霄山脈中部於湘、贛兩省邊區交界之處。山上有無數的嵯峨崚嶺,高聳入雲;峭壁巉巖,絕壑深澗;縱橫交錯構成着井崗山的險要形勢。山徑崎嶇、瘦石嶙峋、步行艱難有如蜀道憑險固守,極難進攻,真不愧爲藏龍臥虎的窟宅

與井崗山毘連的各縣,總計北有寧岡、蓮花、永新;南有崇義、大庾;東爲遂川、萬安;西爲湖南酃縣、桂東汝城。毛澤東即在這些地區進行他的赤化政策。山腰原有大小5處村落,即大井小井茨坪等,村多者5、70戶;小者亦有2、30戶,人家荒僻,山居務農爲業,民俗淳樸,有太古風。

自被毛澤東盤據以後,經過一段時期,這些純良村民已一變爲刁蠻橫勁之受訓練人員矣。井崗山上通路有三,一由永新經龍源口而抵山腰的小井,一由寧岡經汪洋界行15裡亦抵小井,一由遂川經黃坳直達井崗山。抗戰中期曾由當地士紳鍾士桓君陪登井崗山曲折盤紆攀緣而上,一吊此馳名中外的紅軍巢穴,觀覽形勢、俯仰今古,深感造化狡獪、蘊此險區釀成千古慘劇。無怪湘、贛國軍在前三次會剿中均遭敗績,而毛澤東之選此爲根據地亦是可見其認事之先了。

其實井崗山之富有軍事價值,並不自毛澤東纔有此創見,早在明代武宗時寧王朱宸濠在南昌叛亂,敗後即遁登井崗山,依險死守,旋經王陽明率兵戡定,因伐石勒碑記載平亂本末。筆者往遊時此碑已不可復見,可能因碑中文字對於紅軍發祥地存有若干諷剌之意,已加以毀損。中共據有大陸後,曾封井崗山爲紅軍「發祥地」,恐斷碣亦無處可覓了。

豪紳積匪相互勾結

當毛澤東未落草前,井崗山原由當地土匪盤據,匪首王佐袁文才兩人,據說王佐爲遂川縣的積匪,擁有人槍近百,劫掠附近富戶和商旅,近地人民稱之爲「王老虎」而不名。王佐既內憑險要,更外結奧援,因和寧岡的土豪兼劣紳的袁文才暗通聲氣、互爲羽翼。

袁文才亦擁有人槍百餘,在實力上還較王佐爲強,但他並不登山,卻在縣裡掛着紳士的招牌做掩護,魚肉鄉民、狡獪百出,人們因此也給他一個綽號曰「猿猴精」。在豪紳積匪勾結下,地利、人和得天獨厚、地方武力輕易不敢動他們一根毫毛。於是井崗山一帶便成爲他們二人的天下了。毛澤東深知自己的武力有限,而對井崗山的軍事實況和價值卻暸解得十分清楚。(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