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低俗營銷犯衆怒 "雷人"借貸廣告屢禁不止

(原標題:再道歉!京東金融低俗營銷衆怒,"雷人"借貸廣告屢禁不止,央媒呼籲"重拳懲治")

爲追求下沉市場轉化率,借貸廣告一次次刷新低俗下線,也一次次引發輿論抨擊。

這一次因此登上熱搜、遭到“羣嘲”的是京東金融,但用戶們更希望看到的或許是:不要再出現下一個“重蹈覆轍”者。

近日,京東金融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投放的一系列借貸廣告引來廣泛批評,其情節設計缺乏邏輯、內容低俗,被網友嘲爲“雷人”、“無下限”。爲此,短短三日內,京東金融兩次公開道歉,承認其投放的借貸廣告“一味追求業績”,存在的嚴重價值問題

事實上,網絡借貸的廣告宣傳方式一直飽受詬病,其誇張的營銷手法、誘導超前消費等問題也曾被監管部門關注,並向市場平臺和消費者發出警告和提示。此次針對京東金融短視頻廣告事件新華網也在評論中呼籲,在網絡借貸平臺低俗營銷、譁衆取寵的表象下是“歪曲的價值導向”,“這不是‘土’而是‘惡’”,監管應“重拳懲治”!

京東金融爲短視頻廣告兩次致歉

“我們再次向大家誠摯道歉!!沒有任何理由,我們完全做錯了。”

12月17日,京東集團就京東金融短視頻廣告事件公開道歉,表示其投放的廣告“一味的爲了追求業績,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責任,丟掉了初心”。

根據京東發言人官方微博,京東集團已針對該事件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將“圍繞組織、機制、流程進行全方位診斷,從團隊文化的根源深處找問題”。

就在兩日前(12月15日),京東金融官方微博已就此事發布過一封致歉信,承認其投放的短視頻廣告存在的嚴重價值觀問題,並表示“已第一時間將該視頻下線,經過內部的嚴格調查,該短視頻傳播系因團隊管理不善、審查不嚴,導致違規上線,將對存量短視頻進行全面複覈,嚴格規範代理商的管理,堅決杜絕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加強內容審覈團隊管理,對相關責任人及其管理者處以開除、降級和扣除績效的處罰”。

事情源起於一條引發熱議的京東金條廣告,廣告內容如下:

飛機客艙內,一名身着迷彩服的中年男子母親身體不適,想要請空姐幫忙開窗或者換座,遭到其他乘客嫌棄。空姐提出升艙方案,但“需支付升艙費1290元”,該男子看着手機兩位數的存款餘額面露難色。這時,一位身着西裝男士提出“升艙的錢我來出”。隨後,該西裝男子拿過迷彩服男子的手機,將其京東金融借款額度15萬元調出,稱“這是你在京東金條的備用金,以後緊急用錢的時候可以隨取隨用,就不怕被人笑話了”,並介紹京東金條借款“萬元日息1.9元,還沒一瓶水貴”,進一步打消借款人顧慮。

這只是京東金融投放的系列廣告中的一條,該系列廣告內容異曲同工,例如另一條廣告中,上述迷彩服男子帶患病母親到大城市看病,沒錢住酒店,遭到服務員嫌棄,後經過京東金融獲取借款額度。這些廣告被不少網友批爲“刷新下限”、“無腦”和“雷人”,也被視爲是企業缺乏傳播正確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感導致的結果。

網絡借貸廣告亂象不止

早在京東金融短視頻廣告事件引發熱議之前,360借條投放的廣告就已遭到過輿論批評。

今年年中,關於360借條的一系列短視頻廣告在微博引起爭議,其中一則廣告講述了一位身着空姐制服的美麗女子與一位外在條件極不匹配的男子相親,先是態度熱情,後聽聞其沒有360借條,立刻表示“我們不合適”,該情節被不少網友批爲低俗。

9月7日,360借條官方微博專門發佈文章致歉,表示該視頻廣告爲第三方合作推廣商“爲提升下載量,借鑑網絡流行元素和創意手法,誇張的設計角色衝突,爲博眼球策劃拍攝”而成。360表示,借條團隊已“第一時間責令廣告代理商緊急下線並刪除該短視頻,下線涉事推廣商的所有短視頻推廣素材,終止與該推廣商的合作關係,並開展治理和防範惡俗廣告行動,加強對短視頻素材的複覈、清理”。

事實上,京東金融和360借條並非僅有的兩家在廣告營銷方面用力過猛的企業,小米金融、分期樂、好分期等網絡借貸平臺在短視頻等下沉流量平臺投放的廣告,大都存在情節誇張、弱化還款責任、誇大借貸好處等共同特點。

這一情況並未被監管忽視。2019年3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就曾發佈《關於網絡借貸不實廣告宣傳涉嫌欺詐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提示》,指出“有一些網貸機構通過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發佈不實廣告”,要求各從事網貸業務的會員機構及提供網絡小額貸款服務的相關機構應恪守行業自律要求,堅持合規審慎經營,不違規宣傳和發佈不實廣告,同時呼籲消費者應提高警惕,謹慎判斷,防止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

“京東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些“雷人”廣告的目的無非是引流、獲客。在京東金融和360借條的致歉中均提及,投放此類廣告的原因是“一味追求業績導向”、“接地氣和追求效率”。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此類廣告多投放在下沉市場,轉化率很高。

對此,新華網評論稱,一些網絡平臺上頻現土味營銷廣告,是“爲了流量不顧吃相”,網貸、醫美等行業更是重災區。爲了開拓下沉市場,一些網貸平臺利用人設吸引眼球、營造虛假場景、植入誘導性廣告,罔顧相關法規和消費者利益;還有一些廣告打着“土味視頻”的口號,把“奇葩”當“流行”,拼醜搏眼球,似乎越有爭議性,就越能實現“廣告效益”。“女性拜金”“貧富差距”“城鄉差異”……凡是能刺激網民情緒的,都拿來營銷話題。挑動對立、製造焦慮、縱容慾望……只要能吸引網絡流量,就可以不擇手段。

“然而,玩‘土味梗’翻車的,京東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新華網在評論中呼籲,這些低俗營銷,譁衆取寵的表象下是歪曲的價值導向,這不是“土”而是“惡”,不但“辣”眼睛,還“毒”心靈“害”社會,必須重拳懲治!

京東再次爲低俗廣告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