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兩岸三地1000大 小資買出新中國

文/今週刊

經濟成長不保八、不喝高價白酒中國,未來發展將如何?《今週刊》進行第10年1000大企業市值調查,發現金融海嘯前引領風騷的重工業、鋼鐵、航運、白酒產業全面退位;與民生需求更緊密相關的醫藥、日用品食品大量崛起。此起彼伏的現象,已經爲臺商佈局中國市場,指引出最清晰的方向。

時速三百公里,從廣東廣州到湖北武漢的「和諧號」(中國鐵路高速動車組,及部分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柴油機車系列的統稱)上,每列車廂都是人聲嘈雜,惟獨餐車裡特別安靜,乘客們低頭吃着便當,空氣中瀰漫濃濃的飯菜香味。沒有動筷子的,只有和本堂總裁葉先德一個人。他專心看着前方年輕男性的用餐動作,然後走過去詢問:「怎麼樣?好吃嗎?」當客人大聲說:「聽說這是臺灣口味盒飯,味道不錯,分量也夠、吃得飽!」葉先德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臺後,臺商參與中國「小康經濟」的新契機。

發車不到半小時,貼有「鐵路便當,臺灣風味」標籤餐盒已被乘客一掃而空。觀察便當,菜色滷蛋排骨雪裡紅,與臺灣鐵路便當設計相近,但售價令人吃驚:每一個至少三十五元人民幣(約一七三新臺幣),分量更大的雙拼便當,一個更要價四十八人民幣(約二三七新臺幣)。比起一碗約十人民幣的方便麪,餐車販售的便當堪稱天價,可是,旅客買起來絲毫不手軟。

參考臺灣經驗 提升品質與口味

「每天武廣高鐵來回有二○八班列車。中國地方大,坐一趟車至少要吃一餐,但(鐵路服務裡)民衆不滿意比率最高的,就是飲食。」坐在高速奔馳的列車上,葉先德一語道破和本堂投入鐵路便當的原因。他指出:「以前供應商經常更換,幾乎都做不到一年,但我們進來,已經三年了。」

數字會說話,高鐵商機的挹注效果相當顯著。因爲,去年和本堂的營收、獲利都比前年增加三○%。「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與李彥宏(百度董事長)都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坐車只能吃方便麪的模式也一定會改,以後很可能變成吃便當,我們就是要做改變的人。」葉先德微笑說道。

中國出口成長放緩 進口類別數量攀升

「當大家都做農產品,你只能精緻化。這裡每個人都種草莓,我們就要贏在軟實力。」吳宗庭直言,爲了與其他農戶區隔園內作物一律以有機方式栽培,還砸重金申請有機認證,「目前整個上海,只有我們有。」他一方面透過觀光農場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另外打入烘焙業市場,宜芝多、85度C與元祖食品,都是吳宗庭的客戶。

黃浦江上漂浮的死豬成爲媒體焦點,像白鶴草莓園這樣的食品來源,消費者更加願意買單,這股有機潮,也將是臺商未來龐大施展空間所在。

環保清潔產業的前景同樣可觀。當中國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人均水資源量卻降至十三年來最低點;在北京郊區,垃圾山倒塌、大量廢棄物倒入水庫,也成了聳人聽聞的消息。跟着GDP飛速增加的垃圾,已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轉型

「比起新挖一個坑,我們花三分之一費用,就能延長掩埋場使用年限兩年!」北京格林雷斯環保科技副總經理史曉森說。格林雷斯的業務,是以設備篩選掩埋場內垃圾,將垃圾、肥料及可回收資源分開,充分讓垃圾減量。開業七年,格林雷斯已清理完北京周邊五個體積各超過一百萬立方公尺的掩埋場,累積足夠經驗後,今年他們準備進軍武漢、廣州市場。

史曉森透露,公司去年稅後淨利率逼近三成,這個數字遠高於一千大企業平均值,意味着誰能有效紓緩垃圾處理壓力,誰就有機會成爲獲利豐厚的明日之星。去年此刻,我們觀察中國好比一隻壓力鍋,內外齊聚的壓力,讓企業被迫在幾年之內轉型、升級圖存

環保意識擡頭 創新纔有活路

「工業退、服務業進」,站在一千大企業市值調查第十年的角度,昔日引領風騷的企業光環褪盡,比起找到利基、順勢崛起的新興產業,勝出與落後的態勢越發明顯。在新領導人、新政策之下,中國經濟雖然在轉型過程中放慢腳步,但只有守舊、封閉的企業會退出舞臺;臺商只要選擇創新、押對寶,一樣能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這,就是今天的中國…【全文請見今週刊853期 】

編按:本文摘自5月1日出刊之《今週刊》854期封面故事「兩岸三地1000大」,同期相關係列報導有「長城汽車盤踞中國 五年股價漲四十倍」、「聯想楊元慶下戰帖 要與蘋果、三星平起平坐」、「哈繼銘:「爲中國製造」產業崛起」、「中國步步進逼 想想臺灣的「位子」」、「中國企業持續下滑 臺灣進榜數增加」、「兩岸三地 1000大排行榜」,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今週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854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