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大學生有睡眠困擾 專家建議應增加白天戶外運動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聯合丁香醫生共同發佈的《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77%的被調查大學生在過去一年中都有過睡眠困擾,其中主要問題睡眠不足。大學生出現最多的3個睡眠問題是早上睡不醒、醒來頭腦很沉不清醒和做夢多,前兩個都和睡眠不足有關。據瞭解,此次《報告》共調研了全國40多所高校的12117名大學生,採取了分層抽樣和小組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睡眠是恢復腦力和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環節

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外科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享有者葉京英表示,睡眠是人體恢復腦力的重要環節。每個人晚上睡覺時都會有4-5段的做夢時期,做夢期間大腦會對白天經歷的事情進行分析、綜合,這時間就是腦力恢復的過程。人在做夢時眼睛雖然閉着,但是眼球會不時地轉動,因此做夢的時間也被稱作動眼睡眠期。如果一個人在快動眼睡眠期總是醒來,也就是快動眼睡眠期的睡眠被剝奪,那麼第二天早晨起來就會感覺疲勞、不清醒。

大學生如果覺得醒來後頭腦很沉不清醒,很有可能和快動眼睡眠被剝奪有關。此外,爲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夢多,而有的人完全不記得自己做了夢?葉京英解釋說,人在快動眼睡眠期被叫醒就會記得自己做過夢,而如果沒在這個期間醒來,就會忘記夜晚做的夢。明明很熟悉的東西卻叫不上名字、老是忘記東西,甚至老年癡呆等都和睡眠對記憶功能的維持和負責記憶功能的腦區的代謝有關。

葉京英表示,睡眠剝奪會降低人的免疫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連續熬夜四五天往往會得感冒、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而免疫力的下降也可能會引起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此外,大腦中負責調節身體內分泌功能的器官也和睡眠有着直接關聯

睡眠疾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

葉京英表示,20世紀60年代,研究睡眠疾病的醫生會被醫學界認爲“不正常”,當時醫學領域普遍認爲不會有睡眠疾病,這是因爲睡眠疾病在白天無法檢測出來,只有在患者睡眠時,才能通過設備檢測出來,而且睡眠疾病屬於慢性疾病,初期進展緩慢,且症狀表現隱匿,不易察覺。

一些在睡眠過程中突發心臟病的患者,在被疼醒之後會有一些自救行爲,比如去找電話、爬向臥室門口,很多患者就是在這個自救的過程中去世的。葉京英解釋說,這其實是因爲在睡眠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痛苦,患者纔會醒來,如果痛苦不夠巨大,患者沒有醒來,那麼患者醒來就不會知道自己在睡覺過程中出現過問題。

葉京英曾在門診接診過有睡眠問題的患者,結婚之前都是一個人睡覺,他晚上睡覺時會自己醒來、下牀跑出去甚至把自己弄傷都不知道,結婚以後才被家屬發現。

既然白天無法檢測出睡眠有問題,那麼患者該如何發現自己患有睡眠疾病?葉京英告訴記者,如果覺得自己晚上已經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但白天還是覺得十分疲憊,打個盹就能睡着,那就有可能是晚上睡眠出現了問題。葉京英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他在高速路上開車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睡意,大喊、掐腿都不能保持清醒,必須停車靠邊睡一會兒才管用

此外,睡眠還和情緒問題有關聯,葉京英說,如果情緒極其煩躁,遇到一些小事就愛發脾氣,可能就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如果早晨起來咽疼、口乾,早晨醒來後覺得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或頻繁起夜,原有的慢性病加重等也是睡眠有問題的重要信號

白天戶外運動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方法

葉京英解釋說,生物鐘可以保證人類規律睡眠,而褪黑素是影響生物鐘的首要因素,褪黑素一般會在睡前3個小時開始釋放,達到峰值時候就是快要睡着的時候。一個人褪黑素分泌規律的穩定性越好,睡眠維持得就越好。

褪黑素分泌規律的表現就是白天在谷值、晚上在峰值。如何保證褪黑素白天在谷值?葉京英說,褪黑素最怕太陽光,所以有人某段時間睡眠不好,一定要在白天多到戶外活動,而正常室內光對褪黑素的影響是無法和太陽光相比的。

運動是影響睡眠的第二因素,葉京英說,如果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的睡眠不是很好,增加白天的戶外體育活動是首選的自我調節方法。除此以外,葉京英還建議睡前3個小時應吃完晚飯,睡眠的室內溫度保持在21-24攝氏度溼度60%-70%,仰臥不是最理想的睡眠姿勢,容易發出鼾聲,應儘量保持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