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確:雙一流動態調整“不搞終身制”

標題教育部明確雙一流動態調整不搞“全覆蓋、終身制、安排照顧”

今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收官之年,國內各大高校密集發佈“雙一流”建設專家評議結果引發了輿論關注。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雙一流”建設,教育部近期再次明確了“不搞全覆蓋,不搞終身制,不搞安排照顧”的態度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教育部官網9月27日公佈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829號(教育類377號)提案答覆的函》。教育部在答覆政協委員關於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基本情況的同時,多次提及了“雙一流”動態調整。

在關於拓寬經費持續支持方面,教育部表示:2015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財教〔2015〕467號),進一步改革完善了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將“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相關專項資金整合爲“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

新的中央高校項目支出體系包括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等六項內容。其中,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可用於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等方面。中央財政在安排“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時,將協同創新中心作爲重要分配因素,中央高校可統籌用於支持協同創新等相關工作。各中央高校可充分利用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支持協同創新中心建設。

在關於對接並融入“雙一流”建設方面,教育部表示,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實施“雙一流”建設戰略,將“211工程”、“985工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納入“雙一流”建設,打破建設身份固化、競爭缺失的弊端、建立分類建設特色化質量發展的新建設模式

教育部表示:“雙一流”建設2016年啓動實施,進入建設範圍的高校遴選,以學科爲基礎,以具備衝擊世界一流的水平爲基本條件,體現扶強扶優,同時兼顧區域發展戰略,支持特色建設,發揮區域帶動作用。首輪建設2020年結束,將根據期末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堅持質量、水平與需求相統一,動態調整下一輪建設範圍。不搞全覆蓋,不搞終身制,不搞安排照顧。

9月24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談及“雙一流”建設時,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時間是從2016年到2020年,所以今年是首輪建設的收官期。最近一段時間,各有關高校也是按照相關的要求,分別組織專家對建設成效進行自評。因此,現在是各建設學校在依託專家進行階段性的自我總結、自我評估

根據“雙一流”建設的總體方案,建設分爲三個大的階段,三個節點分別是到2020年、到2030年和到本世紀中葉,並以五年一輪推進。

續梅表示,經過這五年的建設,相關學校不斷地匯聚優質資源,不斷地加強內涵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實現到本世紀中葉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學科的建設目標,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要進入世界前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還有很艱鉅的任務要完成,所以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