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挨轟不可行 教長:滾動式調整、不躁進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今天表示,將蒐集各界意見,雙語政策會進行滾動調整。(林志成攝)

教育部推動「2030雙語政策」,但外界卻高度反彈,認爲不可行。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將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做必要的滾動調整,採漸進不躁進的方式,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更進一步向前。

潘文忠說,在雙語政策推動上,當初就考評估每個學校基礎條件不一樣,因此採重點培育、普及提升及弭平落差等原則來進行,並讓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而不是全國學校同步實施。

雙語教學的師資從何而來?潘文忠說,過去本土師資只有英文老師在做英語教學的工作,現行國內約有1.7萬個英文老師。此外,教育部也透過師資生及在職老師進修的方式,來培育雙語師資,2020年到現在,已有5000多位師資生參與雙語培育,另在職老師則有4000多個去進修以取得雙語教師資格。

教育部也延攬外師及外籍教學助理來幫助學校發展雙語教學。潘文忠說,單單今年就延攬844位外師,另聘請了600多外籍教學助理,讓準備好的學校來搭配,以漸進向前的方式逐步實施雙語教學。

潘文忠表示,中小學要以老師能適時表達及學生能接受的方式來進行雙語教學,教育部並沒有要求老師每節課要用多少時間以英語來教;至於大學則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機會,就是同一門課要「對開」,英語程度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全英授課,英文程度不夠好的人則選擇中文授課。

潘文忠說,之前許多縣市進行教師甄選,不管是要招那個領域的老師,都要求英語能力,這可能造成本末倒置,因此教育部已進行導正,從去年開始檢視各縣市的教師甄選簡章,以領域專長爲主,英文專長只是輔助。

潘文忠說,教育部將持續蒐集學校及老師的意見後,對雙語政策進行微調,同時也會提醒各縣市不要訂出量化標準說幾年內要多少學校成爲雙語學校,教育部的態度是漸進往前,並搭配師資養成,慢慢的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