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術-正面態度追求有感 李伯璋走出馬拉松哲學

衛福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兄長贈言「不要想太多,以平常心努力做事,別人看得到」合影。圖/邱琮

從年輕開始,凡事正面思考、做好每一件能做到的事情。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養生」最厲害的心法就是,意志堅強、無欲則剛,「人的體力有限,最重要的就是睡眠要好」,他能一覺到天亮秘訣,就是沒有雜念,平時在生活中要調整心情,儘量不要太操勞,「心裡就會清澈陽光」。

總是笑容滿面、腳步紮實輕快,李伯璋上任後,積極推動健保改革,國人今年對健保滿意度衝上85.8%,要做得「有感」,李伯璋不但有自己的「馬拉松哲學」,更把臺大醫院肝臟移植權威李伯皇長兄的贈言:「不要想太多,以平常心努力做事,別人看得到」作爲行事信念,以正面態度調整心境衡平工作與生活。

李伯璋的正面思考,也反映在他與兒子一同參加的馬拉松賽。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一直有在運動,大學更是網球校隊健將,在今年健保署的接力賽,還擔任起跑的第一棒。他回想幾年前,在兒子的刺激下,開始參加馬拉松賽,但「別人是跑的,而馬拉松,我走了好幾次」。

「走半馬」就是李伯璋近期最常與家人一同參加的大型活動,看着兒子積極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還立志參加全球知名五大賽,在兒子鼓吹下,一同報名了臺南古都馬拉松。

當時家人都不看好可以順利完賽,李伯璋語帶幽默地說,太太還準備好要載他到終點,但「走着走着、心態改變,特別是走完了一半,後面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變成是一種自我挑戰,其他人都不重要」。

不會擔心在跑步隊伍中落後,也沒有「大家在跑、自己在走」的孤單感,李伯璋摸索出一套「走馬拉松」的哲學。他大開玩笑說,從走馬拉松摸索出三個訣竅,像是「看到紅綠燈要快點跑過去」,因爲交管的人很辛苦、汽機車輛都在等着通過;「漂亮風景快點拍」,當別人駐足多拍幾張、你留下來只拍一張的時候,就可以比別人節省時間;「在5公里的時候,要吃止痛藥」,避免身體疼痛感來掃興。

最難忘的一次馬拉松經驗,就是參加日本富士山馬拉松,李伯璋說,因爲報名只有全馬選項,讓平常總是「走半馬」的他有點擔心,但日本的馬拉松有「回收車」機制,就是大概在半馬的距離處,開始「回收」那些落後的人,而他也搭上回收車,一路平安抵達終點,讓陪同的妻兒又驚又喜,他居然能「順利」完賽。

「走馬拉松」,能凡事看開,李伯璋坦言,跟他過去的專業很有關係,「在移植外科看到的都是那種病人,在跟病人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也看破很多、是種修行」,不只是在成大醫院擔任外科主任,在臺南醫院擔任院長扭轉虧損、進到衛福部擔任健保署署長,每一段的經驗,都抱着修行態度。

不管在哪個階段,李伯璋認爲「真正在做事情的人」就不會遇到有人來扯後腿。強調要做得有感,從成大醫院外科主任到臺南醫院,他信念相當一致。他說在成大當主任的時候,當時只有2個外科醫師,但他積極改變成大外科的環境,工作壓力變小、成爲有制度的團體,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來。

拯救臺南醫院的虧損問題也是一樣,李伯璋先是翻修了護士宿舍,讓護理人員能住得安心,再來整頓院區,讓病人有良好的就醫環境,甚至是重新規劃院內提供的餐點食物,「做這些都是有感的」,當大家感受到他是願意做事的人,就能說服更多人加入。

把不強求的態度內化成各種生活習慣,李伯璋吃得簡單、住得簡單,就連通勤也常常用走的、短距離也不麻煩司機。「不會刻意去吃(養生餐),自己住,就簡單煮個火鍋湯、清淡一點」。他說,這是過去在日本進修時養成的習慣,一個人住,也會趁着特價買點折價品,認爲心情調適、放鬆,掌握好身體的狀況,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對於臺灣健保,李伯璋認爲,最理想的平衡就是,對臺灣人民的健康提供最好的照顧,讓醫療人員擁有快樂的工作環境。「現在的健保就是失衡,只有民衆說好,但醫界在喊苦」。

接下來李伯璋將繼續落實分級醫療、改善醫療環境,例如規劃慢性病處方箋在明年3月開始收取部分負擔,修正健保境外就醫核退標準,避免就醫重複檢查、推動檢查影像雲端共享等,希望能讓醫療環境「有感」,一同讓臺灣珍貴的健保制度永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