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退羣很無奈!安靜的家長羣對家長和老師都是福音

作者楊三喜(澎湃特約評論員

“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近日,江蘇一名家長髮視頻“怒吼”。他認爲,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自己承擔了老師的責任,“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着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因說出了很多家長的痛處,視頻很快火了。

發佈通知、佈置作業、上傳作業視頻……家長羣裡“正常”的信息轟炸,就足以讓家長們壓力山大;部分家長在羣裡“拍馬”“爭寵”“炫富”,爭吵乃至約架等迷惑行爲,更讓人不堪其擾,又無可奈何。

本是爲了方便溝通的家長羣,卻成了催生家校矛盾和家長焦慮的源頭前段時間浙江一所學校要求家長“自願”參加學校大掃除。一位家長沒看到羣通知,未參加,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另一家長沒有回覆家長羣消息,被老師點名提醒,在家長會上一度情緒崩潰。此前,學校在家長羣發通知,要求家長到學校門口維持交通秩序之類的事,也時有發生

這些“茶壺裡的風波”,不斷刷新公衆對家長羣的認知,也不斷傷害和撕裂着家校關係,成爲教育領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太原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贊轉發各類信息等。這一消息迅速上了熱搜。

其實,不少地方早就出臺過類似規定,且每次都會引發網友熱議。在微博上,“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羣”的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了4億。可以說,家長苦家長羣久矣!

家長羣的異化根源是家校關係扭曲,家校責任錯位

在家校協同育人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的職責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異化的家長羣中,老師把很多屬於自己的責任轉嫁給了家長,讓家長不堪重負。這背後的邏輯在於,一些老師把育人的責任轉換成唯我獨尊的權力,大搞一言堂,享受着一呼百應、阿諛奉承的感覺。家長一個不到位,輕則點評批評、公開示衆,重則開除“羣籍”。

敢於“怒而退羣”的家長畢竟是少數。因爲在權力不對等的家校關係中,孩子成爲了某種意義上的“人質”。家長們作出任何舉動,都要考慮到一旦自己得罪了老師,孩子可能要被“穿小鞋”。

讓家長羣靜下來,迴歸服務老師與家長的定位,立規矩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讓老師和家長明白家長羣的定位,知道應該通過家長羣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除了必要的溝通,平時不妨就讓它“涼着”。更重要的是,這些規矩能否得到落實。如果無法落實,該如改進,又該由誰來監督。這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行必要的監管,更需要老師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家長,遵守家校邊界

這不僅是爲了家長,也是爲了老師自己。因爲一個“變味”的家長羣,往往也會反噬老師羣體。有老師感慨,有了家長羣之後,時刻都是家長會。一個安靜、清爽的家長羣,對家長來說是福音;對老師來說,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擾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