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內該不該有吸菸室 衛健委和建造公司槓上了

(原標題機場內該不該有吸菸室衛健委和建造公司槓上了)

近日,深圳衛健委發文,點名批評深圳機場內設“豪華吸菸室”,指出其在室內公共場所設立吸菸室,違反了《深圳經濟特區控煙條例》。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引發廣泛討論。

深圳衛健委在文中提到,雖然吸菸區與其他區域進行了隔離,但每次開門時煙霧仍會向外擴散,且吸菸區對面就是母嬰室和人流密集的公共洗手間。目前,深圳市控煙辦已督促深圳機場對違法設置的吸菸區進行整改。

深圳機場內的吸菸室屬於“煙客”品牌的經營項目,主體公司爲長沙中渡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渡科技)。目前煙客在全國120多個機場和高鐵站設有吸菸室。

界面新聞採訪到中渡科技創始人王渡升,對於深圳衛健委的指責,王渡升並不認同。王渡升認爲,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在解決社會矛盾。

“抽菸在全國是普遍存在的行爲,是一種實際的客觀需求,既然短期內無法避免,我們可以讓吸菸的人到一個地方集中抽菸,同時把煙霧處理好,不對其它人造成傷害。” 王渡升說。

王渡升稱,吸菸室的空氣會進行淨化,設置了負壓避免煙霧飄散出去,還設置了人臉識別禁止18歲以下人羣進入。爲了不違反“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規定,煙客在深圳機場的吸菸室,實際上是在戶外搭建的,與機場內部做了連接。不過這些做法並不能說服深圳衛健委,吸菸室現場圖片看上去也與室內場所無異。

人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中國仍有超過3億的菸民。對於不吸菸的人羣,二手菸成爲潛在的危害,而吸菸習慣一旦養成又難以戒斷。

近年來,衛健委大力推廣控煙,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標準中也要求,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菸,並有明顯的禁菸標識。不過至今,控煙還沒有全國性的條例。

2014年10月,當時的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起草了全國性的《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後便了無音訊。6年過去,這一條例仍未正式實施。

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地方性的控煙條例,深圳於2014年推出,是最早發佈控煙條例的城市之一,上海、北京、成都等地也發佈了控煙條例。但長沙、南昌等城市則沒有相應的法規進行約束,只是將控煙作爲一種文明行爲進行倡導。

各地政策不一,也導致了具體執行標準不一。雖然煙客在全國有100多個機場和高鐵站吸菸室,但只有深圳機場被衛健委批評並整改。深圳機場吸菸室事件已過去一週,並未見到其他地方跟進處理。王渡升表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吸菸室已經建設完畢,近期即將開放。

吸菸和控煙的背後是菸草局和衛健委兩方。據《財新》報道,多名控煙界人士稱此次深圳機場開設吸菸室也有菸草業干擾,尤其可能受到菸草局協助。

對此,王渡升完全否認。“我們沒有得到菸草企業的任何支持,也沒有任何菸草公司給我們投資,更沒有菸草企業參股煙客。這些吸菸室都是我們自己出資建設的,與菸草無關。”

天眼查APP顯示,中渡科技的股權結構中沒有菸草行業公司,其控股公司中渡景旅是一家景區運營服務商,目前正在運營洛陽·洛邑古城鎮江·枕翠灣、南昌·原城紀等項目。此外,中渡科技的股東中還有深圳前海正晨投資、36氪旗下的氪基金,以及心元資本等。

王渡升對界面新聞表示,煙客的經營模式與菸草無關,收入來自吸菸室內的廣告,但也不是菸草類的廣告,主要是一些汽車、金融理財等與男性消費者相契合的場景

王渡升稱,包括深圳機場在內,大部分機場吸菸室項目都是機場方主動找到煙客,希望解決乘客在機場內的吸菸問題,大部分機場在建設之初就預留了吸菸室,現在機場將場地免費提供煙客,煙客負責改造和後期運營。

王渡升對界面新聞表示,一個吸菸室的建設成本爲50萬至100萬,廣告收入可以覆蓋成本,但基本不會盈利。

對於在機場設置吸菸室一事,網友反映不一。有人認爲室內不應當設立吸菸室,也有人認爲應當給吸菸的人一個疏導渠道,但要選對位置並做好隔離措施。目前,國際上一些大型機場,如東京成田機場和香港機場,都設有專門的吸菸室。

王渡升表示,深圳機場事件不會影響公司的發展方向,但未來會對吸菸室進行完善和改進,比如在入口處安裝兩道或三道門,進一步阻斷內外空氣流通;未來會對吸菸室進行更名,改爲隔煙室,更符合其特點。

不過政策風險依然存在。雖然現在只有深圳關閉了機場吸菸室,但未來不排除更多城市跟進。當然也有可能這些城市繼續允許機場吸菸室的存在,只是加強對其管理,平衡吸菸與控煙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