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柯市長:貿然砍紅色供應鏈 傷害中國遠大於臺灣

川普貿易戰目標其中之一是爲了重新分配供應鏈,不過度依賴中國。(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水鏡政經學院

雖然本院衆奇柯文市長的喜好不一。但有個共識:柯市長勤奮、聰明、清廉,身爲地方市長爲地方之福,但若放在中央位置,不管幕僚以及柯市長本人,皆有許多不足...

17日風傳媒專訪柯市長,柯市長指出:臺灣是中國『紅色供應鏈』一部分,2018年出超830億美金(約合2.6兆新臺幣),倘若有一天,經濟法則、最有效率的垂直分工不再是(中國)唯一考量,自認禁得起打消耗戰,下定決心把供應鏈全部斷掉,自己從頭做到尾;而臺灣失去對中國830億美金的出超,『欸凍咧?(臺語:撐得住嗎?)』」

這段論述有幾個問題

影響臺灣出口真正關鍵美國需求

中國雖然佔臺灣出口40%,但出口的多數是中間產品,出口至對岸後,利用其相對便宜的人工土地廠房生產終端產品,最後絕大多數還是出口美國。

因此,只要「美國需求」存在,不管中共是否砍斷供應鏈,臺灣供應鏈只要質量夠、價格好,一樣可以生存,差別只是能否在中國以外找到足夠便宜的人工土地,解決管理問題、製造足夠大的產能。

貿然砍去紅色供應鏈 傷害中國遠大於臺灣

如同柯市長說的:「中國對美國輸出前20名、臺商就佔9家,前100名裡臺商佔37家。」。這不只是中國對臺灣的重要性,更是臺商深深影響中國。

如果眼前把所有臺商在對岸的供應鏈都砍死,影響會是甚麼?

首先,這些供應鏈的臺商、股東,在來不及出走的狀況下,會有鉅額損失。以整體臺灣來說,除了臺商、股東的損失,另外就是這些人因爲損失而影響其在臺灣的消費力。但對岸的供應鏈砍死,臺商勢必在尋求新的生產地,部分供應鏈的迴流,也會提供臺灣就業機會

若砍死所有供應鏈,真正慘的會是對岸,在產業鏈還沒建立之前就砍死臺灣在中國的供應鏈,失業問題直接衝擊上千萬戶家庭,消費力影響更是達上億人,後續對景氣的打擊、治安的危害更是難以評估。除非中共打算鎖國清洗低端人口,不然砍死臺商在中供應鏈就是個不存在的議題

臺商過度依賴中國生產 在中美冷戰中是高風險選項

目前中美貿易戰暫緩,但中美兩陣營的冷戰正方興未艾。

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出,經濟也是國安的一部分。川普打貿易戰的目標有幾個:平衡美中貿易逆差;將部分工作機會迴流到美國;最後則是重新分配供應鏈,不過度依賴中國。

因此,不管對岸砍不砍供應鏈,基於關稅、基於貿易安全,本來就不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分流到東南亞或迴流臺灣本就當爲。

▲在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下,外資開始轉移部分供應鏈產能至其它東南亞國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而目前臺商於對岸的供應鏈也於前兩年開始撤出部分產能,如蘋果等美資也要求臺灣供應鏈部分產能外移。部分臺灣公司甚至做好陸廠內銷,其他廠則銷中國以外市場的準備。

若擔心對岸不管經濟,而直接砍臺商供應鏈,那不是更該分散生產地,而非更加依賴、討好對岸!

非紅供應崛起 臺商轉型契機

固然臺廠在對岸已經融爲整體供應鏈的一環。但多年來,對岸透過強制技術轉讓、竊取全球外資陸廠技術、國家補助,長期的不公平競爭及有計劃地扶植陸商,早已讓部分對岸公司成爲臺灣的強力競爭廠商。

對岸對外資(含臺港商)的態度是,可以吃你技術就吃,吃不下先給你做,以後慢慢吃。不然就是生意給你做,但你要配合中共的政策,或統戰、或技術轉移。

因此臺灣轉移部分供應鏈產能,在對岸技術崛起下,做好技術保護、尋求歐美日技術合作與轉移、解決新供應鏈生產管理問題更是關鍵。

而不是身在對岸,就該百般忍耐、甚至配合對方政策回頭統戰臺灣,以尋求訂單。不然只要對方技術追上,或你不配合中共政策,中共一樣可以砍掉你。

▲在對岸技術崛起下,做好技術保護、尋求歐美日技術合作與轉移、解決新供應鏈生產管理問題更是關鍵。(示意圖/路透

臺灣人民期待主政者勤奮、聰明、親民愛民。在此背景下許多不滿藍綠的民衆,將期待放在柯市長身上。

但與此同時,我們更要了解,人有其限制,柯文哲先生放在臺北市長的位置,或許符合大家的期待。但如果要往更高的中央層級,以目前柯及其團隊的兩岸觀、國際觀與財經觀,都是令人憂心且遠遠不足的。

還是希望柯市長能多加油,讓臺灣政壇多些良性競爭!

熱門文章》

►臺企海外生產數字值得重視

►蔡英文是美方最佳的臺灣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水鏡政經學院」粉絲專頁,請勿直接轉載。《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