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破防了……
醫美巨頭,告別暴富?
1
掉隊
醫美行業的“潑天富貴”出了一點狀況。
8月30日,華熙生物(688363.SH)發佈2023半年度報告。財報顯示,2023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0.76億元,同比增長4.77%。
營收還可以,利潤就有點尷尬了。同期,華熙生物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5億元,同比下降10.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爲3.61億元,同比下降12.69%。
▲圖源:百度股市通
這個數字啥概念呢?這是華熙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
如果和同行一對比,這個數據就更尷尬了。同期,愛美客營收14.59億元,同比增長64.93%;歸屬淨利潤9.64億元,同比增長64.66%。再看昊海生科,同期營收13.13億元,同比增長35.66%;歸屬淨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188.94%。
▲圖源:閨蜜財經
作爲“醫美三劍客”的老大哥,華熙生物爲何卻掉隊了?
這個問題,同樣可以從財報中找到答案。根據財報,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是華熙生物主營業務收入最高的板塊,佔比63.92%。但2023上半年,該板塊收入19.66億元,同比下降7.56%;毛利率74.4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5個百分點。
往細處看,該板塊包含的4個品牌收入全線下滑。尤其是BM肌活,同比降幅最大,達29.62%。
華熙生物的掉隊,有大環境消費疲軟的影響,但更核心的原因,還在華熙生物內部。
2
重營銷,輕研發
人們對醫美行業的暴利早有耳聞。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一度供應了全球85%以上的玻尿酸原料,是名副其實的玻尿酸大國。而玻尿酸,可以達到保溼嫩膚和除皺的效果,是很多明星的駐顏法寶。在很多整形手術中,基礎填充物同樣也是玻尿酸。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它的暴利——
一支國產玻尿酸的價格大概在4000-5000元之間,但它的成本只有20元。
遙想2019年11月,華熙生物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乘着“顏值經濟”和“世界最大玻尿酸生產企業”的東風,華熙生物一度成爲科創板市值排名前十的“網紅股”。
要知道,國家設立科創板的初衷,就是爲了支持那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
但從華熙生物的財報來看,這家公司與科創板的定位似乎有點偏差。
財報顯示,2019-2022年,華熙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94億元、1.41億元、2.84億元和3.88億元,佔收入比重爲4.98%、5.36%、5.74%及6.1%。
而同期,其銷售費用分別爲5.21億元、10.99億元、24.36億元、30.49億元,佔營收的比重爲27.65%、41.75%、49.24%、47.95%。這個銷售費用率,遠高於愛美客和昊海生科。
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研發投入佔比如此之低,銷售費用佔比如此之高,這家科創板企業,到底有沒有核心技術?
這個問題,在這家公司的相關公告裡,我找到了答案——
華熙生物的核心技術之一,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專利技術,主要是公司2001年以45萬元從山東生物藥物研究所收購而來。
一個買來的核心技術,能吃20多年的老本,這到底是啥超級配方?
3
轉型受困
華熙生物的財富故事起於玻尿酸原料。
早在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銷量前五均爲中國企業,合計市佔率超70%,其中華熙生物的全球市佔率更是接近39%。
但這兩年來,隨着原料市場的飽和,以及玻尿酸行業下游的火熱,華熙生物的營收結構已經發生變化,這家企業不斷髮力功能性護膚品、口服玻尿酸食品、
例如,早在2021年,華熙生物就推出了玻尿酸飲用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質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GABA夜間健康飲品品牌“休想角落”。
不過,隨着產品的推出,“口服玻尿酸到底是不是智商稅”一度成爲熱議的話題。今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衆號就曾質疑“吃出水光肌”玻尿酸食品的真實性。
▲圖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衆號
此外,不久前華熙生物發公告,稱韓國公司Medytox已同意終止合資協議和獨家代理協議。2020年,Medytox的肉毒素產品曾被監管部門認定爲造假,因違法被要求其召回和銷燬有關產品。這意味着,華熙生物耗時8年左右佈局的肉毒素產品,被迫暫停。
更大的隱憂來自監管。醫美經濟熱火朝天的同時,虛假廣告、違規從業、假貨橫行等亂象也開始浮現。監管察覺到這個趨勢,果斷出手。早在2021年,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就聯合發佈公告稱——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擊非法醫療美容。
整個醫美產業鏈,已經進入一個“強監管”時代。
內部轉型不暢,外部監管趨嚴,華熙生物的處境同樣反映在了資本市場上。
遙想2021年7月,華熙生物的股價一度達到313.48元/股的高位,市值超過1400億。但截至目前,華熙生物的股價只有89元/股,相較高點跌去70%以上,市值蒸發近千億。很多時候,也許還是那句話——
你以爲他在風口,其實他在浪尖。
| 金投研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