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產品收入增三成 華熙生物醫美國際化漸進

談及看到《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以下簡稱《北京創新醫藥發展新政》)的感受,5月16日,華熙生物品牌與傳播管理中心總經理朱思楠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政策對研發創新的支持尤爲突出,這對華熙生物等注重科技創新的企業將產生積極影響。

華熙生物是全球透明質酸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頭部企業,這是被大家熟知的身份。在以自主研發生產透明質酸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醫療終端產品方面,華熙生物佈局了兩條業務線:一條是包括眼科黏彈劑、醫用潤滑劑等在內的醫藥類產品;另一條則是醫美類產品。據透露,華熙生物骨科注射液產品“海力達”去年收入達2.05億元,同比增長35.34%,覆蓋全國超8000家醫院,而公司醫美品牌的國際化進程也正在穩步推進。

加速創新成果產出

《北京創新醫藥發展新政》對創新藥械企業從研、產、審、用全鏈條給予政策支持。在朱思楠看來,新政策的出臺,對於企業和行業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一方面,政策的支持將爲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另一方面,企業的發展也將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爲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朱思楠表示,在創新藥械研發方面,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對於華熙生物來說,政策的支持將有助於企業更好地投入資源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加速創新成果的產出,保持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政策支持藥物臨牀試驗申辦方與臨牀試驗機構進行更緊密的工作對接,並推動倫理審查和合同審查的同步開展。這將有助於縮短臨牀試驗的啓動時間,提高試驗效率,意味着企業新藥的臨牀試驗能夠更快地進行,從而加速產品的上市進程。在審評審批方面,政策的支持將加速創新藥械的審評審批速度,減少企業的等待時間。這將有助於公司新產品更快地獲得批准上市,從而更快地實現商業化,爲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

生產製造以及流通貿易和臨牀應用方面的政策支持則將推動產業的升級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朱思楠認爲,醫藥產品的流通和應用,將提高醫藥產品的可及性和使用效率。這也意味着華熙生物產品的銷售渠道將更加暢通,能夠更好地覆蓋到更多的目標市場,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醫療終端業務增速已排首位

儘管醫療終端業務目前營收佔比不高,但增速排在華熙生物各業務板塊首位。2023年,華熙生物業績承壓,營收、淨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其醫療終端業務的營收同比大幅增長58.95%。

在藥械研發方面,華熙生物除了有水光類、填充類、再生類、修復類以及有源器械類等醫美產品,還擁有涉及骨科、眼科、外科等多個領域的醫療終端產品,醫藥類包括眼科黏彈劑、醫用潤滑劑等醫療器械產品,以及骨關節腔注射針劑等藥品。

據朱思楠介紹,受益於“八省二區”、安徽省、廣東聯盟帶量採購的落地執行,加之報告期內新增中標福建省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骨科注射液產品“海力達”2023年實現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35.34%。骨科注射液產品“海力達”繼續積極參與各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及各省掛網銷售資格申請,在全國覆蓋超過8000家醫院,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眼科產品“海視健”積極參與國家組織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及在重點省份的掛網銷售,報告期內新增中標國家組織人工晶體類及運動醫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

《北京創新醫藥發展新政》提到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日壓縮至60日、藥品臨牀試驗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至30日等舉措。在朱思楠看來,對於創新藥械企業而言,藥品的上市時間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商業利益和市場競爭力。縮短審評審批時限可以使新藥更快地進入市場,從而更早地爲企業帶來經濟收益。審評審批時限的縮短將使企業能夠更快地看到投資回報,降低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將減少企業在等待審批結果期間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對行業而言,提速也將提高整體創新效率。

填充劑產品銷往15個國家和地區

支持企業更廣泛地深入參與國際合作也是《北京創新醫藥發展新政》提到的舉措。據朱思楠介紹,華熙生物自成立之初就將“出海”作爲原料業務的重要戰略方向。2007年至今,華熙生物一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商。2023年,公司的醫藥級原料在歐洲、亞洲、美洲等地銷量實現持續增長,其中歐洲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均實現高速增長。

華熙生物醫美品牌的國際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該公司填充劑產品在歐盟、俄羅斯、泰國、秘魯等國家和地區成功註冊,目前填充劑產品已銷往歐洲、俄語區、中東區、美洲等15個國家和地區。朱思楠表示,在各項業務的國際化出海進程中,公司也在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在研發、註冊、供應鏈等領域有更廣泛的全球市場覆蓋和更深入的國際合作。

在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新政下,華熙生物未來將重點發力合成生物等領域。2022年8月,華熙生物合成生物科學館在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落成開館。朱思楠表示,未來華熙生物將會繼續佈局合成生物領域,深化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秉持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爲消費者生產更多優質產品,提升產品的可及性及可負擔性。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