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對峙”前員工:急速擴張後“早晚”要面臨的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武瑛港 北京報道

6月26日,華熙生物發佈聲明,對原華熙生物離職員工通過惡意炒作離職事件並公開發布同業競爭品牌的相關事宜進行回覆。

華熙生物指出,因爲高速發展的歷史原因,華熙生物在人員引入時出現過魚龍混雜,個別行爲作風有待商榷的社會人員被招聘到相關崗位。同時已完全掌握相關個人侵犯知識產權、違反競業禁止約定、違規違法套取經濟利益的全部事實,必將維護投資者權益與市場正常秩序。

一位華熙生物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一聲明主要針對華熙生物旗下品牌“誇迪”的前相關負責人枝繁繁(本名程菲),主要矛盾在於員工想脫離華熙生物單獨創立個人品牌。

另一接近華熙生物的相關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枝繁繁是誇迪品牌的初創團隊成員之一,可能負責一些品牌傳播工作,擔任類似品牌總監職務,而非所謂的品牌主理人。

一位醫美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華熙生物可能早晚會出此類問題,這與其創始人團隊特點有關,企業在明辨合作企業和引入人員方面需要有所改進,也與華熙生物的發展路徑有關,當前醫美行業早已不是上個發展階段的粗放型快速增長,當下要擁抱醫療和醫生,而非過度注重營銷和賣貨。

“被離職”的前員工

近日,枝繁繁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表示誇迪官方客服號在所有的代理商羣內公然造謠稱代理商被拖欠的貨品和獎勵都與其有關,最終起訴華熙生物,要求後者公開道歉、澄清事實。枝繁繁還曾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被前公司職場霸凌。

據瞭解,2018年6月華熙生物誇迪品牌正式發佈,定位爲專業抗老品。此後,誇迪從2018年銷量不到5000萬元,到2022年在全平臺銷售額突破15億元大關,成爲華熙生物旗下第二個10億級品牌,後續經歷銷量陣痛,目前正調轉航向。

而枝繁繁也在社交媒體上自稱曾爲誇迪品牌主理人。

華熙生物在聲明中指出,其任何品牌從未基於個人形象和個人能力得以發展,同時也認識到,相關品牌的發展成績並非因爲企業已完成多方面探索,而是更多受益於大時代的饋贈。

2024年3月,枝繁繁在多個平臺發佈視頻疑似告別誇迪品牌,之後稱自己是“被離職”。

而上述聲明進一步顯示,華熙生物在人員引入時,相關人員顯示出無原則無理想、做一吹十、炒作個人IP、毫無守法合規意識等個人作風,必然成爲這一輪組織變革的重點調整對象。

“個人發展環境造就的天性使然,相關個人無反思,無守法意識,繼續編造邏輯可笑的概念,通過惡意攻擊炒作個人IP,試圖用早已過時的手法爲自己的違規生意吸睛拉粉,其個人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程度也無法理解華熙生物的核心技術和全產業鏈能力。”該聲明指出。

對此,枝繁繁在社交媒體中發佈信息稱:“這份法律聲明顯然不應該是一家上市公司應該有的水平,是誰?發生了什麼?誰要負責?這份聲明都沒有說清楚。雖然我已經離職,但作爲投資者(尚有一點期權,未來得及賣出),有義務指出這一點,來維護我的權益。”

“當然如果未來點我名,我和我的法務團隊將一一回復,特別是這份聲明裡明確充斥着各類不實信息。這一次,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夠阻止我和我的新牌與你們見面。”枝繁繁表示。

而上述聲明也似乎針對枝繁繁建立的新品牌有所迴應——華熙生物已完全掌握相關個人侵犯知識產權、違反競業禁止約定、違規違法套取經濟利益的全部事實,無論受到任何短期干擾,將堅定地推進管理變革。

據瞭解,2023 年華熙生物就已開始組織人事架構調整,包括研發體系的變革,以及部分重要品牌的管理團隊也相繼被撤換和調崗,2024年以來華熙生物也有多名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或變動。

4月30日華熙生物發佈公告,副總經理劉愛華和原核心技術人員欒貽宏,均不再直接負責研發相關工作,因此不再認定爲核心技術人員,但仍然在公司任職;核心技術人員王勇志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4月2日,華熙生物發佈公告,原核心技術人員馬守偉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

另外根據年報,華熙生物員工的薪酬待遇也有所降低。2023年度職工薪酬約爲4.7億元,同2022年的5.3億元相比下降11.3%;另據梳理,2023年華熙生物核心技術人員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1243.24萬元,同比下降超15%;董監高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1300.19萬元,同比下降超60%。

必然出現的問題?

對於此次事件,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華熙生物可能早晚要出此類問題,因爲醫美行業內有兩類人,一類是真正做醫療、從醫療出身,一類是出身於生活美容和傳統培訓等領域,跨界進入醫療行業。後者人員良莠不齊,行業上游頭部企業引進人員時需要加以辨別,企業創始人等高管更要注意不要輕易爲後者出身的某人或某企業“站臺”。

華熙生物也在聲明中指出,因爲高速發展的歷史原因,華熙生物在人員引入時出現過魚龍混雜,個別行爲作風有待商榷的社會人員被招聘到相關崗位。

根據往年財報信息,華熙生物員工數量曾出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至2023年在職員工數量分別爲1665人、2082人、3214人、4278人和4655人,從2020年至2022年間,華熙生物在職員工數量翻倍。

該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當前醫美行業存在劣幣驅逐良幣問題,行業內的劣幣和良幣之間有些相互制衡。“對於這一問題,企業創始人團隊的辨別能力非常重要,創始人的觀念和基因也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一定要有足夠的睿智、勤勉和洞察力。看一家公司生命力如何,就像古代判斷國家的興亡,一時的勝利和得失都不是主要因素,從長期的走向和發展來看,‘皇帝’或 ‘主帥’起着決定性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本次枝繁繁事件,在此前疑似新型傳銷、被質疑“打黑針”的慕聖妃事件中,華熙生物也一度成爲爭議熱點。

據《中國消費者》雜誌信息,2023年12月6日,慕聖妃關聯公司湖南愛妍優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湖北省鍾祥市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被執行總金額達6000萬元,而在2023年9月,慕聖妃頻頻宣稱與華熙生物合作,並曬出與華熙生物成立合資公司簽約儀式的照片。

隨後華熙生物發佈聲明稱並未與慕聖妃在醫美領域簽署過任何投資、合資、合作協議等,然而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俏姝妍”的備案信息,一款名爲“俏姝妍御容新肌精華乳”的產品,備案人顯示爲華熙生物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備案日期爲2023年6月29日,該產品爲國產普通化妝品,而華熙生物否認的是“醫美技術及產品”。

在人員快速擴張與上述事件背後,該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華熙生物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過於注重賣貨,營銷方面有些太用力,醫療屬性越來越弱,做醫療產業與傳統的賣貨思維不同,一定要有紅線意識,清晰認知應該做什麼事情,醫療始終要本着造福求美者的宗旨,在安全合規的基礎上,爲求美者提供真正的價值,以及探索在變美的過程中如何降低成本。

營銷過於用力似乎是華熙生物當前業績增長壓力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2023年年報顯示,華熙生物營收約60.8億元,同比減少4.45%,扣非淨利潤4.9億元,同比減少42.44%,除了外部因素,華熙生物表示,公司高速增長遇到壓力主要源於過去業務增長過快,導致內部組織管理滯後於業務的發展速度,組織管理有待提高,運營效率有待提升。

另外從營銷情況來看,2023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爲28.4億元,佔營收比例46.7%,已是2018年2.8億元銷售費用的10倍,銷售人員從2019年的507人增長至2023年的1797人。相比之下,雖然其研發費用從2018年的0.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5億元,但仍不及銷售費用的1/6。

據瞭解,目前華熙生物經營包括四大板塊——透明質酸等原料業務、玻尿酸等醫療終端業務、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和功能性食品業務。其中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佔比最高,2023年實現收入37.57億元,但同時也波動較大,下降18.45%。

那麼華熙生物到底是一家生物科技企業、美妝企業還是醫美企業?其定位和屬性似乎變得模糊起來。在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看來,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更應該是華熙生物的關鍵詞。

但是上述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目前華熙生物的發展路徑與傳統醫美有些相似,應該是在上個行業發展階段遺留下來的打法,碰上醫美風口,得到一波紅利,但是憑運氣賺的錢可能還會憑實力消耗掉,要考慮能否駕馭和長遠發展問題。

在該業內資深人士看來,上個階段的醫美行業野蠻發展,現在時代早已改變,這起源於客戶的變化,最早的醫美客戶多具有“暴發戶”屬性,現在這部分人羣已經落幕,取而代之的客戶羣體都較爲理智和知性,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客戶羣體變了,那麼企業打法也早應隨之改變。”

“之前踩到醫美風口拿到紅利的企業,應該學會擁抱醫生和醫療,用正規且長遠的方式謀求發展。很多國外醫美廠家之所以能夠長久發展,首要的就是重視醫療和技術,擁抱醫生、賦能醫生,營銷確實很重要,但一定不能以營銷爲主。”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