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的極地夢想清單之[無人區]:首次徒步穿越阿爾金山核心無人區
一、主要看點:
1、阿爾金山無人區是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
3、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地理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高原物種基因庫;
4、典型的高原荒漠風光----高海拔的湖泊、戈壁、草原、沙漠、沼澤和雪山。
二、攝影器材:
數碼單反:尼康D80(1000萬像素)一架、
尼康AF70-300VR防抖鏡頭一個、
適馬AF18--50 2.8EX D鏡頭一個、
電池(1380mA)4塊、SD卡36G(8G×3、4G×3)。
徒步段攝影約4000張,乘車段攝影約1000張,總共拍照20個G。
三、徒步線路:
鯨魚湖(中部)----哈夏克里可河-----阿其克庫勒湖-----風塵口達板-----
阿雅克庫木湖-----祁曼塔格鄉----大沙山-----沙子泉
總共十七天,其中徒步穿越十一天(行程約250公里),乘車段六天(行程4000公里)。
四、裝備贊助:
本次穿越活動得到了Kolumb(哥侖步)戶外運動品牌的大力支持,一行人裝備Kolumb衝鋒衣。
五、特別感謝:
“點睛”攝影工作室劉健(http://13850109513.com)協助後期選圖。
六、線路示意圖:
第一天(08年6月24日)
今天是在阿爾金山國家級保護區徒步的第一天,11時從鯨魚湖出發營地(36°17.965N 89°23.786E 海拔4722米 )開拔,北京隊友高羣一路暈車加上有些高原反應,狀態差些沒參加徒步。我和浙江隊友偏狐、遼寧隊友月亮照了張合影就出發了。全天環鯨魚湖走了8個小時,行程約28公里(直線21.4公里)。出發營地附近有好幾條捕捉滷蟲的船,是用大油桶做的。途中見到兩隻藏原羚和兩頭藏野驢,距離實在是遠,拍攝效果不好。一路上都是順着湖邊走,環湖有四分之一多,嚐了下湖水很鹹但不苦。中午休息點(36°20.567N 89°17.952E 海拔4725米 ),晚上營地紮在鯨魚湖尾端,風特大帳篷一直呼呼亂響。第一天宿營地(36°27.395N 89°15.371E 海拔4720米 )。
相關鏈接:
1、阿爾金山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南部阿爾金山以南,東至新疆、青海省界,南至新疆、西藏間的崑崙山,西至且末縣東南角,北沿祁漫塔格山脊向東向西延伸。介於北緯36°~37°38′,東經87°10′~91°18′,全區地處高山環繞的封閉性高山盆地內,面積4.494萬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分區爲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水文分區屬於羌塘內流區。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有5000米以上高峰35處。盆地底部有衆多鹽湖,最大的阿牙克庫木湖,海拔3867米,面積510平方公里;西邊的阿其克庫勒湖,海拔4250米,面積350平方公里。 由於相對高差不大,地勢起伏緩和,形態渾圓的低山丘陵到處可見。氣候嚴寒、乾燥、風大,盛行東南風和西北風。在乾旱和大風作用下,形成大片沙漠和風蝕殘丘。由於高寒,也存在大面積的多年凍土。在西起阿其克庫勒湖,東至新、青邊界,長約350公里,寬20~30公里範圍內,還保留古喀斯特地形,在後來的寒凍和冰川作用下,具有喀斯特疊套冰川的特點,是中國罕見的自然景觀。 由於高寒風大,全區不見森林,但草本植被髮育,在生長期短和紫外線抑制下,具有鮮明的稀疏低矮、結構單純的高山草原外貌。草原基本特點是: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接近原始自然狀態,具有高原典型的生物羣落。
祁漫塔格南側爲高山荒漠植被,以蒿葉豬毛菜、鹼蓬菊科蒿屬爲主;海拔4000~4500米的平原和寬谷爲稀疏的高山草原,以沙生針茅、莎草科苔草爲主,亦有匍匐水枝柏、蘭側金盞花、細裂補血草、地薔薇及十字花科。
渺無人跡的環境有利於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已發現的野生動物分屬14目,24科,共42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16種。 劃爲一類的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盤羊、雪豹; 劃爲二類的有:藏原羚、猞猁、藏馬熊、高山雪雞、金雕、藏雪雞、胡兀鷲; 劃爲三類的有:岩羊、鵝喉羚、紅隼、縱紋腹小。
2、鯨魚湖奇景-----在若羌縣東南部的崑崙山腹地,平臥着一個神奇的大湖,它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7.6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達4708米,湖深1-10米。湖水與雪山冰峰相互輝映,湖的形狀恰似一條橫臥着的肥大鯨魚,頭東尾西,故而得名“鯨魚湖”。湖的東段七分之一處,形成了一道長達7.5公里的自然砂礫提,將湖水自然的分隔成東、西兩部分。砂礫提寬約200米,高出湖面2-4米,中間有缺口,兩側之水可以互通。東半湖“魚頭處”因有玉浪河大物多,每年夏季,都有無數的棕頭鷗和赤麻鴨等飛禽在此覓食繁育。西半湖“魚身處”因無淡水補給,天長日久,蒸發強烈,湖水含鹽量幾乎達到飽和狀態,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死湖。由於兩湖水質差異明顯,自然形成東湖“鷗歌鴨舞”、西湖“萬馬齊喑”的鮮明對比,因此,人們又把鯨魚湖叫做“陰陽湖”。
3、滷蟲的故事-----滷蟲是一種優質的蝦飼料,2000年前後,一噸滷蟲的價格達到60萬,因而出現了撈滷蟲的熱潮,最多的時候,有四萬人在鯨魚湖撈滷蟲。近幾年,滷蟲的價格下跌到那時的十分之一,政府也加強的管理,撈滷蟲的人少了。因爲現在是冰凍期,見不到撈滷蟲的人,但鯨魚湖的岸邊,丟滿了捕撈工具和生活垃圾。這些都是嚮導給我講的,他的經歷並不簡單。97、98的時候,他在西部工委的野犛牛隊工作過兩年,後來野犛牛隊解散,他拿了一萬多元遣散費,回家了,接下來的99年和01年,他在向陽湖和鯨魚湖撈滷蟲。
當我們來到保護區最南端的鯨魚湖時,卻看到成千上萬的棕頭鷗、赤麻鴨等在此營巢度夏,繁衍生息。每當密密麻麻的飛禽從水面掠過,我就會產生猶如置身江南那種“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錯覺。 鯨魚湖是保護區幾大湖中惟一由地質考察隊命名的湖泊,因其形似鯨魚而得名。在湖的東部因爲有大量雪山融水匯入,使得湖水偏淡而繁生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因而吸引了許多水禽來此棲息。鯨魚湖有大量水鳥,是因爲這裡有豐富的滷蟲資源”,保護區的辦公室主任張翔說。自從他來到阿爾金以後,每年都要進山巡查幾次,因此對當地情況瞭如指掌。據張翔介紹,滷蟲是一種生活在高鹽度水域中的小型甲殼動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是水鳥們極其喜愛的美味之一。近年來,隨着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被當作蝦蟹幼苗飼料的滷蟲卵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價格也攀升不止,目前每噸達60萬—70萬元,被稱爲“軟黃金”,致使沿海地區滷蟲的資源出現了“超採”現象,一些經營者便把注意力轉向了內陸高鹽度鹹水湖泊。從1998年開始,鯨魚湖成爲了牟利者們非法捕撈的對象,2000年約有3000多人、250艘船隻在湖內捕撈滷蟲,而我們現在看似寧靜的湖泊,到了9月份,就會突然變得熱鬧非凡。掠奪性的滷蟲捕撈活動不但破壞了高原上脆弱的生物鏈,而且捕撈人員也經常獵殺過往的遷徙候鳥,一場新的生態危機,正出現在這些與世無爭的高原湖泊之中。(http://www.991cn.com/article2/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0)
圖片說明:
DO1-01 鯨魚湖的早晨
D01-02 湖畔營地
DO1-03 我們住在撈滷蟲人的屋子裡
D01-04 三腳架就用這一次
DO1-05 北京隊友高羣一路暈車加上有些高原反應,勉強立住
D01-06 我和浙江隊友偏狐、遼寧隊友月亮照了張合影就出發了
DO1-07 環湖一日行
D01-08 高原的雲
DO1-09 他倆坐在撈滷蟲的船上休息
D01-10 月亮發現的一對高原植物
DO1-11 又一條撈滷蟲的船
D01-12 月亮喜歡秀一把
DO1-13 走累了
D01-14 月亮在接近藏原羚
DO1-15 老遠的二隻藏野驢
D01-16 鯨魚湖風光
第二天(08年6月25日)
早上起來一看到處白茫茫,夜裡下了一場雪,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高原,風夾着雪異常寒冷。我8點半開始看書,吃了些饢,大家一直到11點纔出帳篷。天氣不太好,都不想徒步了,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出發了(用GPS定好方位和距離)。雪後天空昏暗也沒啥好拍的,我就一邊走一邊觀察高原荒漠上的唯有的幾種植物,偶爾拍到一隻像蜥蜴的小動物。過會天空放晴,照了不少高原的藍天和白雲。走了大半天沒有見到野生動物,很是鬱悶。不曾想下午4點半,在前方10點鐘方向突然發現一個黑點,我馬上放下揹包,取出望遠鏡一看,竟是一頭獨行的野犛牛!趕緊拿出VR70-300長焦鏡頭換上準備拍攝。早就聽說獨行的野犛牛特別兇悍,常常主動攻擊人類或是汽車。爲不錯過這拍攝機會,我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下,慢慢靠近野犛牛,10點、11點、12點方向.......,牠緩慢從我前方穿過,距離大約有500米。當牠一回頭看我就趕緊趴下以減小目標,只要一發現牠向我走來,我就準備脫下紅色衝鋒衣放到揹包上吸引牠......,牠沒看我時我趕快向相反方向離開。這牛在我1點、2點、3點及4點鐘方向一直圍着我轉圈,嚇得我匆忙後撤,幸虧牠最後在我5點鐘方向慢慢走遠了,鬆了一口氣。這野犛牛圍着我轉了快一圈有45分鐘。回到營地對誰也沒敢說。6點鐘時分,天空忽然變黑,冰雹伴着5-6級的風劈頭蓋臉下了起來,過會又變成小雪。我走的方向正好是頂風,氣溫急劇下降真怕會凍感冒。40多分鐘後,雪雹過去天又晴了,六月高原變天真是快。中午休息點(36°30.089N 89°12.131E 海拔4749米 ),全天走了近八小時,路程約25公里(直線18.5公里)第二天紮營點(36°34.965N 89°17.392E 海拔4768米 )。
相關鏈接:
1、野犛牛-----是一瀕危滅絕品種,在我國被列爲一類保護野生動物,野犛牛體格比家犛牛大,對逆境的適應性強,在遺傳上是一寶貴的基因庫。野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分佈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棲息於海拔3000 —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活動於雪線下緣。野犛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類和家畜難以利用和到達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場,它卻能登臨受用。野犛牛體重可達1000公斤以上,身體呈黑褐色,體側下方和腿部有濃密的長毛,適於嚴寒環境中生活。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歡吃柔軟的邦扎草,夏季裡用牙啃,冬天就用舌頭舔。野牛多刺的舌頭十分厲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野犛牛的四肢強壯,蹄大而圓,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別強硬,穩健有力,蹄側及前面有堅實而突出的邊緣圍繞;足掌上有柔軟的角質,這種蹄可以減緩其身體向下滑動的速度和衝力,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犛牛的胸部發育良好,氣管粗短,軟骨環間的距離大,與狗的氣管相類似,能夠適應頻速呼吸,因此可以適應海拔高、氣壓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氣條件。
成羣的野犛牛會主動逃避敵害,遇到人或汽車也會跑走。而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則恰恰相反,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野犛牛發起攻擊時首先會豎起尾巴示警,因此在野外工作中必須掌握野犛牛這一特點。
野犛牛在高寒草原或荒涼的寒漠地區,每天大部分時間均在進行攝食,邊食邊漫遊,無十分固定的棲居地,只有大致的分佈區。在嚴寒的冬季,由於植物被冰雪覆蓋,因而常在較大範圍內做短距離的遷移。善奔跑,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是野犛牛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野犛牛舌構造特殊,可以長期以墊狀植物爲食,因而成爲特別耐粗食的物種。野犛牛的主要天敵是狼羣,後者常在冬季以圍攻的方式將老齡、幼齡和體弱的野犛牛追遂到冰上,待其滑倒後羣起撕食。
2、野犛牛的故事-----野犛牛是一類保護動物,高原動物中的“巨人”。似乎沒人精確計量過它的體重。有說是一千斤的,有說是一千公斤的。說一千斤的論據是:把一頭野牛肢解,棄置牛頭和肚內穢物,需八頭馱牛馱走。每頭馱牛常規載重是一百斤,算起來千斤有餘。沒計算在內的野牛頭非常之大,兩角之間的頭頂部位可並排坐兩個人。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歡吃柔軟的邦扎草,夏季裡用牙啃,冬天就用舌頭舔。野牛多刺的舌頭十分厲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它的攻勢有三種,一是角抵,二是腳踩,三是舔,與人較量時,如果對方躺在低窪處,無法抵、無法踩時,就用舌舔。第一下,老羊皮襖粉碎;第二下,血肉開花。
當然野牛一般不主動進攻人,它碩大的體格、從容不迫的風度,顯示一副端莊、憨厚的模樣。只有在人傷害了它又沒能致命時,才兇相畢露。有一件真事,很能說明問題。能打野牛的獵人槍法必須非常準。獵人們找個隱蔽處藏身,往往要躲上幾天纔有野牛靠近,用老式的火藥槍朝心臟地方射擊,一槍斃命,要打腦袋不行,皮厚穿不透。文部傑瓦區一位鄉書記一槍沒打死它,激怒的野牛衝了過來,獵手倉皇逃命,首選扔掉了武器,野牛就在獵槍上踩來踩去,踩個稀爛;又把帽子扔了,野牛又踩;再把衣服一件一件脫下扔掉,狂怒而愚蠢的野牛上了當,支書金蟬脫殼赤條條鑽進一塊大石底下,還好,文部一帶有巨石,要在大荒壩上就完了。最後,那野牛朝巨石拱了幾下,沒拱動,才悻悻地走了。從此,那支書洗心革面,再不打野牛了。
像人類一樣,野牛脾氣不盡相同,極個別壞脾氣的見人就衝。公野牛喜孤獨,三幾隻合羣。最多的有人見過四、五十頭的公牛羣。母羣牛合大羣,據說爲了保護牛犢。洛桑丹珍親眼見到十三頭母野牛一律頭朝外圍成圓圈,圈內一羣小牛,圈外四頭惡狼。只是不知這場對峙戰持續了多久,結果如何。
只有公野牛不怕狼。就是公野牛死了狼也啃不動。野牛皮太厚,最厚部位在額頭,足有三寸。一位當地人在介紹野牛習性時,順便說起他家用野牛額皮做的菜板,用了三十年還沒壞。野牛全身都被牧人派上用場;野牛毛髮很長,尤其腹部裙毛長及地面。十頭野牛的毛和尾巴剪下來,可以織一頂大帳篷;牛毛帳篷最好,擋風保暖,雪水也滲不透。牛皮可以做藏鞋底、做馬鞍繩,代替金屬做馬鐙,左側角用來做擠奶的盛奶器,曬乾的牛舌頭當梳子,野牛角刻上六字真言,又是精神崇拜物了。
犛牛性兇猛,無法馴養。家犛牛與野犛牛交配所生小牛也野性十足。畜牧工作者們取野犛牛體格魁偉、適應性強的特點,數年前曾委託雙湖活捉了兩頭公野牛,拿大敞篷車千里迢迢送到當雄。也許野性的生命力更強健,遺傳時排拆了馴化性,畜牧工作者們的理想似乎未能實現。即使家犛牛一旦混跡於野牛羣,一年之後竟比野牛還野。那些家牧牛體格雖小得多,但由於對人類敏感常常被野擁戴爲頭牛,當了內奸,據說一九七二年一場雪災,許多家牛投奔了野牛羣,到現在人們還常常能發現它們的行跡。
(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8fd8c68010007yk.html)
3、高原氣候-----
(1)低壓缺氧
大氣壓隨高度而變化,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的分壓,亦隨高度而變化,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氧氣分壓也是如此。高原地區大氣壓降低。大氣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壓降低,人體肺泡內氧分壓也降低,彌散入肺毛細血管血液中的氧將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和飽和度也隨之降低,當血氧飽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組織供氧不足,從而產生功能或器質性變化,進而出現缺氧症狀,如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心慌、氣短、發紺、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脹、疲乏、失眠、血壓改變等。這也是各種高原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2)寒冷乾燥
氣溫隨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漸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1℃,有的地區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部分地區空氣稀薄、乾燥少雲,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陽輻射能量,近地面層的氣溫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熱極快,地面氣溫急劇下降。因此,高原一天當中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之差很大,有時一日之內,歷盡寒暑,白天烈日當空,有時氣溫高達20~30℃,而晚上及清晨氣溫有時可降至0℃以下,這亦是高原氣候一大特點。
由於高原大氣壓低,水蒸氣壓亦低,空氣中水份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故海拔愈高氣候愈乾燥。高原風速大,體表散失的水份明顯高於平原,尤以勞動或劇烈活動時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時由於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響,使機體水份含量減少,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膚異常乾燥,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咽炎、乾咳、鼻出血和手足皸裂等。
(3)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
高原空氣稀薄清潔,塵埃和水蒸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比平原地帶高,太陽輻射透過率隨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強紫外線和太陽輻射的影響主要是暴露的皮膚、眼睛容易發生損傷,皮膚損傷表現爲曬斑、水腫、色素沉着,皮膚增厚及皺紋增多形成等。高原地區太陽光中的強紫外線輻射容易引起眼睛的急性損傷,主要是引起急性角膜炎、白內障、視力障礙及雪盲症。
(4)其他因素
高原缺氧常致胃腸蠕動減弱,唾液、腸液及膽汁分泌減少,食慾減退,消化吸收不良。
圖片說明:
DO2-01 早上起來一看到處白茫茫,夜裡下了一場雪
D02-02 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高原,風夾着雪異常寒冷
DO2-03 見到的一根白骨
D02-04 積雪小草
DO2-05 偶爾拍到一隻像蜥蜴的小動物
D02-06 近點照
DO2-07 高原植物
D02-08 高原小花
DO2-09 小草
D02-10 美麗的高原植物
DO2-11 一個野生動物的毛球
D02-12 藍色的花
DO2-13 高原的天和雲
D02-14 高原的天和雲之二
DO2-15 高原的天和雲之三
D02-16 當牠一回頭看我就趕緊趴下以減小目標
DO2-17 這野犛牛圍着我轉了快一圈有45分鐘
D02-18 高原的天和雲之四
DO2-19 6點鐘時分,天空忽然變黑
D02-20 冰雹伴着5-6級的風劈頭蓋臉下了起來
第三天(08年6月26日)
徒步第三天,晴空萬里無雲。偏狐昨晚眼睛突然感染髮炎,高羣仍在恢復中,只有我和月亮按時於11點出發。朝着阿其克庫勒湖方向,進入大山後,我和月亮一度走散,在山溝溝裡東轉西轉......,快一小時才找到月亮(自作主張亂走,差點抽她一嘴巴子)。重新確定方向後,歪打正着我們倆竟登上一座未登峰(這山脈的最高峰),一測量海拔爲5013米,馬上用GPS定位:36°40.468N 89°07.654E ,並且命名爲“月亮峰”。這五公里多寬的山脈,上山下山翻過了七道溝八道樑,累的夠嗆。全天走了10個小時,行程約30公里(直線18公里)。辛苦雖辛苦,不過今天的收穫挺大的:拍到了高原蒼蠅、荒漠小花,另外還見到了野兔子、高山之鷹,二次碰到野犛牛,七次遇到藏羚羊。雖然距離都很遠,且用300MM長焦端全部手持相機,拍攝效果自然不太好,但還是心滿意足(後來再無這等幸運了)。中午休息點(36°38.856N 89°07.254E 海拔4798米 ),徒步結束點(36°44.668N 89°08.302E 海拔4694米 )。因擔心偏狐眼睛發炎會嚴重,臨時決定減少三天徒步里程,直接驅車75公里前往阿其克庫勒湖邊紮營,也做好了撤退的準備。晚上紮營點(37°05.846N 88°39.999E 海拔4318米 ),一直忙到夜裡12點半才吃晚飯。
相關鏈接:
1、藏羚羊-----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屬牛科、藏羚屬,別名:藏羚羊、長角羊、羚羊,主要分佈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由於藏羚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藏羚,而對於這一物種的生活習性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也開展甚少。
藏羚羊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一般體長 135 釐米,肩高 80 釐米,體重達 45-60 千克。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髮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餘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它生活於青藏高原88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地域內,棲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新疆阿爾金山、藏北羌塘以及青海可可西里一帶令人類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藏羚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羣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那些盡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長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而這些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美味佳餚;那裡湖泊雖多,絕大部分是鹹水湖,藏羚羊成爲偶蹄類動物中的佼佼者,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十分險惡的地方,時時閃現着藏羚羊鮮活的生命色彩、騰越的矯健身姿,它們真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靈!它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有長距離遷移現象。平時雌雄分羣活動,一般 2-6 只或 10 餘隻結成小羣,或數百隻以上大羣。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爲主。發情期爲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 只雄羊可帶領幾隻雌羊組成一個家庭,6-8 月份產仔,每胎 1 仔。
1990年藏羚羊的數量大約爲100萬隻,1995年下降到 7.5萬隻。 以往可以發現1.5萬隻以上的藏羚羊羣,現在數量大爲減少。主要分佈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羣數量約在10萬隻以上。 爲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藏羚羊,被稱爲"可可西里的驕傲",我國特有物種,羣居,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藏羚羊不是大熊貓。它是一種優勢動物。只要你看到它們成羣結隊在雪後初霽的地平線上涌出,精靈一般的身材,優美得飛翔一樣的跑姿,你就會相信,它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生存數千萬年,是因爲它就是屬於這裡的。它不是一種自身瀕臨滅絕、適應能力差的動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藏羚羊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爲易危物種。2000年列爲瀕危物種。藏羚羊從1979被列入CITES附錄I。藏羚羊同時受到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級重點保護,在沒有許可情況下禁止狩獵和貿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爾地區外特殊情況外,根據印度野生動物(保護)法,藏羚羊貿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2、藏羚羊的威脅-----歷史上藏族人對藏羚羊的獵殺都是迫於生計。今天,藏羚羊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爲獲得其底絨的大規模盜獵行爲。 爲了獲取底絨就必須將藏羚羊殺死。藏羚羊底絨製成的披肩稱爲“沙圖什”,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 一條披肩是以數只藏羚羊的生命爲代價而織成的。 藏羚羊絨從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爾,在那裡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絨織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貿易仍然是非法的。在中國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絨價格可達1000―2000美元,而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織成的圍巾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 儘管印度歷史上有使用沙圖什披肩作嫁妝的風俗,但西方時尚界對沙圖什的追求是直接導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盜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計有2萬隻藏羚羊因爲沙圖什的原因被獵殺。藏羚羊角在傳統醫藥市場也有銷售。 巡邏人員因資金不足很難在藏羚羊出沒的廣大地域進行巡邏。 爲了保護藏羚羊,西方時尚界應該停止購買沙圖什,沒有需求藏羚羊盜獵就會停止。另外,多個組織團體保護藏羚羊和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監控的建議應該被實施。 其他威脅包括人類和飼養的家畜對藏羚羊的侵犯,人類活動對藏羚羊遷徙和活動的干擾,以及對藏羚羊棲息地的侵佔。
3、藏羚羊成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 迎迎的頭部紋飾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徑好手,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黃色的一環。
羊是瑞獸,藏羚羊更包含“吉祥、順利、圓滿、美好”之意,藏羚羊作爲世界保護動物是“綠色”與“人文”的具像符號,和2008奧運主題貼切吻合。
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永恆的祈願。以藏羚羊作爲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揚奧運會的不屈不饒追求和平的精神。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她們棲息在 4000米以上的高原荒漠,以針茅草、苔蘚和地衣爲食, 有着頑強而自尊的品格,從不傷害別的物種,在生命禁區與惡劣環境鬥,她們是勝利者;與飢餓嚴寒鬥,她們是成功者;與豺狼虎豹鬥,她們是無謂者,她們從不屈服於來自自然界的任何災難,從未放棄過這裡的家園,她們是和平的象徵。
和諧是人類和大自然共存的基礎。以藏羚羊作爲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揚奧運會關愛自然界、關愛人類生存環境的綠色奧運精神。體育競技運動的進步,是以人對自然的瞭解、適應與利用爲前提的,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結晶。天人合一的和諧自然觀成爲對奧林匹克競技文化的生動補充。但是,當人類文明的足跡越來越快地滲入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連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也不再是一片潔淨的土地;冰川融化、河流乾涸、草場退化,生態環境變遷與惡化,這一切都對藏羚羊構成深層影響,加上人類追逐利益的捕殺,使她們陷入滅絕的邊緣。 面對無語無告的藏羚羊,是否可以警示我們如何和諧地與大自然相處,共享美麗家園。
和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奧林匹克讓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人民平等的站在了一起,以藏羚羊作爲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揚奧運會的"讓世界充滿愛"的和平與友愛精神。藏羚羊能夠戰勝世界最惡劣的自然環境,是因爲它們有着極好的羣體精神。當它們之中出現"傷員"時,大隊藏羚羊就會減慢前進的速度來照顧它們,以防止猛獸吃掉負傷者。即使自己面臨被屠殺,也要救護同伴。它們所具有的這種高貴品性也代表着當代中國對人,對人的生命,對人類,對普天之下的兄弟姐妹的深切關愛之情。
和美是我們人類共同追求的夢想,以藏羚羊作爲吉祥物,恰恰可以弘揚奧運會的歌頌美、展示美、創造美的精神。奧林匹克就是人體運動的力與藝術之美的高度結合,它在運動中彰顯了人類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的美,它體現着人類對力和美的永恆追求。羊,自古便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代中國甲骨文中"美"字,即呈頭頂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徵。而藏羚羊體態優美、健康本身更是完美的體現,善於奔跑,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簡單而且對細菌、病毒等疾病所表現出的高強抵抗能力也十分超出人類對她們的估計,她們身上所包含的優秀基因,囊括了陸生哺乳動物的精華,是運動與美的典範。
(http://www.tibet.cn/ad/qm/)
圖片說明:
DO3-01 早晨的營地
D03-02 月亮和我,一前一後出發了
DO3-03 行走在山脈之間
D03-04 高山之鷹
DO3-05 拍到了高原花蠅
D03-06 天寬地廣
DO3-07 還見到了野兔子
D03-08 歪打正着我們倆竟登上一座未登峰(這山脈的最高峰),海拔爲5013米,命名爲“月亮峰”
DO3-09 有些險峻
D03-10 我也來張紀念
DO3-11 高原的風光
D03-12 藍色的高原小花
DO3-13 七道溝八道樑
D03-14 月亮在吃午餐
DO3-15 對面山坡上的野犛牛路
D03-16 山頂上有隻藏羚羊
DO3-17 這兩頭野犛牛一直看着我倆
D03-18 嚇得我們馬上蹲下,怕牠們會衝過來
DO3-19 第二次碰到單獨野犛牛,幸好牠在睡覺
D03-20 雲和月亮
DO3-21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一
DO3-22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二
DO3-23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三
D03-24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四
DO3-25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五
D03-26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六
DO3-27 瞧這一家子
D03-28 奔
DO3-29 過河
D03-30 跑
DO3-31 散步
D03-32 狂
DO3-33 七次遇到藏羚羊之七
D03-34 撒野
DO3-35 “快來看,兩條腿的!”
D03-36 “哦,爲什麼呢?”
DO3-37 “不多見啊!”
D03-38 “走近點瞧瞧”
DO3-39 “跟我來,過去咬一口!”
D03-40 能與藏羚羊羣合影真的不容易
第四天(08年6月27日)
七點起來,拍了些照片,不幸把鏡頭蓋丟了。海拔降至4300多米,大家起的也早了,隊友偏狐的眼睛炎症大有好轉(昨天發狠吃了10多片各種藥)。隊友高羣的高反症狀也逐日減輕,但還不宜徒步。十點半,我、偏狐和月亮向着阿其克庫勒湖方向出發了(後來高羣也嘗試走了三公里)。在開闊的高原,看着不遠,原來以爲只有二、三公里,沒想到竟走了十多公里纔到湖邊(月亮嫌太枯燥只走五公里就退出了)。這湖是阿爾金山無人區第二大湖,最大特點就是湖邊有千千萬萬只的小蚊子,鋪頭蓋臉向我倆撲過來,不一會渾身上下落滿了這蟲子,雖然它們沒叮人的愛好,但感覺確實挺難受的。正當午餐時間,我和偏狐只好一邊吃饢,一邊看着這些漫天飛舞的蟲子。過後沿着湖岸一直走了七、八公里,那蟲子才逐漸少了。該湖是鹹湖,沒什麼生物,總共只見到二隻野鴨子,還沒拍着。途中遠遠見到五頭藏野驢,算是唯一的收穫。全天走了七個半小時,約24公里(直線18公里),午餐點(37°08.293N 88°33.561E 海拔4263米 )。營地紮在距湖邊一百米處,營地點(37°09.457N 88°28.636E 海拔4270米 )。
相關鏈接:
阿其克庫勒湖-----
位置: 37°05′N,88°25′E;新疆,若羌以南210公里。海拔4,250米。面積352平方公里,湖水礦化度達81.6克/升;湖中屹立着兩個小島,遠遠望去猶如劈波斬浪的艦艇。島上棲居着大量的鳥禽。
溼地描述:青藏高原最北端,阿爾金山和崑崙山之間一個大型鹹水湖。由發源於南面和西面崑崙山的幾條小河和無數間歇河供水。
氣候狀況:高原盆地氣候,年降水150毫米。
主要植被:沼澤地以莎草、根莖雜草類爲主,鹽化草甸以賴草、窄穎賴草和高寒偃麥草爲優勢種。另外還有珍芽蓼、蒿草、苔草和委陵菜等,植被高度10~50釐米。
保護措施:屬於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因無人煙而保持着原始的狀態。
土地利用:旅遊、登山、探險、科學研究。
經濟和社會價值:湖邊有淡水,是高原旅遊、狩獵、登山及科學考察的理想紮營地。
溼地鳥類:每年夏天約有5~10萬隻棕頭鷗在湖邊棲息,另外還可見到黑頸鶴、綠頭鴨、斑頭雁、秋沙鴨、赤嘴潛鴨、赤麻鴨、紅腳鷸、針尾沙錐、蒙古沙 、磯鷸、漁鷗、白 、黃頭 等。1988年8月12日在湖東岸記錄到3,000只棕頭鷗,110只紅嘴山鴉及3只玉帶海雕。
其它動物:複雜的高原喀斯特地貌爲棕熊、狼、藏狐、盤羊、藏羚、岩羊等提供了活動和繁殖場所。在1988年8月的考察中曾發現100只藏驢、80頭藏羚、3只犛牛。
特有植物:1988年在湖北部海拔4,800米處發現大批闊葉喬木化石,表明200萬年前這裡森林密佈,雨量充沛,動植物區系與雲南接近,當時山體海拔比現在低2,700米左右。隨着山地隆升,荒漠逐漸取代了森林。首次記錄的馬尿泡,一種特殊的喜溼寬葉草本植物,表明高原盆地內某些隱域性景觀水份條件較好。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650.htm)
圖片說明:
DO4-01 晨曦
D04-02 風雲
DO4-03 營地附近的山包
D04-04 山
DO4-05 小花
D04-06 小山頭
DO4-07 出發前
D04-08 途中遠遠見到五頭藏野驢
DO4-09 算是唯一的收穫
D04-10 荒漠流雲
DO4-11 湖邊景觀
D04-12 藏野驢的腳印
DO4-13 偏狐的腳印
D04-14 途徑乾枯的湖
DO4-15 這湖最大特點就是湖邊有千千萬萬只的小蚊子,鋪頭蓋臉向我倆撲過來
DO4-16 不一會渾身上下落滿了這蟲子,雖然它們沒叮人的愛好,但感覺確實挺難受的
DO4-17 阿其克庫勒湖
D04-18 湖畔的野犛牛角
DO4-19 偏狐的背影
第五天(08年6月28日)
月亮與高羣狀態不好,我和偏狐採取直線翻越山脈前進。這是此行中第一次背大包全負重徒步,有點不適應,爲防發生意外情況,我帶了五天的食物。進山後不久突遇暴風雪,伴着七、八級大風,雪一會就下了十公分厚。我帶的簡易冰抓也不好用經常脫落。幸好這雪總共下了二小時就停了,要不只能選擇原路後撤。下午四時許,翻越第一個大山脈,登上一座未登無名峰,海拔4945米。全天只拍到一頭藏野驢,後來途中又見到一羣藏羚羊,但已沒力氣換鏡頭了。徒步八個多小時,行程約23公里(直線16.5公里)。午餐點(37°13.499N 88°27.113E 海拔4685米 ),營地點(37°18.372N 88°26.001E 海拔4747米 )。
相關鏈接:
1、藏野驢------藏野驢(Equus kiang),奇蹄目,馬科,馬屬,青藏高原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別名亞州野驢,體形酷似驢、馬雜交而產的騾子,因尾稍似馬尾,所以有人又稱其爲“野馬”。藏野驢頭短而寬,吻部稍圓鈍,耳殼長超過170毫米,鬣鬃短而直,尾鬃生於尾後半段或距尾端1/3段,四肢粗,前肢內側均有圓形胼胝體,俗稱“夜眼”,蹄較窄而高。吻部呈乳白色,體背呈棕色或暗棕色(夏毛略帶黑色),脅毛色較深,至深棕色,自肩部頸鬣的後端沿背脊至尾部,具明顯較窄的棕褐色或黑褐色脊紋,俗稱“背絨”,肩胛部外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褐色條紋,肩後側面具典型的白色楔形斑,此斑的前腹角呈弧形,腹部及四肢內側呈白色,腹部的淡色區域明顯向體側擴展,四肢外側呈淡棕色,臂部的白色與周圍的體色相混合而無明顯的界限。成體夏毛較深,冬毛較淡,幼體毛色較深,呈沙土黃色,絨毛很長,第二年夏天換毛後毛色似成體。該物中爲高原型動物,棲居於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帶、營羣居生活,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多半由5、6頭組成小羣,大的羣體在10數頭,最大羣體可達上百頭,小羣由一頭雄驢率領,營遊移生活。清晨從荒漠或丘陵地區來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大部分時間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覓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處。藏野驢的行走方式是魚貫而行,很少紊亂,雄驢領先,幼驢在中間,雌驢在最後,藏野驢走過的道路多半踏成一條明顯的“驢徑",在其經過的地方有大堆的糞便,因此很容易辯別出其活動路線。從宿地到水源草場,藏野驢每天要奔跑20多公里以上的路程,有很大的遷移性,有時與藏羚等偶蹄動物同棲一處,以高山植物爲食,可以數日不飲水。繁殖時間,雄驢爭偶激烈,互相撕咬,身上經常留下明顯的傷痕,交配期在7至8月間,懷孕期350天左右,6-7月分產仔,每胎1仔。4歲性成熟。藏野驢5月中旬開始換毛,至8月中旬完全換成新毛,並開始肥壯起來,遊移範圍逐漸擴大,秋末爲逐漸聚集大羣生活。藏野驢視覺、聽覺、嗅覺均很敏銳,尤其視、聽覺更爲發達。奔跑能力強,時速可達45公里,喜歡與越野汽車賽跑。當超過汽車時會停下來回眸注視,然後再跑,一直跑跑停停。藏野驢的叫聲短促而嘶啞,遠不及家驢洪亮,但能從鼻孔中發出與家驢同樣的噴鼻聲。藏野驢(雄)可以與家馬(雌)雜交生出騾子。
2、《西藏秘境》精彩章節:有脾氣的藏野驢-----早上七時半出發,這一帶草場較好,人煙更爲稀少,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地老鼠和野兔不必說,白屁股黃羊也隨處可見,最多的一羣有14只。藏羚羊還是很少能見到,但藏野驢三、五成羣地不時出現在原野上,有的就在牧民野放的牛馬不遠處,各自吃着草,相安無事。九時左右,看到最大的一羣藏野驢在遠處吃草,我說:“逗一逗它們”,使勁按汽車的喇叭。藏野驢擡起頭向車隊觀望,很快明白了這種挑釁,向車隊奔跑過來,然後並排展開賽跑。這裡的所謂公路,只是汽車輪胎壓出的數道車轍,平坦的草原怎麼開都是路,但畢竟不那麼平整。我讓拉巴使勁踩油門,汽車在瘋狂的顛簸中,時速達到60公里,最低時也在55公里,藏野驢就在車窗外,與汽車並排奮力疾馳,一共是七匹。比賽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最後還是眼看着六匹藏野驢,從我們車頭前橫穿過去,站在附近的山坡上,昂首挺胸,一幅得意洋洋的勝利者姿態。剩下一匹半大的藏野驢,沒有來得及隨隊穿越,一直緊追不捨地與我們比賽,直到前面出現一個牧民定居點,擋住了它的去路,它才收住腳步,悻悻然返回驢隊。對這樣有靈性的高原生物,我不由得從心底裡,產生深深的敬意。它們是那麼勇敢無畏,那麼頑強堅定,一句話:有脾氣!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2026/72092/75131/5103863.html)
圖片說明:
DO5-01 昨晚營地紮在阿其克湖邊
D05-02 一號車師傅網名叫“獨自等待”
DO5-03 工匠是嚮導
D05-04 二號車師傅網名稱“樓蘭犬舍”
DO5-05 瓜分
D05-06 就要進山了,我帶了五天的食物
DO5-07 我和偏狐採取直線翻越山脈前進
D05-08 全天只拍到一頭藏野驢
DO5-09 進山後不久突遇暴風雪
D05-10 伴着七、八級大風,雪一會就下了十公分厚
DO5-11 再見了,阿其克庫勒湖
D05-12 偏狐
DO5-13 上山偏狐強些
D05-14 高山攝影
DO5-15 下午四時許,翻越第一個大山脈,登上一座未登無名峰,海拔4945米
DO5-16 幸好這雪總共下了二小時就停了,要不只能選擇原路後撤
DO5-17 偏狐的辦法
D05-18 攀
DO5-19 過溝
DO5-20 快要走到紮營地了
第六天(08年6月29日)
颳了一夜的風,早上天氣有些好轉。看着遠處的第二條雪山山脈,按工匠的說法最高有五千多米,不知今天能否順利翻過去?和偏狐負重穿越第二天,什麼野生動物都沒有見到。按照GPS的指引:我倆竟對着這山脈的最高峰徒步,一不小心多了個登山運動項目-----又攀登上了個未登峰。測量海拔爲5229米,GPS座標是:37°20.193N 88°26.573E ,我們把它命名爲“偏狐峰”。全天走了八個半小時,行程約19公里(直線11.5公里)。兩個人都覺得挺累的。紮營地(37°24.777N 88°26.046E 海拔4916米 )。
相關鏈接:
1、登山運動-----
(a)登山運動的產生:貫穿法國、意大利、瑞士和奧地利等國家的阿爾卑斯山是現代登山運動的誕生地。主峰——勃朗峰(在法國境內)海拔4810米,是西歐的第一高峰。據歷史記載,法國一位名叫德.索修爾的著名科學家爲探索高山植物資源,渴望能有人幫他克服當時看來是不可逾越的險阻——登上阿爾卑斯山頂峰。他於1760年5月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莎莫尼村貼出一則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上勃朗峰之巔線路者,將以重金獎賞。”然後,告示貼出後長期未獲響應。此後,他每年出榜一次。直到26年後的1786年6月,一位名叫巴卡羅的山村醫生揭下了告示,他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並與當地山區水晶石採掘工人巴爾瑪結伴,於8月6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
1787年8月3日,由德.索修爾本人率領、巴爾瑪做嚮導的一支20多人組成的登山隊,再次登上了該峰,揭開了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在整個登山過程中,他們進行了有關人體生理、自然環境等多方面的考察,取得了不少高山科學的寶貴資料。
後來,人們把登山運動成爲“阿爾卑斯運動”,把1786年作爲登山運動的誕生年,德.索修爾、巴爾瑪等人則成爲世界登山運動的創始人,並得到了國際登山界的公認。
(b)登山運動的發展: 1786年登山運動誕生以後,特別是1850至1865年的15年間,阿爾卑斯山區的登山運動發展極爲迅猛。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性的登山組織——英國登山俱樂部,於1857年宣告成立。這一時期阿爾卑斯山的西歐第二高峰杜富爾峰(4638米)和埃克蘭風峰(4103米)、芬斯特拉爾霍恩峰(4275米)等2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先後被征服。1865年7月,英國登山運動員文培爾等人,又登上了當時被人們認爲無法登頂的瑪達布隆峰(海拔4505米,巖壁陡峭,平均坡度65度,有的地方達90度),至此,以阿爾卑斯山爲中心的登山運動達到頂峰,出現了所謂“阿爾卑斯黃金時代”。
從1950年到1964年的14年間,是人類高山登山運動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1950年6月3日,法國運動員莫.埃爾佐和勒.拉施納爾付出了血的代價(一人凍掉了雙腳,一人凍掉了一隻手),在人類的登山史上首次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091米的安納普爾那峰。1953年5月9日,英國登山隊的依.希拉里(新西蘭人)和藤辛.諾爾蓋(尼泊爾人,後入印度籍)從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登山史上首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山峰)。在這14年間,地球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3座先後被各國運動員所征服。
與此同時,新中國登山運動員也以嶄新的面貌,生氣勃勃地跨進了世界高山登山運動的行列。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許競(隊長)、王富洲等10名運動員首次成功地登上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瑪峰,創造了一次10名隊員集體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紀錄。世界登山史上將1950年到1964年這段時間稱爲“喜馬拉雅黃金時代”。
2、未登峰-----是指從未被人類征服過的山峰,攀登未登峰有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山峰晝夜溫差、雪層狀況、路線情況、宿營點、山峰小氣候、岩石破碎程度等都是未知因素。未登峰,人類從未登頂的山峰。路線未知、難度未知、危險未知、命運未知,所有的魅力都藏在未知中。
遠處的山峰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攀登者,未登峰因它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魅力同樣喚起了人們更多的好奇和探索衝動。但無論是攀登4000米還是5000米;無論你是高手,還是初學者,你需要的不僅是體力耐力技術經驗、勇往向上執着進取的精神頭兒,可貴的是還需懂得適時的知難而退,需要憑藉回報要大於風險的登山哲學,以此來更好的享受生命的奇蹟和站在世界之巔的豪情。
圖片說明:
DO6-01 偏狐的帳篷很抗風
D06-02 營地
DO6-03 颳了一夜的風,早上天氣有些好轉
D06-04 上路
DO6-05 恆古荒漠
D06-06 看着遠處的第二條雪山山脈,按工匠的說法最高有五千多米,不知今天能否順利翻過去?
DO6-07 登高遠眺
D06-08 不小心又攀登上了個未登峰5229米
DO6-09 綿綿不斷
D06-10 95升的包
DO6-11 影子
D06-12 又見藍天了
DO6-13 紅土地
D06-14 獨行斜陽
DO6-15 以爲都是大緩坡,其實溝溝更多
DO6-16 晚上20點50分還沒落日呢
第七天(08年6月30日)
負重第三天,天氣晴朗。昨晚見到這溝谷已是9點30分了,紮營後我煮的方便麪味道蠻香的。早起在營地周圍轉了一大圈,拍了不少附近小溪中冰凌的照片。早飯後拔營我倆又上路了,按照GPS定位,走了五公里左右,就到達了指定集結地------風塵口達板(37°26.329N 88°25.795E 海拔5022米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GPS遠距離定點穿越,一覈定標的誤差竟然不到一米,真有些服它了。圍繞原地等還是繼續走的問題,我和偏狐爭論了一會。最後還是繼續走了五公里多,與來接我們的車會合,然後驅車前往阿雅克庫木湖,紮營在湖邊不遠處。紮營地(37°36.786N 89°13.734E 海拔3915米 )。
相關鏈接:
1、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統(GPS)是本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爲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是美國獨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佈設完成。
2、GPS原理 -----24顆GPS衛星在離地面1萬2千公里的高空上,以12小時的週期環繞地球運行,使得在任意時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由於衛星的位置精確可知,在GPS觀測中,我們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利用三維座標中的距離公式,利用3顆衛星,就可以組成3個方程式,解出觀測點的位置(X,Y,Z)。考慮到衛星的時鐘與接收機時鐘之間的誤差,實際上有4個未知數,X、Y、Z和鐘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顆衛星,形成4個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得到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程。事實上,接收機往往可以鎖住4顆以上的衛星,這時,接收機可按衛星的星座分佈分成若干組,每組4顆,然後通過算法挑選出誤差最小的一組用作定位,從而提高精度。由於衛星運行軌道、衛星時鐘存在誤差,大氣對流層、電離層對信號的影響,以及人爲的SA保護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爲提高定位精度,普遍採用差分GPS(DGPS)技術,建立基準站(差分臺)進行GPS觀測,利用已知的基準站精確座標,與觀測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一修正數,並對外發布。接收機收到該修正數後,與自身的觀測值進行比較,消去大部分誤差,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位置。實驗表明,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3、使用GPS穿越中的小經驗-----大家在使用GPS穿越中,可能都有過知道具體座標爾不知所在具體位置的體會。在此班門弄斧介紹個小經驗。現在大家拿到的地圖不管是普通地圖和大比例尺地形圖,所標的的座標線距離太大在登山中很難判定位置。座標線的間距如果在1CM以下,再配合GPS測的現場位置數據可以很容易在地圖上標出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對於穿越的下一步安排會有很的幫助,當然對求救的幫助會更大,因爲救助部門沒有GPS,報出地理座標數據沒有用,反爾不如具體描繪。 OziExplore軟件有一功能可以以任意間距在地圖上標註座標線(經緯線),因爲現在大家能夠見到的地圖比例尺最大也就1:100000,1:100000的地圖意味着地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1000m,地圖上每釐米間距標一條線疏密基本合適。穿越出發前用OziExplore先做一張代座標線的地圖,穿越當中讀出GPS數據按照地圖上的座標線標出點位,此點位既是你在地圖中位置。按照此方法在地圖上標出穿越的關鍵點,再逐點連成線,穿越路線就越然圖上,可以即時知道穿越偏離原計劃線路的程度,對導航有一定的幫助。 建議座標線用格式用UTM(全球麥卡托投影),請朋友們自己體會 。
(http://www.eefocus.com/html/08-04/2844411100453CWYj.shtml)
圖片說明:
DO7-01 翻過的山脈
D07-02 營地附近的小溪
DO7-03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一
D07-04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二
DO7-05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三
D07-06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四
DO7-07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五
D07-08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六
DO7-09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七
D07-10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八
DO7-11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九
D07-12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
DO7-13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一
D07-14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二
DO7-15 小溪中的冰凌花之十三
DO7-16 營地
DO7-17 營地
D07-18 營地
DO7-19 雪山那邊流下來的泉水
D07-20 高原
DO7-21 癮
D07-22 營地
DO7-23 出發前就一根
D07-24 風光
DO7-25 歇
DO7-26 好藍的天空
第八天(08年7月1日)
凌晨下雨。起牀後我一個人去了二公里外的湖邊小山包轉了一個多小時,偶爾追蹤發現了阿爾金山野生棕熊的一個活動窩點,還拍到了其糞便和腳印。回到營地就被嚮導工匠給批評了一通,他說我太冒險了,萬一遇到野生棕熊,跑都沒地方跑!回想起來也有道理,我是好奇心真多呢。今天第一次四人一起出發徒步,我走在最後,偏狐和月亮走了十公里就退出了。只有我一人是沿着阿雅克庫木湖邊走,這湖是阿爾金山無人區中最大的湖,海拔也低只有3900多米。途中一直順着三隻野生棕熊走過的路走,拍了好多野熊的抓印子。工匠他們一個月前進山在這個湖邊拍到過這三隻熊,可惜這回我們運氣不好沒碰上,只能看看腳印的照片了。我跟蹤“熊跡”走了一整天,蒼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小有收穫,明白了這三隻野生棕熊來湖邊的目的,它們吃了一頭藏野驢!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湖畔斷崖景觀,見到了兩個野犛牛的頭骨。高羣第一個走到營地(基本恢復了)。我走了有10個小時,近30公里(直線22.5公里)。午餐點(37°38.075N 89°20.107E 海拔3910米 ),營地點(37°37.826N 89°28.682E 海拔3908米 )。
相關鏈接:
1、阿雅克庫木湖-----阿雅克庫木湖位於保護區北部,面積536平方公里,是保護區內面積最大的湖泊。其附近的風光非常美麗,湖背靠山,面向草甸,湖邊圍了一圈因爲湖水蒸發而形成的純白色的鹽鹼堆。阿雅克庫木湖的維吾爾語是“鹹水湖”的意思,這個湖泊是保護區最大的湖,東面來水方向的湖水是淡水,而西面因沒有出水口而長年類月的積蓄下來,形成鹹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既有翡翠般的綠色,更有硫磺般的紅色,紅綠交錯,令人驚歎。但阿雅克庫木湖的美並不帶有生動活潑的色彩,它美得有點陰森。通常情況下,人們不能接觸到湖水,因爲與湖水連接的是一片深不可測的沼澤地,湖裡幾乎沒有鮮活的魚兒。
2、棕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棕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熊科動物。它們的體形健碩,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顏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到了冬天被毛會進一步長長,最長能到10cm,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有些棕熊被毛的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這讓它們的身上看上去披了一層銀灰,“灰熊”的名字也因之而來。棕熊體型較大,公熊體重大約135-390kg;母熊則有95-205kg左右。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們的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cm。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裡,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儘管如此,它們前臂在揮擊的時候由於力量驚人,“粗鈍”的爪子仍能造成極大破壞。據說一隻成年的大棕熊,前爪的揮擊足以擊碎野牛的脊背,可見力量之大不可小覷。棕熊的爪子雖長,卻並不擅長爬樹,成年棕熊的體型龐大,爪子再長估計也無法承受這樣的重量。另外,別看人家外表笨重,它們奔跑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56公里,由於耐力甚好,它們可以用這樣的速度連續奔跑個幾英里都沒問題。和那顆碩大的頭顱比起來,它們的耳朵顯得頗小,當它們換上厚厚的長毛冬裝,那對小耳朵更是若隱若現。棕熊的吻部比較寬,有42顆牙齒,其中包括兩顆大犬齒。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也是跎型動物,並長有一條短尾巴。
生活環境: 棕熊是一種適應力比較強的動物,從荒漠邊緣至高山森林,甚至冰原地帶都能頑強生活。生活在北美的 棕熊似乎更喜歡開闊地帶,例如苔原區域和高山草甸,在海岸線附近也常能見到它們的足跡。歐亞大陸 上的棕熊則更喜歡居於茂密的森林之中,這樣白天就方便隱藏了。棕熊們一般在晨昏時分外出活動,而 大白天則躲在窩裡休息,不過也有些不安分的傢伙任何時候都可能四處溜達。棕熊的窩通常建在隱蔽得 比較好的山坡上,或是大石頭底下,要麼是大樹的樹根間,它們有時會自己動手挖個窩,然後蒐羅一些 乾草之類的東西鋪進窩裡,把窩收拾的舒舒服服,這樣一個窩有時會一用好幾年。
生活習性:棕熊也是雜食性動物。它們的食譜也一樣會隨着季節的不同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植物性食物佔了60-90%,這其中包括各種植物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各種果實等等。其餘則爲動物性食物,例如昆蟲、齧齒類動物、有蹄類動物(例如麋鹿、馴鹿、駝鹿等等)、魚和腐肉等等。有時機會適當它們甚至會殺死個頭比它們小的黑熊充飢。居住在海岸線周圍的棕熊每年在鮭魚產卵的季節還有機會撲進水裡享受一陣子營養豐富的鮭魚大餐。棕熊是相當好鬥的動物,特別是在保護領地和食物的時候。爲了保護食物,它們會趕走狼羣和山獅,也會打跑侵入它們領地的其他熊。不過多數的打架鬥毆事件仍然集中在交配季節。母棕熊爲了撫育孩子,通常每隔3-5年纔會交配一次,爲了讓母熊們儘早進入交配階段,公熊們會找機會殺死這些母熊的孩子,儘管勇敢的母親們在遭遇這些身型大它1.5倍甚至兩倍的傢伙的時候奮力搏鬥,但在幼子死亡事件中仍有45%是公熊們的作爲。
分佈情況: 棕熊是分佈最爲廣泛的熊科動物,它們可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很多地方被人們見到。在我國的棕熊主要分佈在新疆、青藏高原和東北山林地區,在這裡生活的棕熊,除了有指名亞種以外,還有珍稀的藏馬熊和喜馬拉雅棕熊。
圖片說明:
DO8-01 在山包上俯視阿雅克庫木湖
D08-02 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
DO8-03 偶爾追蹤發現了阿爾金山野生棕熊的一個活動窩點,還拍到了其糞便和腳印。回到營地就被嚮導工匠給批評了一通,他說我太冒險了,萬一遇到野生棕熊,跑都沒地方跑!
D08-04 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二
DO8-05 起牀後我一個人去了二公里外的湖邊小山包轉了一個多小時
D08-06 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三
DO8-07 今天第一次四人一起出發徒步,只有我一人是沿着阿雅克庫木湖邊走
D08-08 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四
DO8-09 湖畔斷崖景觀
D08-10 湖畔斷崖景觀
DO8-11 路上還拍了不少高原植物之五
D08-12 湖畔斷崖景觀
DO8-13 鹽鹼塊
D08-14 藏野驢的頭骨
DO8-15 小毛球
DO8-16 跟蹤“熊跡”走了一整天........我把它稱爲“熊的路”
DO8-17 蒼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小有收穫,明白了這三隻野生棕熊來湖邊的目的,它們吃了一頭藏野驢!
D08-18 野生棕熊的腳印
DO8-19 遠處的大山
D08-20 沼澤地
DO8-21 估計是滷蟲的蛹殼----在湖畔找到的
D08-22 飛艇
DO8-23 湖畔風光
D08-24 阿雅克庫木湖景色
DO8-25 荒原草塔
DO8-26 熊路長長
DO8-27 湖畔風光
D08-28 荒原草塔
DO8-29 湖畔風光
D08-30 荒原草塔
DO8-31 途中見到的第一隻野犛牛的頭骨
D08-32 季節河
DO8-33 野生棕熊的腳印
D08-34 阿雅克湖流域
DO8-35 湖畔鹽鹼灘
DO8-36 一隻野鴨子的骨頭
DO8-37 見到的第二隻野犛牛的頭骨
D08-38 我們這次運氣不好,沒見到棕熊。這是一個月前在湖邊拍的野生棕熊(工匠提供,北京H攝影)
DO8-39 這是一個月前在湖邊拍的野生棕熊(工匠提供,北京H攝影)
D08-40 在網絡上搜索的一張棕熊照片
DO8-41 日落西山
D08-42 霞
第九天(08年7月2日)
天陰颳風下中雨,繼續環湖走。四人一起出發,偏狐和月亮走了五公里就不走了。我和高羣走完全程約28公里,高羣走了七小時,我大概八個多小時(直線22公里)。中午時分天晴了一會,傍晚又開始下雨刮風,天黑前出晚霞,沒拍好。大家空餘時間的主要娛樂活動是打撲克---鋤大D。 午餐點(37°36.256N 89°35.397E 海拔3888米 ),營地點(37°33.551N 89°42.724E 海拔3887米 )。
圖片說明:
DO9-01 偏狐和月亮走了五公里就不走了
D09-02 我大概走了八個多小時
DO9-03 高羣很能走呢
D09-04 高羣一會就走沒影了
DO9-05 像野鴨子
D09-06 走過的路
DO9-07 湖邊的動物
D09-08 張
DO9-09 弓
D09-10 叢
DO9-11 風雨欲來
D09-12 草塔的影子
DO9-13 草塔的影子
D09-14 草塔的影子
DO9-15 山
DO9-16 火燒雲
第十天(08年7月3日)
天晴。起牀後去湖邊拍野鴨子等水鳥,遠看有一大羣真是漂亮呢,可我一走近它們就飛走了,拍也拍不清楚可惜呀!今天月亮沒徒步,偏狐走了10公里,我、高羣和工匠多些有18公里。下午乘車趕到祁曼塔格鄉(GPS地圖上標爲土房子,座標 37°18.337N 90°20.552E 海拔3902米)。這裡也是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保護站所在地,我們跟吐爾遜站長買了頭羊四百元,從抓羊、殺羊到燉熟有兩個多小時。我平生第一回用相機記錄下了殺羊的全過程,拍了近一百張照片。羊燉的真是好吃,大家還喝了些酒,工匠只喝三兩就高了。飯後驅車趕往大沙山,路過沼澤區時,兩車終於深深陷住動彈不得,只能原地紮營。工匠酒勁攻心,執意返回鄉里找人拖車,劉冬和偏狐怕他出事追了兩公里死拖也不回。有些嚇人,工匠竟能一夜徒步25公里回到鄉里(第二天睡了一天)。營地點(37°12.682N 90°32.684E 海拔3932米 )。
相關鏈接:
1、祁曼塔格鄉-----是保護區內一個依山傍湖的居民區,也是中心保護站-依協克帕提站卡的所在地,有十餘戶人家和保護站工作人員,環境極爲幽靜,當地鄉民以恬靜的牧業生活爲主。 站在保護站的屋頂上,你的身後就是壯觀的雪山山脈,你的眼前就是金黃的高原草甸,草甸的邊上是寶藍色的高原湖泊-阿拉爾湖,湖內有大羣水鳥在湖面上翻飛喧鬧,你的遠方就是著名的高原沙山-庫木庫裡沙山,你還能看到不遠處成羣的藏野驢。
祁曼塔格鄉地處阿爾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距若羌縣城480公里。祁曼塔格鄉處於阿爾金山東部高原天然草場地帶,經科學考察,這裡現已發現60多種野生鳥獸,其中被列爲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藏犛牛、藏野驢、藏羚羊、雪豹等,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牧業鄉,以維吾爾族爲主的牧民世世代代在這裡放牧、生息,1983年牲畜最多時達到3.6萬頭(只)。夏季草最豐美時畝產鮮量僅爲5--14公斤,曾出現過牧民牲畜與野生動物爭草場的情況。 1998年,該鄉爲保護野生動物,加快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開始實施“退牧還草,搬遷牧民,建設育肥扶貧基地”的戰略。該鄉利用扶貧資金和集體資金,投入64萬元人民幣,在若羌縣以東8公里處建設了“祁曼塔格鄉扶貧基地”。於當年開出了550畝荒地,種植了300畝2.8萬株紅棗和200畝伽師瓜,爲牧民搬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去年,該鄉給每戶搬遷牧民投入2萬元,在扶貧基地上蓋起了4幢8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的新房,併爲他們拉上了電、通了水,安上了閉路電視。今年,已有4戶牧民和2000多頭牲畜從阿爾金山搬遷下來。該鄉計劃在兩年之內,將剩餘的10戶牧民和5000多頭牲畜搬出保護區,使這些牧民早日實現脫貧。 牧民從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搬遷後,祁曼塔格鄉又將4 個牛區近百萬畝的圍欄草場的柵欄拆除,爲野生動物尋草覓食營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2、依協克帕提湖-----在阿爾金山脈雄偉的祁曼塔格山腳下,庫木庫裡沙漠南部,“隱居”着美麗的高原淡水湖——依協克帕提湖。湖面海拔3850米,面積雖只有18平方公里,但湖周因植被豐富,景色獨特,在鹹水湖泊密佈的阿爾金山高原,是一奇觀。湖中散佈着幾座小島,湖水深1—3米,彎曲迂迴的湖岸連着片片沼澤,每年春夏之交,成千上萬只黑頸鶴、白鷺、銀鷗、灰鶴、斑頭雁、棕頭歐、赤麻鴨、綠頭鴨、紅腳鷸等候鳥從東南亞和我國雲貴高原飛來依協克帕提湖生息繁育。唯一有進出水口的淡水湖依協克帕提湖,又稱伊阡巴達湖,面積11.8平方公里,形如葫蘆,水質較好,湖中生長有鉤蝦等多種水生物,湖週一片茵綠。是保護區唯一有牧民居住的地方,也是“鳥類的天堂”。它坐落在祁曼山與世界上第一高程的庫木庫裡沙漠之間,湖區邊緣是廣袤的溼地,“依協克帕提”是哈薩克語意思是“毛驢陷下去的地方”,大約在19世紀,一商人趕了幾十頭毛驢從這裡經過,結果毛驢全部陷在沼澤地不能自拔,商人只有棄驢而去。我就要在這“毛驢陷下去的地方”生活十多天,看來,首先得注意安全,不要再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圖片說明:
D10-01 阿雅克庫木湖的早晨
D10-02 遠處的雪山
D10-03 起牀後去湖邊拍野鴨子等水鳥,遠看有一大羣真是漂亮呢
D10-04 可我一走近它們就飛走了,拍也拍不清楚可惜呀!
D10-05 它們越飛越遠
D10-06 湖畔
D10-07 輪跡
D10-08 營地
D10-09 分菜---工匠的廚藝還不錯
D10-10 吃着碗裡的
D10-11 頑強
D10-12 高羣
D10-13 流域
D10-14 途中
D10-15 峻嶺
D10-16 大頭
D10-17 兩角
D10-18 野花
D10-19 野花
D10-20 野花
D10-21 紅山
D10-22 祁曼塔格鄉-----是保護區內一個依山傍湖的微型居民區
D10-23 中心保護站-依協克帕提站卡
D10-24 依協克帕提湖景色
D10-25 鄉政府
D10-26 保護區的眼睛
D10-27 我們跟吐爾遜站長買了頭羊
D10-28 去皮
D10-29 羊腸拿去制琴絃
D10-30 五臟
D10-31 羊頭
D10-32 等這餐好久了
第十一天(08年7月4日)
晴。徒步第十一天,也是最後一天。今天的主要計劃是攀登海拔最高的沙漠----庫木庫裡大沙山。從營地到沙山之間有個五公里寬的沼澤地,相當難走,高羣走了一半多就決定回撤了。過完沼澤開始爬沙山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偏狐、月亮和我終於登上了大沙山的高峰。用GPS一測,海拔有4245米,座標爲:37°11.140N 90°29.226E 。看着遠處的十幾只野犛牛,對着沙子泉,我拍了許多照片,差點忘記了時間。偏狐和月亮先走了,我一個人回去又走了近8公里的沼澤地。這邊河流縱橫,繞也繞不過去,只好
幾番脫鞋涉水過河,河水清澈但又拔涼。到營地已是晚上10點了,高羣一直擔心怕我出事,大家等到我回來才吃晚飯。全天徒步有16公里。營地點(37°12.762N 90°32.664E 海拔3935米 )。
相關鏈接:
1、阿雅克庫木湖沼澤-----沼澤區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祁漫塔格鄉,沼澤區位於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類型爲硬葉苔草鹽鹼沼澤,面積19 2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 800—3 900m。綜合自然區劃屬於青藏高原荒漠、半荒漠地帶(乾旱)崑崙—阿爾金山地區。阿爾金山以前寒武紀的結晶岩和花崗岩及海面寧期的花崗岩爲主,低山丘陵由二、三疊紀的沉積岩構成。阿雅克庫木湖盆地西南部還有第三紀含鹽地層出露。區域地貌屬於青藏高原最北端的阿爾金山和崑崙山之間盆地。阿雅克庫木勒湖是一個大型鹹水湖。沼澤地貌類型爲伊阡巴達河入阿雅克庫木湖三角州和湖濱地。地表爲洪積、沖積物,湖東南部多以湖積物爲主。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寒冷乾燥,沒有四季之分。年平均氣溫-2℃,1月平均氣溫爲-8.5℃,7月平均氣溫爲27.4℃,極端最低氣溫-35—-40℃,終年可見霜雪,幾乎沒有夏天;年平均降水量400mm,降水日數30天,主要以固態形式降落。土壤凍結時間長,是島狀永久凍土分佈區。沼澤水源靠伊阡巴達河水和阿雅克庫木湖水補給。地表積水泥濘,靠湖東部地表變幹。地下水位埋深0—0.5m,水化學類型爲SO4·Cl—Na·Ca型,礦化度2g/l。沼澤土壤類型爲鹽化草甸沼澤土和鹽化泥炭沼澤土。沼澤植物羣落主要有硬葉苔草,草甸植物侵入,拌生種有駝絨藜、點地梅、棘豆等,草高15—30cm,蓋度20%—30%。沼澤區動物有西藏野驢、野馬、野犛牛、野駱駝、藏羚、北山羊、豺狼、猞猁、馬鹿、雪兔等獸類49種;鳥類有黑頸鶴、藏雪雞、禿鷲、環頸雉、綠頭鴨、秋沙鴨、黑嘴潛鴨、斑頭雁、棕頭鷗、漁鷗、白鸛、黑鸛、紅腳鷸等9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野犛牛、野驢、野駱駝、藏羚、黑頸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馬鹿、岩羊、猞猁、雪兔及多種鳥類。沼澤地勢高寒,水草豐美,是沼澤動物特別是鳥類棲息的好地方。沼澤現用做夏作牧場。人煙稀少,沼澤生態環境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本區1983年建立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保存較完整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沼澤開發利用建議:開發高原旅遊、狩獵業和作爲高寒沼澤溼地科研基地,深入研究高寒地區特有的自然景觀和多種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http://www.marsh.csdb.cn/survey/xinjiang.htm)
2、庫木庫裡沙漠-----位於新疆若羌縣南部的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內,沙漠面積爲2556平方公里,呈不規則長方形,橫臥在祈曼塔格山的南麓,海撥高程在4000米左右,主要由高大的金字塔沙丘與複合形新月形沙丘組合而成,沙漠厚度平均300米,最大厚度超過500米。沙丘相對高度超過200米,極爲壯觀。沙漠底部潛水豐富,沙丘中懸溼沙層很厚,因而在個別地方發育着小片綠洲。它比號稱世界第一高程沙漠的南美洲阿塔卡瑪沙漠(海撥3000米左右)還高出許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3、沙子泉-----是中國最大的沙子泉。在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境內,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庫木庫裡沙山北麓,除了可看到龐大的野犛牛羣外,還可見到沙子泉------也是保護區中最富旅遊觀賞價值的自然奇景了。在海拔3920米的同一高程分佈着三個巨大的泉眼,彷彿三個巨大的“沙眼”,總名日沙子泉。其中最大的一眼,泉口直徑達200米,面積超過31416平方米;另兩個泉口直徑分別爲50米。三泉一線,形成一體個總面積達35000平方米的小盆地。沙山的坡肩高出泉口80~100米,沙坡成75度角,近於直立,氣勢壯觀。泉水以下降泉的形式分成千百股從沙山中汩汩流出,水衝砂子發出“沙、沙”的響聲,三個泉總流量高達240升/秒,匯成一條河牀寬度達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協克帕提沼澤流去。真是頗爲壯觀的奇泉絕景。這裡水草豐茂,是動物尋食飲水的好場所。其火山活動區,尚有多處待探明的高山溫泉。
圖片說明:
D11-01 紮營地有個野犛牛頭
D11-02 劉冬在修車
D11-03 昨晚路過沼澤區時,兩車終於深深陷住動彈不得,只能原地紮營
D11-04 早上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把兩陷進沼澤的車都整出來了
D11-05 從營地到沙山之間有個五公里寬的沼澤地,相當難走
D11-06 又見藏野驢
D11-07 高羣走了一半多就決定回撤了
D11-08 偏狐走的快些
D11-09 今天的主要計劃是攀登海拔最高的沙漠----庫木庫裡大沙山
D11-10 攀
D11-11 這大沙山相對高度超過300米,極爲壯觀
D11-12 偏狐和月亮
D11-13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偏狐、月亮和我終於登上了大沙山的高峰
D11-14 登上大沙山第一眼見到的奇泉絕景: 有三個巨大的泉眼
D11-15 三個泉總流量高達240升/秒,匯成一條河牀寬度達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協克帕提沼澤流去
D11-16 用GPS一測,海拔有4245米,座標爲:37°11.140N 90°29.226E
D11-17 遠處的幾隻野犛牛
D11-18 沙海洶涌
D11-19 阿雅克庫木湖沼澤
D11-20 月亮在滑沙
D11-21 沙漠中的湖
D11-22 偏狐和月亮已下到泉眼附近
D11-23 野犛牛、沙浪和湖
D11-24 沙子泉與沙漠湖
D11-25 奇泉絕景
D11-26 沙子泉
D11-27 野犛牛的路
D11-28 沙漠、泉水和綠洲
D11-29 野犛牛下來喝水的路徑
D11-30 奇泉絕景 藍天白雲
D11-31 匯成一條河牀寬度達800米的小沙子河,向依協克帕提沼澤流去
D11-32 奇泉絕景 藍天白雲
D11-33 沙漠綠洲
D11-34 泉水以下降泉的形式分成千百股從沙山中汩汩流出,水衝砂子發出“沙、沙”的響聲
D11-35 沙漠之奇泉
D11-36 成千百股從沙山中汩汩流出
D11-37 奇泉絕景
D11-38 2#沙子泉
D11-39 沙漠奇泉
D11-40 1#和2#沙子泉
D11-41 奇泉絕景
D11-42 依協克帕提沼澤
D11-43 庫木庫裡沙漠
D11-44 依協克帕提沼澤
D11-45 庫木庫裡沙漠
D11-46 野鴨子
D11-47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D11-48 沼澤風光
D11-49 藏野驢的排骨
D11-50 沼澤風光
D11-51 藏野驢的頭骨
D11-52 沙山晚霞
D11-53 難忘沙山
乘車段攝影(計六天)
圖片說明:
D12-01 高羣、工匠、月亮、偏狐、劉冬和張劍峰在世界上最長的磚砌國道
D12-02 海拔3200米的芒崖石棉礦,這是一個所有人不想做深呼吸的地方,空氣爲石棉塵埃污染,居住區與石棉礦分離廠、堆積如山的石棉礦渣和墓碑一概朝東的墳場近在咫尺,讓人總要聯想起長眠黃土堆下者與瀰漫的石棉塵埃有着必然的關係。
D12-03 芒崖石棉礦是我國最大的石棉礦,年產量佔全國石棉總產量的1/2,質量全國第一,是我國唯一的成品石棉出口產地,可開採百年以上。
D12-04 二道河的晚霞
D12-05 二道河是阿爾金山保護區內唯一中轉站,我們在這住了一晚
D12-06 早上的二道河
D12-07 二道河的河牀很寬,但主幹流只有三四十米了
D12-08 遠處的雪山
D12-09 路遇二個採金人。阿爾金山沙金的富集是令人神往的,但實際發掘出大面積的金礦或金窩,卻非常不易。
D12-10 鯨魚湖現存湖岸階地十二級,它表明湖水縮小變遷的情況,它在世界內陸高山湖泊中,是一種罕見的湖泊類型。它就象高原上的一顆藍色明珠,鑲嵌在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的南端,給這裡增添了奇光異彩。
D12-11 在若羌縣東南部的崑崙山腹地,平臥着一個神奇的大湖,它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7.6公 裡,面積2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達4708米,湖深2-10米。湖水與雪山冰峰相互輝映,湖的形狀恰似一條橫臥着的肥大鯨魚,頭東尾西,故而得名“鯨魚湖”。
D12-12 滷蟲資源日益緊張,目前每噸60萬—70萬元,被稱爲“軟黃金”。這是曾非法捕撈滷蟲的船隻。
D12-13 庫木庫裡沙漠面積達2556平方公里,海拔四千多米,沙漠厚度平均300米,最大超過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沙漠。
D12-14 祁曼塔格鄉里的一處羊圈
D12-15 我稱它爲“火焰山”。
D12-16 千年大石龜。無人區的岩溶地貌套疊冰川地貌,崖壁奇峭,幽谷深壑,氣象萬千。
D12-17 阿其克庫勒湖畔的營地
D12-18 高原風光
D12-19 高原風光
D12-20 二道河流域
D12-21 高原風光
D12-22 高原風光
D12-23 野鴨子
D12-24 高原地塔鼠
D12-25 藏野驢乾屍
D12-26 偶然發現一隻死的高原小雪豹
D12-27 偶然發現一隻死的高原小雪豹
D12-28 雪豹-----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屬於獸綱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全身毛色灰白,通體佈滿黑色斑點;尾長,尾毛長且蓬鬆,是豹類中最美麗的一種。棲息地海拔在2000—6000米以上,常活動於高山裸岩。性兇猛、機敏,行動靈巧,以巖 羊、盤羊等爲主食,也捕食野兔、旱獺及雉類等小動物。在我國分佈於青藏高原、新疆等地。
D12-29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藏羚羊底絨製成的披肩稱爲“沙圖什”,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織成的圍巾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
D12-30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分佈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等地。棲息於海拔3000 —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活動於雪線下緣。野犛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
D12-31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32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在新疆,目前約有藏野驢2萬頭。藏野驢的"個性"極強。當汽車經過的聲音驚擾了他們的閒情逸趣時,它們便會隨着汽車一起奔跑,直到從行駛的汽車前面橫穿過去才肯善罷甘休,這無疑體現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D12-33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34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35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36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37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38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39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40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41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42 藏原羚-----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俗稱爲“鏡面羊”。體長小於100釐米,尾長6~10釐米,體重不超過20千克。雄性具角,向後彎曲呈鐮刀狀。耳狹而尖短,臀斑甚大,尾短,四肢纖細,蹄狹窄。背爲紅棕色,臀斑和腹部爲白色。 它的奔跑速度極快,在高原上行動敏捷,疾走如飛,奔跑的時候兩耳向後倒下,短尾翹起,雪白的臀部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就象是掛着一面鏡子,所以俗稱爲“鏡面羊”。
D12-43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44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45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46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47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48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49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50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51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52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53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54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55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56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57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58 野犛牛和藏羚羊
D12-59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60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61 藏野驢-----因它僅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已被國家列入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D12-62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63 野駱駝-----終於拍到了野駱駝。這是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來的一大期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紅皮書的瀕 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一級瀕危物種。野駱駝現主要分佈在中國阿爾金山北麓等地,1959年中 國對野駱駝做過一些調查,1986年建立了首個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就在新疆若羌縣的阿爾金山。據中外科 學家們調查,目前全世界的野駱駝只剩下不到一千隻,比國寶大熊貓的數量還少。
D12-64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65 藏野驢的"個性"極強。當汽車經過的聲音驚擾了他們的閒情逸趣時,它們便會隨着汽車一起奔跑,直到從行駛的汽車前面橫穿過去才肯善罷甘休,這無疑體現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D12-66 野駱駝-----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紅皮書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一級瀕危物種。
D12-67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68 野駱駝-----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紅皮書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一級瀕危物種。
D12-69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70 藏原羚-----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俗稱爲“鏡面羊”。
D12-71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72 藏野驢的"個性"極強。當汽車經過的聲音驚擾了他們的閒情逸趣時,它們便會隨着汽車一起奔跑,直到從行駛的汽車前面橫穿過去才肯善罷甘休,這無疑體現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D12-73 野犛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D12-74 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可西里反盜獵重點。
D12-75 藏野驢的"個性"極強。當汽車經過的聲音驚擾了他們的閒情逸趣時,它們便會隨着汽車一起奔跑,直到從行駛的汽車前面橫穿過去才肯善罷甘休,這無疑體現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D12-76 途中遇到一羣駱駝
《首次徒步穿越阿爾金山核心無人區11天》攝影專題,到今天(8月13日)終於完成!歷時一個月的全力以赴,比較細心地整理了5000多張照片,並且以最簡單的看圖說話方式,總共發圖376張。按徒步當天的攝影整理爲一個小專輯,徒步十一天分爲D1至D11專輯計300張照片。乘車段六天共拍照1000餘張,合併整理出76張照片爲D12專輯。這13個專輯基本涵概了這次全程總共十七天,平均四千七百米高海拔徒步探險攝影活動的主要方面。
從今天開始,同時轉入下一個探險攝影活動的籌備-----雪山和冰川攝影。初步考慮相機爲D80和手動卡片機尼康P5100二部,鏡頭三個:適馬AF18--50 2.8EX D、尼康AF24-120VR、適馬AF10-20 超廣角,儲存SD卡準備60個G 。謝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
論壇發圖鏈接:
1、 橡樹攝影 -> 驢行天下 -> 阿爾金山核心無人區11天(376P)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1141844
2、中國驢友論壇 ? 『 行行攝攝 』 ? 首次徒步穿越阿爾金山核心無人區11天(376P)
http://bbs.8264.com/thread-132046-1-1.html
其他攝影專題鏈接:
1、橡樹攝影網 -> 驢行天下 -> 【原創】雅魯藏布大峽谷四十天驢行散紀(480P) [置頂]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633521&fpage=1&toread=&page=1)
2、色影無忌 > 文字論壇 > 行行色色 >【原創】全程雅魯藏布大峽谷四十天驢行散紀(480P)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56456)
3、中國驢友論壇 > 『 行行攝攝 』 > 【原創】雅魯藏布大峽谷四十天驢行散紀(480P)[置頂]
(http://bbs.8264.com/thread-66473-1-1.html)
4、橡樹攝影網 -> 驢行天下 -> 【原創】塔克拉瑪干沙漠八百里驢途雜記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924526&page=e&
5、中國驢友論壇 > 『 行行攝攝 』 > 【原創】塔克拉瑪干沙漠八百里驢途雜記)[置頂]
http://bbs.8264.com/thread-103118-1-1.html
6、【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無人區】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