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開放陸港澳客來臺有利兩岸(季霆剛 )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29日出席例行記者會。(陳冠宇攝)

自9月29日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外,10月13日起開放非免簽證國家得以「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事由申請來臺簽證。禁團令雖解除,但陸港澳地區依舊禁止組出入團。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強調,兩邊防疫措施不一樣,所以需要充分在防疫措施上做了解跟信賴。

臺灣新冠本土病例繼續徘徊在4萬多例,指揮中心認爲疫情仍在高原期,境外輸入個案當中主要以歐美國家入境客爲主,但只是寥寥數十宗。大陸和澳門地區疫情基本受嚴防嚴控,各地皆偶有封區,可見大陸地區仍對疫情勢形勢甚爲謹慎。香港則自8月高峰期後逐步回落至3000例左右,疫情基本平穩。

疫情指揮中心指陸港澳客入境是由陸委會決定,陸委會明顯不是基於疫情或任何科學理由而作決定。大陸游客來臺人數自2015年達418萬後急挫,2020年2月起大陸赴臺的自由行旅客基本清零,觀光業在2020年後進入休眠期,至今仍未有恢復。

近期全球貿易疲軟,臺灣 8 月出口出現斷崖式下滑,經濟受挫。有分析甚至預計臺灣本年的經濟成長率 (GDP) 預計僅爲 3.2%,臺灣經濟遇上的到底是地區性的寒風或是全球受影響的嚴冬,現在仍有大量未知之數。

經濟不穩,旅遊重新開放,但臺灣從疫情下受衝擊的觀光產業包括住宿服務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仍未見任何起色。這些是觀光關聯產業總從業員工人數近共300萬人,佔臺灣總人口的12%,可謂是臺灣的勞動人口的中流砥柱。

大陸團過去佔觀光客的大多數,若臺灣準備振興旅遊業,難以單靠歐美或東南亞旅客,真正要振興觀光業大程度上依賴鄰近地區的陸港澳客。觀光產業確實不是臺灣的主要經濟成份,但當其他產業如出口貿易、科技業等受到全球不景氣衝擊下,觀光業有可能會變得更爲重要,因爲這亦是影響到基層生計的行業。

近日臺積電以通膨爲由,發出2023年希望漲價3%到6%的訊息,但遭到臺積電最大客戶蘋果直接拒絕。全球經濟出現狀況,外資持續賣出臺股臺幣,臺灣股市連續六週下跌,令人憂慮臺灣經濟前景。向陸港澳開放來臺旅客可以振興經濟外,還可以令陸港澳客在疫後深度到臺旅遊,加強兩岸人民交流,對兩岸關係有所裨益。

即使兩岸政治環境不同,亦因諸多原因而導致兩岸關係緊張,但民進黨當局不應無故阻礙兩岸人民友好往來。臺灣應縷析一直存在的旅遊資源管理問題,擴增對旅遊資源的投資,放棄一些重量不重質的觀念,好讓對岸的旅客來臺深度遊、精緻遊。

(作者爲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